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今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倦怠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既源于教师自身的问题,也受教师工作的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预防和缓解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应从三方面努力: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健康的教师发展观念,师专院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政府社会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造成其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而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其工作都有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了缓解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二是加强教育改革,优化教师工作环境;三是帮助角色学习,积极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已严重影响到教师、学生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对教师职业倦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职业、个人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其成因,并指出:社会建立支持网络、学校构筑组织文化、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是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肖福莲 《江苏高教》2006,(5):127-129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其工作都有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了缓解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二是加强教育改革,优化教师工作环境;三是帮助角色学习,积极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中,经验型教师面临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和思维惯性等阻碍因素的内部困境,以及同伴指导缺乏和学校支持不足等外部困境,导致其专业发展极易进入高原期。以诺丁斯为代表人物的关心伦理为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心伦理视角下,经验型教师应当关心自己身心健康,提升自身反思能力;其他主体,如同伴、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国家,应当为经验型教师提供关心和支持,帮助其突破困境,从而使更多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的社会关系难显优势,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规范、社会网络等因素的不良或欠缺,导致其社会资本贫乏或占有不足。预防与消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注重高校教师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价值提升,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矫正社会失范,为预防与消弭职业倦怠提供制度基础;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为教师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根据心理学研究,长期高水平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极端心理反应,最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由此从学科要求、心理饱和、个人性格以及评价体系等因素分析了导致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特殊原因,并提出加强教师培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帮助中学英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心理,愉快地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师由于体制、身份、待遇和工作压力等问题,职业倦怠较其他教师严重,急需有效的措施予以缓解。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以及对学前教师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学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缓解方法做了实证研究。改善待遇、调节生活、社会支持、提升地位和调适自我这五种方法能有效缓解学前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所积累而形成的紧张心理状态。除教师的自我因素外,其形成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组织原因和职业原因。因此,通过改革教师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机制,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调节等措施,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5%的教师有严重职业压力,43.8%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压力;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8.2%,7.8%和2.8%.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考察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市、厦门市、中山市的367名融合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影响其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918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社会支持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与职业承诺之间起调节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教育建议:降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枯竭感,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施测,在描述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社会支持对于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积极作用。结果发现,重点高校教师存在较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冲突是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源;社会支持在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To support prospecti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be characterised by conditions that help to prevent burnout and facilitate satisfa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redictors of burnout and satisf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by drawing on universities with different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structures and assumed different learning conditions. Programme structure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ceived as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learning conditions; burnout dimensions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were hypothesised to be consequences of both the distal and more proximal variables. Data were collected at four time points from N = 3,892 students enrolled in teacher education at 13 universiti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revealed favourable effects of autonomy support, competence support, and social relatedness on the core burnout dimensions and satisfaction. Effects of programme structure on these outcomes were small and mediated by autonomy support and difficulty of demands. Study self-efficacy emerged as a broad personal resource.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四个影响层面分析了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和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干预、职业干预和个人干预三种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determine whether burnout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orea differs on selected demographic variables, (2)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s an internal variable, and social support, as an external variable, and (3)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these two variables on burnout. As regards burnout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grades under their charge, upper-grade teachers reported experiencing a greater degree of burnout than lower-grade teachers. In particula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deperson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burnout, social support, and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general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ed degree of burnout, while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burnout. Furthermore,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s an internal variable, affected burnout more than social support, as an external variabl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burnout can be alleviated by controlling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nd therefore, intervention efforts, such as counsel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or training programs designed to enhance teachers’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could benefit teachers in reducing their burnout.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八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在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作者从情绪枯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调查了当前河南省地方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分析了这一群体整体上的职业倦怠状况,而且从性别、学历、职称和教龄差异角度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而提出了缓解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小范围样本的选取,经过预调查、正式调研、访谈等方式,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很普遍。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兴趣薄弱、课程体系不合理、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就业压力过大等。个体努力,结合学校和教师支持,加强家庭沟通,社会关怀等是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