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惯了中段的数学,乍教一年级,总觉得有些不适应。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使我伤脑筋。尤其使用学具后,还没完没了的摆弄学具,更使我烦心。一天课上,我发现王圣同学又在摆弄学具,我对他说:“不能再摆弄了。”王圣放下了学具。我再回头看他时,王圣又在摆弄学具。我强忍着气再次提醒:“别再摆弄了,再摆弄,我就给你扔了。”过了一会儿,我再看他,  相似文献   

2.
吕月涛 《教育文汇》2007,(10):30-31
魏书生经常到全围各地讲学,上公开课。天南海北的学生经他一“摆弄”,一会儿就跟老朋友似的,所以他的每次课上得非常顺手。难道他有什么“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3.
友人送我两块磁铁,儿子高兴地问我能不能玩,我回答“当然可以“。连续几天,儿子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就忙着摆弄那两块磁铁。他用磁铁一会儿吸吸塑料插粒,一会儿吸吸小汽车,直到将玩具箱里的玩具吸了个遍。他还拿着磁铁去吸灰尘,嘴里自言自语:“看你上不上钩?”  相似文献   

4.
你一定记得乐乐有一副榔头积木,乐乐妈妈曾经用榔头积木教乐乐认识几何形状和颜色(本刊2003年第2期)。现在,榔头积木仍然是乐乐的最爱,他常常会独自一人摆弄许久,一会儿把它们插成枝枝节节,像棵圣诞树;一会儿又插成一长串,像条弯弯的彩虹。有一次,他把两根小棒分别插在一个圆轮子的两面,高兴地举着给妈妈看,说是“棒冰”。妈妈一看,还真像一支快要吃完的棒冰呢!妈妈夸奖了他,乐乐就更来劲了。一会儿,在一块长方体的积木上插上一根小棒,说是“榔头”;一会儿,又在这“榔头”上再插上一根小棒,说是“手枪”;后来,“手枪…  相似文献   

5.
孩子学会走路和说话后,精力一天比一天旺盛,一会儿摆弄这,一会儿摆弄那,一刻也闲不下来。这些活动都是孩子生活的需要,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在活动中,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也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一项任务。幼儿从小喜欢收集一些废品,如糖果纸、火柴盒、香烟壳、木块、钉子、电线等,并视为“宝贝”。他们已经  相似文献   

6.
爱花的外公     
外公爱花,他家中呀,有很多花。外公每天从早到晚总是摆弄他的花,一会儿用小铁铲松土,一会儿给花剪剪枝,一会儿给花浇水……尤其是夏天,有些花怕晒,他中午把花一盆一盆地搬到屋里,傍晚再一盆一盆地搬出去,累得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相似文献   

7.
这几天,开皮豆疯狂地迷上了游戏王卡,即使是上课时间,他也在下面不停地摆弄卡片。他的动作很隐蔽,但同桌豆豆咪还是看得一清二楚。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问一句“:你累不累?”开皮豆一听,有门,以为豆豆咪也对游戏王卡感兴趣,就开始向豆豆咪发暗号,一会儿偷偷捅豆豆咪一下,一会儿问她喜不喜欢青眼白龙,一会儿问她喜不喜欢黑魔头。豆豆咪根本就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游戏卡,被开皮豆搅得心烦到了头发尖,一点不给面子地说:“什么青眼黑眼的,我不懂!”开皮豆一心迷卡,没听出豆豆咪的弦外之音,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青眼白龙就是传说中攻击力非常强…  相似文献   

8.
许诺不耐烦地甩开我伸过去扯他衣服的手,仍旧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手上的小型收音机."我说了再挡一会儿就好了,真烦."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惩罚     
这是一节朗读课,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啊,有的摇着头,有的晃着脑,有的托着腮。我从讲台向下面瞟了一眼,东北角的吴晨把书张开立在课桌上,遮掩着自己,好像在摆弄着什么。我轻手轻脚地走下讲台来到他跟前,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用六枚苍耳子一会儿摆成一朵花,一会儿摆成一只小鸟,一会儿又摆成一只小刺猬。他专注得连我在他身边都没有发觉。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惩罚     
这是一节朗读课,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啊,有的摇着头,有的晃着脑,有的托着腮。我从讲台向下面瞟了一眼,东北角的吴晨把书张开立在课桌上,遮掩着自己,好像在摆弄着什么。我轻手轻脚地走下讲台来到他跟前,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用六枚苍耳子一会儿摆成一朵花,一会儿摆成一只小鸟,一会儿又摆成一只小刺猬。他专注得连我在他身边都没有发觉。  相似文献   

11.
女儿写字一直很慢,任凭我在一旁怎么督促,她就是下笔贵如金,一笔下来如同刀子刻石头一般,半响显露出一个字来。即便是这样的速度她还不忘忙着“副业”——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摆弄一下那个,顺便吃点东西,吮吸一下笔杆,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才做完简单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2.
“小火车”开动了,我们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一会儿冲上台阶,一会儿又冲下台阶,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像一条飞龙,弄得大家晕头转向,上气不接下气。才一会儿,“车箱”就四分五裂了,车尾的刘泽鑫被甩了出去,急得他大叫:“等等我!”  相似文献   

13.
儿子如书     
郭文斌 《课外阅读》2012,(19):15-17
一母亲牙疼,半边脸都肿了,我和妻子分别在合谷穴和足三里给她按摩。儿子进来,看了一眼他妈妈,打开冰箱找东西。妻子问他找什么,儿子不说话。妻子说:"你今天是怎么了?刚吃过饭,不赶快去做作业,磨蹭什么?"儿子仍不理会,在冰箱里面摆弄了一会儿,然后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进来,拉开冰箱门取东西。妻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总是平白无故地乱发脾气,搁到以前很平常的事、很正常的话。他都敏感多心,一会儿说看他没考好讽刺他,一会儿说我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地说话招人烦……”“我家孩子也是,一会儿说我老做他不爱吃的菜。一会儿又说我总用眼睛瞥着他,像看贼似的……”  相似文献   

15.
相视一笑     
每当我拿着教学用具走上三穴4雪班的讲台,总是向那个熟悉的位子看一眼,微微一笑,再开始讲课。我知道王东的小眼睛正在期待着我的目光。每次上课前我们都会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这是怎么回事呢芽记得在数月前,我一走进教室总会看见有个孩子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好像听不见上课铃声一样。我提醒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他虽然按照我的要求做了,但是依然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和左右的同学说话,一会儿又去摆弄后边同学的文具盒。我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用眼睛盯他几次,他才能坐得端端正正。可这种状态保持不了多久,不一会儿又开始说话,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为什么在别的学生饶有兴趣地画画时,他总是不安分芽经过了解我才明白,原来是他常常忘带了美术课必备的用具,所以别的同学在画画时,他却无所事事,一会儿拿别人的东西,一会儿看别人的画。不仅自己不画还影响到其他同学。下课后,我把他叫过来:“王东,今天为什么没有带彩笔呢芽”“我忘了。”他不敢看我的眼睛。我摸摸他的头:“你看你,都三年级的学生了,还这么马虎。老师希望你下次记着带来,好吗芽”他看了我一眼,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可是,我的希望落空了,第二次上课他还是没有带彩笔等用具。他不敢看我的眼睛,忙着向别的同学借彩笔用。...  相似文献   

16.
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是多么开心;当孩子迈出第一步时,我们是多么欣喜……然而有一天,当你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开始跟你“争执”,开始跟你“反抗”;一会儿“大闹天宫”,一会儿粘着你像“小跟屁虫”;一会儿要向东,一会儿要向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你是否会束手无策呢?是否会抱怨:“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总是要做不让他做的事,真拿他没办法。”“一点儿小事就哭个不停,真烦人。”其实这时的孩子已有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困惑、痛苦、愤怒、忧伤、快乐……那么如何读懂孩子的感受呢?我们不妨试一试以下的方法。仔细倾听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材料也能“饲养”?能的。我班有个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就是从“饲养”材料得来的,下面就是他“饲养”材料写成习作的例子:傍晚,爷爷在院子里浇花。他一会儿用小壶浇,一会儿又用大壶浇;一会儿浇这盆,一会儿又浇那盆。他一边浇,还一边自言自语地对花儿说着悄悄话。  相似文献   

18.
我面前这个男孩,邋邋遢遢,学习不认真,但有一样:“动手”能力特别强——新买的铅笔盒一会儿摆弄破了;钢笔天天漏水,抹得到处是;课桌椅的边角,被指甲一点、一点抠破;爸爸刚买了个手机,还没有用,就被拆了……  相似文献   

19.
吃糖记趣     
下午,路庭安一到教室就像小贩一样吆喝了起来:“各位同学,我这里有一种新奇的糖——跳跳糖,想不想试一试?”“我来……我来……”杨庆飞向路庭安要了颗最大的放进嘴里。“怎么不……”他话未说完,便听见“啪”的一声,跳跳糖在他嘴里开始“作怪”了。杨庆飞做出各种怪模怪样,只见他紧闭着嘴巴,鼓着腮帮,一会儿瞪大眼睛,一会儿又紧闭眼睛,一会儿用手拍着腮帮,一会儿紧蹙眉头,一会儿又忍俊不禁,真不知道究竟是啥滋味。“啪啪”,又是几声,杨庆飞  相似文献   

20.
户外活动时,宁辉小朋友独自一人蹲在沙坑里,漫无目的地挖沙子,我轻轻地走过去,蹲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挖沙。他好奇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我说:“我想修座长城,可是我不会修,你会吗?”他一听,立刻说“修长城呀,很简单。”说着就动手干起来。一会儿的功夫,宁辉就堆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沙墙,颇有几分长城的味道。看着他有目的地行动起来,我并不插手,只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城墙有点儿宽,好像缺了烽火台。”宁辉一会儿堆城墙,一会儿堆烽火台,忙得不亦乐乎。梁旭、姜擎天等五六个孩子跑过来,好奇地问:“宁辉,你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