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各项发展水平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网络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分析了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今网络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列举了成都大学在网络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运用,旨在为班级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内嵌于学校社会网络中的个体,其行为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位置以及网络结构特性的影响与塑造。以北京市5所小学全体教师为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学校教师的工作网络、咨询网络与情感网络进行分析发现:1)教师的工作与咨询关系更为密切,情感关系相对淡薄;2)校长处于三种社会网络的顶端,具有很高的正式与非正式权力,但是大部分校长较少对外寻求咨询与情感支持;3)中层领导在三种社会网络中处于"桥"的结构位置,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4)校长与中层领导之间工作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咨询关系,最后为情感关系,并且咨询与情感关系具有明显的等级性;5)三种社会网络中均存在着具有很高威望的普通教师,他们多数是有着丰富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的成熟教师;6)学校内部存在着规模、数量不等的非正式小群体,校长并非其内部成员,中层领导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此,学校应该积极培养教师之间情感关系,促进教师进行良好的情感互动;加强校长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确保校长合理利用正式与非正式权力;重视核心教师的社会威望,发挥中层领导的桥梁作用;合理引导非正式小群体,避免资源垄断或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3.
谷建军 《文教资料》2007,(12):174-175
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管理问题。长期以来,班级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没有被重视,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得不到很好的协调,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没有被教师所研究。本文从我自身做中学班主任的经验宏观地就上述问题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学校正规的行政班班级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其存在给班级造成的影响是客观的.通过对班级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发挥它积极作用,避免效益影响,可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带动班级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管理中,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管理部门,对班级正式组织的管理与研究都是十二分的重视。如对班主任、班级设计、班级机构等正式组织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非正式组织的关注明显不够,笔者即以此为切入点,对非正式组织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对班级管理有较大反作用力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进行了解剖,着重分析“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转化的教育策略等,突出“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在整个班级建设、学校管理中的非一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一个班级中总是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一般情况下,如果正式组织的效能大于非正式组织,班级就会呈现有效有序的管理状态。如果正式组织不敌非正式组织,或因为非正式组织的影响而使正式组织的效能失控,班级就会人心涣散。班主任在管理非正式组织时,要考虑到非正式组织的无意识性特点,既要重视它的存在,又不要过分强调它是有预谋的破坏性组织。班主任作为组织的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内存在的诸多非正式组织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充分利用其成员组合无意识性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处置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相似文献   

7.
谭玉萍 《广西教育》2009,(18):71-71
非正式群体在学校班级中广泛存在,其作用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面性。分清其类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有利于非正式群体的转化,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实践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非正式学习存在个人特征差异、观念与实践脱节、学习事实障碍等问题。其中,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学习事实存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学习方式不适应、服务正式学习的意识不强、网络学习平台选择与应用缺少指导、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匮乏、自主学习监控能力薄弱等方面,因此,要从个人、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促进大学生网络非正式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它们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对于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其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的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它们对班级管理的正反作用。对于积极健康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鼓励和支持;对于消极落后的小群体,则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引导。使其分解或转向积极的一面,从而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徐伟东 《大学时代》2006,(11):176-177
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它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正常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只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负面效应,才可以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除了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组织正式认可的课外活动小组等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着学生自发联合、未经学校正式认可、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并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其成员之间往往有一致的观点、共同的利益或者共同的经历、背景、兴趣、爱好,是学生交往与归属的需要,比较稳固。 学校管理学认为:非正式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式群体,当其方向与学生正式群体一致时,其作用是积极的,否则是消极的。因此,班主任老师如何对待和引导非正式群体,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 一、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 …  相似文献   

13.
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班级中,与正式群体相互交织,共同实现班级发展目标。然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非正式群体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导致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浅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一线教师、学者对非正式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班级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比,它们有自己的特征,对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5.
姚军林 《甘肃教育》2014,(15):35-35
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一方面不断冲击着旧式的班级管理,另一方面还弥补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特别是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广、交谈方便等优点,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让网络成为班级公开管理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特点、作用三方面的分析,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规律和加强班级管理的对策,阐明了把非正式组织纳入班级统一管理范畴,当作班级文化中的分流文化来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中,宜兼顾主流文化和分流文化,积极强化班级的共性主流文化建设,正确引导次主流文化,教育消除逆主流文化,帮扶不入流的同学,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中心,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但现实是班级中还存在一些不被老师注意的群体,那就是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形成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也不断冲击着旧式的班级管理,弥补其不足。特别网络传播速度快、内容广、交谈方便等优点,为学生的交往、班级文化的扩展、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师的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对学校正式组织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并根据非正式群体的特征恰当引导,合理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学校政治稳定的基础工作。在学生班级里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群体,而往往是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就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以及管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起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