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民族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带动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位于民族县域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景区在很大程度上分别反映了民族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源品味和发展程度。以此二者为视角,当前我国民族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高资源品位低利用率,高投入低回报”的“双高双低”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双高双低”的局面转变为“四高”景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靠强烈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以“职业教育”一词来取代“实业教育”。“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并非名称的简单转变,两者在教育宗旨、教育目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设、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现出中国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同历史使命和不同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时期,唐文治以朝廷倚重的“干员”身份参与新立商部暨农工商部的商政变革。他通过拟上奏折,借助朝廷推力加强各地实业兴办的筹划和管理;通过促设商会,借助民间结社厚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通过创办实业,借助经济实体的样板作用以开全国风气之先。他的所作所为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利权的保护。然而正值自己政坛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与朝廷作了彻底的“买断”,由此留下一个值得后人探研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安培 《教育与职业》2022,(14):72-78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对华北水务问题有独到认识,他不仅将发展华北水利事业作为实业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而且将其作为民生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华北经常发生的旱、涝灾害,他认为华北的水务整治既十分必要,又非常迫切。为此,他提出许多具体方案: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将治水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加强对河道与港口的立体开发。孙先生关于华北水务的改革计划,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了植树造林活动;有利于促进华北腹地经济发展;引江济河设想奠定了当今南水北调的蓝图。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和难题是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发展问题一直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乡村教师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教育质量。豫北乡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养遭遇的难题更为突出,教师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调查发现,豫北乡村教师培养普遍存在着“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教不好”的难题,这一难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基于共同体和共享意图理论,立足豫北安阳、濮阳、鹤壁教育欠发达地区实际,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联合三市相关部门建立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通过“四种模式”,破解豫北教育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发展难题,激发豫北乡村教师发展意愿,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师德-师知-师能-师艺”,从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以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经济“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又为其“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着重就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在开放模式、产业选择、技术起点、生产规模、经济机制、人才要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所要建设的新中国,是以中华为国号的民族、民权的“共和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与欧美各国“从同”,又进行某种“超越”,使中国成为“实业发达,民生畅遂”的社会国家。在文化上“融贯”“中西”,作成“注重道德”、“文明、进步”、“调和、互助”、“爱好和平”、“学问立国”的文化中国。孙中山建设新中国思想是和平发展兴中国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何厚期 《考试周刊》2007,(8):126-127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知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中出现了“实业救国”这一知识点。“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出现的。但纵观教材都没有其它的提及,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得不深入、不透彻。而学生对此却多有疑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实业救国”思想发表浅见,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兴办中国近代民族实业而著称的荣氏家族——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他们的卓见和拳拳爱国之心成为中国民族实业界的一代骄子。 荣氏企业的发展,与荣氏兄弟兴学育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基”“实业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先后兴办多所学校,培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和“实业救国”,不仅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有力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战争一结束,欧洲列强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受到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双语”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职业技术“双语”教育能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配置的效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双语”教育要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自身发展必须适度,其规模要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要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承担能力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贫困农村由于长期受考高中上大学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即主要只为少数升学的学生服务,造成民族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效益不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劳动者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探索民族农村巾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民族基础教育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实现基础教育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开创“三教”统筹,“普职”勾通的新格局,使之不断促进民族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教育局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中小学劳动技术与初中“绿色证书”教育选修课实验。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以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为起点,积极回应“我要发展”意识较片面、“我能发展”能力不充分、“我有机会发展”条件有短板等关键难题。其基本内涵即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为实践基础,自我教育发展能力提升为发展目标的教育内生力培育过程,呈现为思想上的内聚力、能力上的发展力、机会上的环境适应力以及制度变革力四种形态。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一要催新发展思想观念,强化“有意愿发展”的内聚力;二要紧扣主体参与需要,提升“有能力发展”的发展力;三要夯实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资源基础,改善有环境发展的适应力;四要优化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制度支持,保障有权利发展的变革力。  相似文献   

16.
武陵民族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该地区具有政策、区位、资源等优势。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五个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发展差距仍在拉大;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业化水平低,支柱产业缺乏;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五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走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之路,其对策有五:一是确定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重点;二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大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圈;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四是培植特色经济产业,注意抓好龙头产业、市场流通、科技含量和服务环境四个重点;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本文以铜仁地区为例探讨武陵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有利于加快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省政十年计划”的实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编定后,自1933年开始“遵照实施”,从此,山西进入十年省政建设时期。为了“扶助社会办理之实业事项和发展公营事业”,阎锡山设立山西省公营事业董事会用以领导发展公营事业。此后,山西的官办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的设置、同蒲铁路的修筑、西北实业公司的成立等诸方面。(一)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 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之后,在经济建设上首先着手的就是整理晋钞。主要措施有二:其一,实行“二五存款,折收股本”。…  相似文献   

18.
半坡店话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华北次方言下的豫北方言。通过与普通话语音系统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半坡店话的声母有 22 个,分尖团音;韵母有 43 个;声调调类有四个,调值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同时也对半坡店话与中古音的调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北的猖撅走私,是它侵华政策的产物和侵占华北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华北。同时积极实现对华北的侵占,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动用武力、玩弄骗术,培植和策动第五纵队进行分裂、颠覆、暴动以及大搞“独立”、“自治”等丑剧的同时指使大批日鲜浪人在华北进行猖撅的走私活动,妄图扰乱中国金融、动摇中国财政、摧残中国民族工业、破坏中国海关行政统一,配合其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活动来实现对华北的侵占。  相似文献   

20.
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有了较快发展,史学界通常称之为“短暂春天”.就其出现的原因,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是这样表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