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雄感怆 大声镗镗——论稼轩词的崇高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情与壮怀是迷缠辛弃疾一生的两个本质因素,他对它们的逃避是无法实现的。辛弃疾人生的悲剧意味由此而来,其词的崇高美风貌亦由此而来。意象恢奇雄丽,境界阔大高远,是稼轩词崇高美的外在特征。探求稼轩词崇高美的成因需要联系辛氏生活的悲剧时代,他的“英雄情结”和他对和谐美的缺失性体验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抗金复国、救亡图存的英雄,平生以气节自负。其词慷慨纵横.充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本文从辛弃疾的英雄词、艳词及语言上的熔铸百家三个方面论述辛词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节日词以其沉郁的悲情意识与鲜明的悲壮苍凉之美成为稼轩词独特审美风格的表现特征之一。稼轩节日词中挥之不去的苍凉悲情源自于他的悲剧情怀与命运。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是广为后世称誉的南宋伟大爱国词人之一,他的英雄气节、生平际遇、创作风格,以及审美趣味,皆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辛弃疾现存词作六百二十九首,其中有七首写于中秋,皆是中宵宴饮、对酒邀月之作。从词作编年来看,创作年代较早的三首中秋词哀而不伤、踌躇满志,随后写于闲居带湖时期的三首则词风悲慨、凄凉低回,而年代最晚的一篇却又语出高妙、境界不凡。辛弃疾的中秋词分别写于他从壮年到暮年的不同时期,其风格的转变印证了他一生中入仕为宦、罢官闲居、晚年退隐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629首词中,抒写各种愁绪的词竟达114首之多。他的“言愁”词常常借助婉约的手法,通过对闲愁难耐的长叹、儿女之情的喟叹、风雨花草的吟咏,寄家国之愁、身世之感,从中折射出其英雄失路、壮志未酬的悲叹。传统诗词中那哀哀怨怨的愁绪,被辛弃疾的爱国热情与豪放风格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象,变为“豪杰之愁”与雄浑悲壮的美学风格,是其豪放沉郁顿挫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忧患意识的倾泻,其情感郁结的核心仍在于“悲”。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主要的爱国词人。其爱国词篇慷慨沉郁,表达了词人为国家兴亡而痛惜的感情,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对南宋朝廷缺少英雄、不用英雄、不图恢复中原的憎恶与感慨,表现出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现仅就其中三首略加分析,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简析《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河南省教研室林珠《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新选进高中第五册语文的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诗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对白居易和辛弃疾的四首词也进行了评析。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目...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的幽默词,或是严肃人生的另类抗争,或是悲情人生的喜剧式宽解,或是游戏人生的童稚式打趣,别有一番美学风采。品读辛弃疾的幽默,有时比读他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更能体味到欲哭无泪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11.
确定词语言语意义的类别是为了提供分析和理解的范式样本。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可以把词语言语意义分为以语言词义为基础的词语言语意义和由语境规定的词语言语意义两大类,它们共包括概念义、感情意义、语体色彩、搭配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形象色彩义、语境具体义、语境转义、语境降用义、语境同义和修辞义 12个小类。这 12个小类还可以从功能上概括为功能性言语词义、替换性言语词义、描绘性言语词义三类。言语词义的功能不同,则对它们的解释方法也不同。言语词义上述两方面的分类剖析共同完成了一个对它们识别、理解和概括,阐释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党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内涵与功能正在党史学习实践中逐步展开与深化。为了增强党史学习的效果,分清主流、看清本质,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处理现象与本质、全面与客观、认知与践行、明理与增信四对关系范畴。其关键分别在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党史的现象认识党史的本质;通过“古今中外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通过以知促行、以行验知来推动党史学习;通过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和历史教训出发领悟党史规律,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13.
1927年至1930年,左翼文坛出现了一批"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小说。这种模式的背后隐含着爱情小说常见的三种模式,本文试图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定的时代环境背景及作家独特创作心理三方面探讨"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元素,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与源头,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儒家耕读传家的思想及其教化实践,既体现了中国优良的家庭美德,又维护了社会家庭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其中包含的以勤劳俭朴、勇毅刚强、知书达理、和衷共济为主要内容的耕读文化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对我国现时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发掘和清理。  相似文献   

15.
要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必须处理好一系列战略性关系。之一,理论与政策的关系。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是贯彻理论的工具,决不能因企图推行某种政策而“修正”理论。之二,战略与对策的关系。战略统领和制约对策,对策服从和服务于战略,决不可把具有权宜性的对策当作战略。之三,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制约手段,手段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决不可只讲手段而淡化目标。之四,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关系。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国家必须实施宏观调控才能约束和矫正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之五,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恢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此外,还有许多战略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和理顺。  相似文献   

16.
小说通过知识分子“边缘”与“中心”艰难选择的叙述以揭示其尴尬的生存状态,通过“游戏规则”与“游戏”的叙述以揭示官场情状;在对知识分子与官场的聚焦中,通过“颠覆”与“认同”,力图揭示生活真相,探索生命真碲,并引出了一些艰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过46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如今如何发挥科大自身特点,坚持原有的成功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制定完善的政策导向,提升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重要职能,服务方式主要有合作建立研究平台,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联合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指导,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播,区域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等方式。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发表了一批军事哲学著作。文中,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得出了科学的概括———军事辩证法,并成功的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而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结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0.
<正>Trying to teach English well gives many teachers a headache even though they try very hard.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is that these teachers lack the art of English as a classroom language,which they stillhaven’t realized.Here,the writer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problem with readers from four points of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