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六安市为例,笔者在该市部分职业院校进行了在校学生"择业意向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抽取市区和部分县(区)12所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2所高等职业学院、5所职业高中、3所职业中专、2所民办职业学校.调查共发放问卷1855份,回收有效问卷1851份.  相似文献   

2.
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探索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我们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在沈阳地区四所高校取样,400名被试参加本次调查,有效问卷316份,采用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择业效能感对职业探索行为有正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与NancyE.Betz和KarlaKleinVoyten等人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了解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并对其讨论分析,发现护理本科教育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医科大学2006~2009级四个年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的一般情况和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意向、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结论: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加专业发展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同时应加强思想文化指导,增强护理本科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进行了2005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就业计划、择业理念、就业地点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择业的主要渠道、选择就业单位”等六个方面,涵盖了择业的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就业的外力因素和内在因素。接受本次调查的是省属某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65份,回收650份,回收率85.98%,其中无效卷2份,有效问卷648份,有效率85.70%。一、分类统计:1、你的就业计划是:考研2.30%;考公务员10.80%;毕业就去就业65.70%;不急于就业等机会再说8.50%;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部分高职学生心理落差与择业决策效能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项目,编制高职学生心理落差问卷,使用大学生择业决策效能量表对260份有效问卷做统计分析。结果:高职学生在自我评价及职业价值等方面的心理落差得分较高,其心理落差受不同地域和父母期望的影响,其择业决策效能在自我评价、目标选择及问题解决等方面较低,其心理落差与择业决策效能呈负相关。结论:高职学生所具有的明显的心理落差对择业决策效能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俊岭 《中国培训》2002,(12):39-39
如何走向社会,参与就业竞争,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职业,是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重要人生课题。为了解毕业生学生对择业的看法、想法和愿望,以便学校能更好地进行毕业前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山东泰安市技校在毕业班中增设了《就业指导》课,并对毕业班学生的择业思想及其对职业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82份,其中男生51名,女生31名,统计结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高师院校毕业生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的相关性,本文采用自编择业意向问卷及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对某高师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和职业倾向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等三个方向存在差异;2.男生更多地属于事业型,而女生更多地属于艺术型和常规型;3.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常规型,来自城市的毕业生在艺术型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4.理科生更多地属于调查型,而文科生更多地属于常规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择业倾向的问题对内地、沿海地区调查较多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还很少,本调查试图了解社会转型期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专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择业倾向;以便对师专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提供一定依据,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一、调查对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蒙自师专、文山壮族自治州的文山师专。两所师专皆近越南边境,学生大部分来自于贫困山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61人。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获得有效问卷410份,结果显示:1、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两校410名师专生对教师职业的评…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社会用人制度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是否已做好思想准备?他们择业心态如何?对目前就业环境和今后就业形势他们怎样看?学校、社会和政府如何应对?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对烟台市范围内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烟台师范学院和莱阳农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择业观念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共计522名被调查者),是按照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不含一年级)总体中提取的。共发放问卷522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为98.85%,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理性、盲目择业,有必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文章对职业意向培育做了理论上的分析,从专业错位、学生素质、职业价值观以及个人与社会条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等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的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2003年甘肃省农校应届毕业生择业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在甘肃省随机抽取五所农校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46份,回收率为91%。 通过对农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取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农校学生的就业观。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本届农校毕业生89.1%的来自农村地区;男生占51.3%,女生占48.7%。农校的生源主要在农村,其服务对象是农村,这是农职教育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择业过程实质是择业的心理活动与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大学生择业心理为切入点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的新视角。通过自编大学生择业心理问卷,对10所不同类型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取样,从就业认知、就业准备、择业心态与情绪、职业定位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职院校应届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以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为工具,随机抽取5所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447人,调查发现:影响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因素是就业环境、职业预期、求职技能,其余依次为职业能力、求职资源、一般能力。据此,提出五点应对策略:加强对农村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心理辅导、社会-家庭支持和社会实践与实习指导,以缓解农村毕业生的择业焦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生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的状况越来越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教授与韩国明知大学青少年研究所合作,对北京市的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到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各100份)的调查问卷总计400份,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80.25%.以下是编者从调查表中选取出来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项调查研究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大学大学生择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择业意向形成的原因,最后,针对择业意向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行设计的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从毕业生择业结果、择业途径、择业意向及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等方面,对广州市属高校2010届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设计的“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从毕业生择业结果、择业途径、择业意向、创业及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等方面,对广东高职院校2005届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职业心理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和分析.我们采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对南京理工大学三个学院的工科(材料类六个专业)、文科(国际贸易、英语专业)八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共500人进行了测试,回收问卷468份,回收率93.60%;有效问卷426份,有效比例91.03%.同时我们对毕业班12个专业的48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76份,回收率99.17%.通过测试主要了解南京理工大学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以及职业理想和能力特长之间的匹配情况,另外把一年级和毕业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大学2006届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在2005年338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75万人,总数达到了413万。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更为有效地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06年10月份, 我们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择业意向调查,在客观翔实的调查数据支持下形成此调查报告。报告分为调查概述、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三部分。  相似文献   

20.
苏州大学研究生会组织了苏大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按照专业门类、性别、硕博研究生比例进行配额抽样,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260份,其中有效问卷257份。其中硕士研究生占88.9%,博士研究生占11.1%。研究结果表明,苏大研究生大都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自我与社会,他们就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价值观与择业观较科学。虽然大多数研究生的职业目标较明确,但缺乏职业发展指导,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在择业途径方面,苏大研究生择业途径多元化,相关经验与社会关系被认为是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就业与深造的选择中,苏大研究生大都选择直接就业,而择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