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南宋时代的爱国大诗人陆游的名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公元一一二五年—一二一○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2011,(10):19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①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  相似文献   

3.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七绝是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宋光宗赵惇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所作。原诗二首,课文选一。陆游一直主张抗战,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其时朝廷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议”(赵翼《瓯北诗话》),激怒了统治者,几遭黜退。1189年冬陆游参加编修高宗实录,没几天,谏官提出:“陆游前后屡遭白简(弹劾官员的奏章)所至有污秽之迹”(《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二)。并诽谤陆游以诗“嘲弄风月。”光宗赵惇  相似文献   

4.
书愤①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中原北望气如山③。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⑦。出师一表真名世⑧,千载谁堪伯仲间⑨!  相似文献   

5.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①“铁马”句:梦见骑着战马跨过冰河作战的情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自  相似文献   

6.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这首七律的作者陆游,是南宋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诗大约有两万八千  相似文献   

7.
部编语文教材初中第六册选了陆游的七律《书愤》。编者在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后注道:“意思是说宋军在瓜洲渡一带军事上有所行动。公元一一六四年,陆游在镇江任职,这句写的就是当年的所见。”在“铁马秋风大散关”后注道:“意思是说在大散关地方有过抗金的军事行动。公元一一七二年,陆游担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曾在大散关等地活动,这句  相似文献   

8.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阴(绍兴)时写的。题中所指的时间,即公元1192年农历十一月四日。这年作者已经六十八岁了。他是六十五岁被斥罢归的,至此他已在家乡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初中部分     
学习古代文学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掌握好方法。下面的一些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文言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了解作者]阅读诗词,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因此,气吞山河的英雄气  相似文献   

10.
动脑筋     
、曝蔚爹厂(26’ 请在下面四个图形中的空白处填上字,使之组成成语。…扮城{}尸(1)(2)(3)(4)(杨和年供稿) 2.清你说出下面算式的A、B、C、D各代表什么数? 月方CD书一刀尸尸 1 9 82(李方钥供稿)动脑筋(2游参考答案(])(节)节胜利,(欢)天喜地,〔或(欢)欣鼓舞,(快)马加鞭。(节)衣梢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