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家庭治疗中玛瑞亚格莫瑞(Maria Gomori,1992)经历的经典个案入手,反映了文化与心理治疗之间的相互渗透,继而对近年来关于文化影响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进行述评。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探索和建立本土化心理治疗模式迫在眉睫,许多心理学者亦提出了完成这一理念的可行性。接着综述了众多心理学研究者对本土化心理治疗模式建立的研究成果,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亦不成熟,今后的研究要加强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文化整合,以有效推进心理治疗本土化和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性观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心理治疗理论的领域里,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本就三大心理治疗派别的人性观作一阐述,以帮助心理治疗和咨询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取向,从而使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更富成效。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与心理治疗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积极心理治疗和艺术心理治疗的概念.进而把积极心理学与艺术心理治疗相结合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心理治疗理念,并对其主要分支--文学艺术治疗进行简单评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还有待临床的进一步检验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治疗由德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教授创立,已经发展成为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的范式.与传统心理治疗相比,积极心理治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表现出跨文化研究、积极型视角、整合化理念,人性化原则、自助式疗法和社会化效应等特点.积极心理治疗范式具有反传统的学科发展意义、实践创新意义和社会建构意义,为当今心理治疗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治疗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从人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在治疗中强调当事人积极的基本能力,关注当事人积极的人格特质,借助讲故事的形式提供跨文化的研究视野。这一较为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治疗模式,推动了心理治疗理论的变革,展示了理解人性的积极角度,开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是致力于心理治疗中各种对改变有影响的要素的研究,强调各种心理治疗改变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体现在各种心理治疗的共有特性和各种心理治疗原理和方法的共同的治疗功能.借鉴该理论中的实践思想和技术方法,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每位心理学家、每一心理学观点或理论的背后都有一种对人的理解,都有一种对人性的看法。人性规定了具有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的特点,人性是心理学必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心理治疗理论的领域里,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本文就三大心理治疗派别的人性观作一阐述,以帮助心理治疗和咨询者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取向,从而使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更富成效。  相似文献   

8.
罗洛·梅在精神分析理论和现象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是对当前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罗洛·梅心理治疗理论中在存在观、焦虑观、人格观、治疗观等方面将人作为独特的个体,充分体现人的存在的意义,为心理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既是精神分析运动的继续发展,同时也是带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心理治疗方法。文章重点阐述了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观点以及对当前我国心理治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既是精神分析运动的继续发展,同时也是带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心理治疗方法。文章重点阐述了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观点以及对当前我国心理治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贵州舟溪苗族惊风治疗仪式是当地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惊风治疗仪式过程的展示,以及人类学和仪式象征理论的分析,惊风治疗仪式满足了舟溪苗族的心理需求,有其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因而能够在当地持续盛行。  相似文献   

12.
仪式是戏剧的最初形态。仪式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发展成戏剧,一种是作为艺术形式保留在戏剧里。后者或者以完整的仪式形态保留在戏剧里,或者以一种仪式感存在于戏剧中。本文试图探讨存在于戏剧中的仪式或仪式感对悲剧的心理距离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典型水族村寨——中和镇姑引村的田野调查,描述了水族第四代石氏鬼师传人石玉信的蛋卜生涯、蛋卜仪式和蛋卜项目,进而诠释这一古老占卜仪式的心理功能和社会作用。水族民间至今不绝的“蛋卜”习俗,源自于水族先民万物有灵信仰中的卵崇拜,一直为学术界所忽略的这一古老文化现象在本文中终于被揭开了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食礼和祭礼都是我们传统礼文化中出现时间较早、发展周期较长、影响广泛的文化系。《诗经》祭品再现.在先秦礼制最成熟、最完善的两周时期,食礼和祭礼进入心理物化和物质意化的“礼制”演进阶段。统治阶级享有祭祀特权和饮食特权,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这一特权,来治理国家,整合社会,维护自身的统治。这一阶段,也酝酿着礼的“义化”过程,预示礼的进一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鹿祭制度对鹿类祭品应用的祭祀时节、祭祀对象、祭祀规格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清代鹿祭制度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一是鹿类祭品用于祭祀规格较高的大祀和中祀中。二是在上祀、中祀、群祀各种祭祀活动中,皆用以活鹿羔作为牺牲。  相似文献   

16.
布岱人是壮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弄下)桥”是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通过仪礼,它既是布岱人的“成年礼”,又是表明已婚妇女正式“落夫家”的仪式。它具有满足人们心理需要和社会控制、加强家族凝聚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人类学个案研究的方式,对湘北MT村的葬礼仪式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再现了这个村庄的整个的葬礼仪式的过程.文章研究了MT村的葬礼仪式的一些延续性,同时强调了葬礼仪式随着宗教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国家权力的干预等原因,使得葬礼仪式也出现的一些变迁.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仪式是民族村寨文化构建的核心组成部分。论文以中越金平县太平村哈尼族的调查为基础,从仪式与村寨时空、仪式与宗教信仰、仪式与生态文化几个方面,阐述了仪式对于哈尼族村寨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村寨文化发展中存在偏离本民族文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壮族仪式剪纸是壮族祭祀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物品,其题材内容乃基于人们对神仙体系的想象,具有简洁写实、稚拙粗犷、色彩主观、多维时空等艺术风格和视觉特征。通过田野考察,运用艺术人类学文化阐释的研究方法,从仪式剪纸的题材类型入手,探讨了壮族仪式剪纸的视觉特征,进而揭示其图像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