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0年元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再次驳回东史郎等人上诉。实质上东史郎问题涉及到 日本对二战的认识,涉及到日本是否敢于正视历史、敢于承认二战期间对亚洲和世界人民所犯下 的罪行,并以此求得世界人民谅解的问题。日本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正希望成为与经济地位 相符的政治大国,世界人民也希望日本能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多做贡献。但是,如果日本一定要一 意孤行,执意选择隐瞒和歪曲历史、走恢复军国主义的道路,则必将被历史所唾弃。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2001,(Z2)
日本老兵东史郎对日本侵华战争真诚忏悔、谢罪的同时,正义和良知使他以极大的勇气公布了他个人在侵华战争中的日记,有力地揭露和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因而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和攻击。东史郎没有屈服,继续坚持他的正义之举,决不让日本侵略、奴役亚州人民的历史重演。他坚信:正义必胜。  相似文献   

3.
二战期间,欧亚战场上德国和日本两个罪魁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战后,德国人痛定思痛,从政府到民众,开始了漫长而认真的忏悔。但日本当局,尤其是自民党首领却丝毫不学“轴心国”的自衷自忏,反而绞尽脑汁万般抵赖,一贯坚持其荒唐谬论。但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国家人赃俱在,墨写的谎言和空口的假话决掩不住血写的历史。同时,日本人当中的清醒者则代表了不愿身陷苦海、永远与耻辱为伍的日本人民。  相似文献   

4.
“二战日本沈阳盟军战俘集中营”是辽宁沈阳对外交流具有独特作用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关共同经历,共同战斗,共同利益的见证。”充分发掘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对促进中国和世界人民友好往来,化解误会和平发展,提升辽宁沈阳的世界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当局和右翼势力否认二战罪责有着深刻政治、历史和思想根源。2015年中国和世界人民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对于牢记历史经验教训,激发捍卫世界和平的勇气和决心,声援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忘记历史教训,一味迁就纵容日本右翼的美国当局则是一个警告和忠告。  相似文献   

6.
苏联出兵东北,是二战后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只有了解当时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它在客观上产生的历史作用,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集团挑起的,它们是当时全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经过全世界人民英勇而又艰苦的斗争,丑943年7月,意大利的反动政府首先垮台。接着,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宣告失败。这时,只剩下了日本帝国主义.它的实力虽未遭到致命的打击,但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齐二战处于结束前夕,美英盟国、苏联在处理日本问题上微妙关系,反映了这些国家自战时合作到战后…  相似文献   

7.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也把本民族推进了覆灭的深渊。德国积极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认真反省历史,纠正错误,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日本则持消极态度,极力掩盖历史真相,蒙蔽民众,在违背道德和良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两国反省侵略历史的相反态度,是由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决定的。本文从两国的差异性比较和原因分析的角度出发,使我们看清了日本的本来面目,对其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要时刻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8.
"竞争性"是日本二战记忆的最大特点,是指拥有不同二战记忆人群的共存和相互制衡,以及各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在二战记忆方面互为依存却并不谐调的现象;这种"竞争"有时会引发各方互相攻击。日本二战记忆"竞争性"的形成与发展跟日本人群地域的战争观、战前战时战后经历、所处位置,以及日本战后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日本各派二战记忆的势力在竞争中此消彼长,希望随着历史的推移正确的二战记忆能够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9.
战后60年来,德国、日本两国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德目敢于正视历史的荣与辱、正视纳粹时期的历史,因此赢得了邻国的尊敬并成为欧盟的重要一员;而日本右翼则极力否认、粉饰侵略历史。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通过对德、日两国在对待战争问题上的不同态度进行剖析。以便使我们吸取经验及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0.
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昨天世界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美国攻打伊拉克)关注时事,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是明天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伊拉克战事的发展进程。说到战争,同学们知不知道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什么?(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性质上说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责任以及对后人的警示等方面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提出了日本军国主义从未死亡等新观点,希望以此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并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面对在二战中的罪行──德、日反差大王以资德国和日本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对全世界人民和人类历史犯下了弥天大罪。但战后两国对其罪行所持的态度却迥然不问。德国认罪诚恳.赔偿认真。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如实写进教科书,用以教育下一代,日本则相反。战后5...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别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看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学者共同编著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一书,让人很受教育。这本书是针对中学生的历史教辅书,主要记录了西方列强入侵东亚之前到二战之后三国共识的历史,并涉及了部分日本战后  相似文献   

15.
鲁光凤 《贵州教育》2010,(17):30-32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制造的最惨绝人寰的历史灾难,它留给南京市民、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无数令人震惊、难以尽述的伤痛记忆。然而,更令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人们无法接受,难以面对的是,战后日本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篡改历史,否认事实、美化侵略。日本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能这样做?有必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探究根源,寻求真正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闵传超1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亚太半边天,云开日出。美俄诸国,或突出原子弹之威,或强调苏联出兵东北之力。笔者认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各国人民之功,决定性力量是中国军民抗战之力。有史为证:第一,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17.
刘飞 《历史学习》2006,(12):4-7
【单元导读】本单元包括两大历史时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等历史事件,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涉及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其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二战的战争的挑起国和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在认识历史问题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政府和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真诚的道歉和持久的对战争的悔过。而相比起来,日本从天皇到政要竭力否认战争的事实,甚至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深深伤害了亚洲受其侵略过的国家的人民的感情。两国何以出现实全不同的认罪态度,原因有受战胜国的影响,战败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本国的国民性以及政府态度政策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我主要从事日本后现代批评的研究,同时也涉及到战前战后日本对中国的研究这一方面,2011年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氏兄弟与日本》一书,其中有一半篇幅介绍了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从竹内好一直到现在的代田智明。顺着这条线索继续往上推,最近主要是做二战以前日本人有关中国的研究,而且不仅仅是文学方面,更多涉及到明治维新以来一些人士有关中国社会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整体分析等。以前,我们称这些为“汉学”或者“支那学”,如今叫“日本中国学”。  相似文献   

20.
沙凤超 《山东教育》2005,(21):73-7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载入史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各国人民都在反思这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人类大厮杀——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国际共识,但是唯独对“二战”负有重要责任的日本国.不时发出有违国际共识的不和谐音,特别是日本“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等事件的发生,表明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猖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