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马赛克国度,在公民教育中秉承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差异的公民资格以及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并重的公民教育观,并将此理念贯彻落实在公民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公民教育实现了国家认同与族群身份的有机统一。对于同样面临多元文化和民族差异问题的中国来说,加拿大的公民教育理念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价值的不同理解决定着教育目的观。通过理性分析,发现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进步主义的还是人本主义的,其教育目的观仍逃离不了这样两种教育价值观,即工具主义教育观和伦理价值观。在两种教育观的不同视野中,“教育是什么”和“教育目的是什么”也被赋予了两种不同的意义。笔者在此探讨了两种教育价值观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美国两种教师教育观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钧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76-80,71
本文简述了基于技术理性主义和反思性实践的两种教师教育观。从技术理性主义和反思性实践认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要素主义和进步主义以及批判理论等几方面分析了两种教师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并从教学观与教师观、教师资格能力、教师教育计划与课程、以及评价观等纬度对两种教师教育观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教育思想,存在着三种来自不同方向的"遮蔽",这种"遮蔽"事实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内涵、价值和意义的认读。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从而形成自己的素质教育观、教学哲学观、学生主体观、全面发展观、语文教育观、师表风范观。清晰辨认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价值取向的公民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国家的公民教育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模式,本文尝试归纳了以下几种:(1)义务论的公民教育观;(2)权利论的公民教育观;(3)道德中心论的公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过程中,公民教育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领域.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形成了哲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全球化视野的公民教育观.本文对近十年来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对各个学科形成的公民教育观点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公民教育研究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史和实践史两个方面来考察,"国家"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同时也是各种政治思潮聚讼不一和争论不已的话题。区别于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国家主义的全能国家观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无意义观,共和主义基于公共精神和公民美德的诉求,以及公民关于好生活观念的多样性现实,公共性和政治性应成为共和主义国家的基本属性。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共同体对个人的先在性,另一方面突出了公民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价值。共和主义国家观是对已有国家观念的重大补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产生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的冲突与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萍 《教育探索》2003,2(8):60-62
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主义教育观的冲突与纷争追根溯源是对科学与人尤其是对科学的一种误读,进而使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悖论:总是在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中执其一端。随着科学与人的边界渐趋模糊,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主义教育观也走向了有机融合,形成了科学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教育思想,存在着三种来自不同方向的“遮蔽”,这种“遮蔽”事实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内涵、价值和意义的认读。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从而形成自己的素质教育观、教学哲学观、学生主体观、全面发展观、语文教育观、师表风范观。,清晰辨认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来说属于非本源性事物,其发展始终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考察中国公民教育之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观念对于中国公民教育变革之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个人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国家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多元化的公民教育观三个阶段。从观念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公民教育,可为我国当前建设中的公民社会提供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11.
身份、差异与认同: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公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群身份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概念,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公民身份.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观,在承认公民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族群差异的公共性,同时,主张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必要前提,国家认同是族群差异的精神基础.对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积极国家观,认为国家应在保障少数权利方面有所作为.差异公民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政治观,对当代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政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卓越  张珉 《教学与研究》2007,3(11):80-87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但自身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度研究的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同时,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浪潮.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在制度研究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蓬勃发展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走出困境带来的启示及其对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洪堡提出了“自由即无干涉”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公民的自治能力的培养和公民生活的自我赋形.洪堡的公民教育观是基于其自由主义公民观之上的,并以性善论为其公民教育理论的伦理基础,以自由人的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整体论个人主义的教育理想为旨归.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之道在于通过教育启蒙达至个人的自由与完善进而促进国家的改进.这样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公民教育路径对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公民与公民教育理论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人身份的复杂性的挑战,全球化进程与多元文化诉求之间形成强大的张力,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公民资质和公民教育观.因此,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教授提出了变革公民教育的一系列主张.承认、理解和尊重群体差异性和文化权利是其公民资质观的主要观点.在包容、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习得和构建起新的公民意识是其公民教育思想变革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杜威是影响本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最著名的西方教育家。胡适作为杜威一弟子,他对杜威教育哲学的吸收和宣扬集中表现在他的语文教育观上。本文从胡适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教育观,语文学科工具观,教学内容的兴趣观和时代观,以及演说、质疑的教学方法观等入手,探讨了杜威教育哲学对胡适语文教学观形成的影响,评价了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及时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在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家长观、实践观等方面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观是人们在数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数学教育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是由数学教育本质观、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实践观和数学教育质量观四种观念所组成的一种逻辑体系,研究数学教育观结构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独立以来,政治上的多元主义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化,催生了教育领域的文化教育观、珍品教育观、安全文化教育观、人文教育观等新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性善论决定保护主义教育观,性恶论者决定改造主义教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性论决定科学教育观,人性观决定教育观。教师对学生的人性观表现为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态度和教学行为,教学改革应通过教师学生观的科学化来促成教学活动的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20.
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直到目前,还远未形成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观。即使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由于缺乏教育观这一理论基础,创造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所以,探索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一 创造教育的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同样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知识观和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首先就应当从培养创造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知识观和发展观问题,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创造教育的知识观创造教育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