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体制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制,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由完善苏维埃体制走上了废弃苏维埃体制的不归路。政治体制改革时机选择失当,改革苏维埃体制态度轻率,蔑视宪法和法律,搞垮苏共,全面认同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否定苏维埃体制的合理性,在政治斗争中从无原则妥协走向投降主义,凡此种种,都是导致戈尔巴乔夫苏维埃体制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民自治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以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为核心内容的新政治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苏维埃制度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柱.戈尔巴乔夫最初把加强苏维埃的地位和作用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自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与泛化的新思维理念在其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对苏维埃体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制度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削,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从改革苏维埃制度走上了废弃苏维埃制度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苏联制定了新宪法,统一了立法权,确立了最高苏维埃体制,从而消除了苏维埃政权之初立法职权分散、法出多门的不正常现象.这一时期,苏联还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选举制度,为活跃苏维埃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体制的框架基本定型的时期,后来的所谓改革实质上不过是一种修补和完善,总体上并未超出这个框架(戈尔巴乔夫后期除外).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关于苏维埃制度建设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埃体制在其建立初期即发生了嬗变,为防止政权官僚化和官僚主义而创设的苏维埃体制正逐步失去对权力的监督。晚年的列宁越来越表现出对现实体制的不满和担忧。为了阻止和扭转这一趋势,列宁从制度设置方面对苏维埃体制重新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革命和苏维埃运动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先后实践的两个革命模式,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从苏维埃革命到苏维埃运动的战略转变,中国苏区有了大发展。苏维埃运动战略没有放弃以城市为中心,中央苏区的进攻路线导致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高教体制改革述评陈先齐俄罗斯现行的高教体制是从前苏联承袭下来的。80年代,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高教体制便开始了改革,尽管改革不很全面,也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但却为俄罗斯的高教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不过,俄罗斯高教体制改革绝不是前苏联高教体...  相似文献   

7.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在革命过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都积极参与了苏维埃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但在理论上,它们认为苏维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政权机关,如果说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代行了政权的部分职能,那么当合法的政权组成之后,苏维埃就应当“功成身退”。对苏维埃地位的这种认识直接影响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苏维埃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即刻确立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苏维埃政权。列宁当时对此赞赏有加:“苏维埃是新型的国家机构,……同资产阶级议会制比较起来,这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大进步。”①因为它采取了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三权分立”原则相反的、从理论和规范层面上更能体现人民主权的“议行合一”原则。在“议行合一”体制下,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同一的而非多元的,是单向的而非双向的。立法权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可以绝对地、无条件地领导和监督行政权,而行政权却只能完全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立法权,没有也不允许有抗衡立法权的法律地位、资格、力量和手段。苏维埃制度,得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确认。从理论架构上说,它确实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制度理念,是民主制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9.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权形式。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苏维埃革命过程中,在把苏维埃建设为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上,经历了从设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式的政权到最终确定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之样一个认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苏区成人教育的独特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确立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规定了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创办了苏维埃大学;在古田会议案中提出了十大教授法。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纲领,就是向市场经济过渡。他明确地说:“除了向市场过渡,别无选择”,“实行市场经济应该是进行彻底的经济改革和改善国民经济状况的主要内容。”人们很容易提出一个问题:戈尔巴乔夫的市场经济纲领对不对?他的市场纲领是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我们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戈尔巴乔夫也把实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改革的目标,两者有什么根本区别? 分析与回答这个问题,从思想方法的角度来说,必须区分市场经济一般与市场经济特  相似文献   

13.
苏维埃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维埃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大约同时出现并活跃于中国的农村 ,它们都促进了所在农村的社会变迁。本文分析了两种社会变迁的相似和不同点以及导致其不同的原因。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 ,虽然它们都距离目标比较遥远 ,但苏维埃运动昭示了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民英勇奋斗而取得的光辉成果。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不仅领导了苏维埃共和国的革命实践,而且对其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共和国思想。一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与发展人民武装,实行武装斗争相结合;二是苏维埃政权的实质是工农民主专政;三是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完满的民主制度;四是苏维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群众生活;五是苏维埃的前途是准备将来变到社会主义去.  相似文献   

15.
赣南闽西既是中国客家人的最大聚集地区 ,又是全国最大的一块苏维埃革命区域 ;文章从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展示了赣南闽西客家人对中央苏维埃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表现了客家人在现代客家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从红都瑞金出发,来到今才溪镇,调查“乡苏”(乡苏维埃)工作,写出了名震一时的《才溪乡调查》。1934年初毛泽东在瑞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称赞才溪乡是“苏维埃工作的模范”。“模范”在哪里呢?“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地方”(《才溪乡调查》,以下引凡未注明出处的,皆引自《才溪乡调查》)。让我们来看看才溪乡编织了一张何等细密的网。  相似文献   

17.
苏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动因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乎逢会必讲改革”并且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去推进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对改革表现出来的这种紧迫感不是没有缘由的。长期以来,苏联是通过粗放经营的方式即用增加劳动力、固定基金和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发展生产的,这就要求把全国的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8 0年代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领导中苏两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 ,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关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及在改革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苏联新阶层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其中的部分人是由原来的体制边缘阶层演化而来,部分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产生的.由于在苏联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财富获得的独特性质,导致其政治认同上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制度变革的愿望和动力,因此,苏联新社会阶层中的许多成员认同市场经济体制和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我国史学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把托、季在中国苏维埃问题上的立场混为一谈是站不住脚的,并提出应当推倒对季诺维也夫关于中国苏维埃思想所作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