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我至今已有40年的“稿龄”。虽然在发表的上千篇稿子中没有一篇惊人之作,但一点值得骄傲,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每写完一篇稿子,不论长短,都用稿纸誊写得清清楚楚,然后投寄给报刊。为此,受到许多报刊编辑的称赞。  相似文献   

2.
近来的报刊上鼓励人们敢为天下先的文章很多。但我认为,舆论宣传本身也要敢为天下先。我的一位朋友写了一篇触及时弊的稿子寄给某报的有关专栏,不几日,收到退稿,附着的退稿信上曰:“大作拜读,写得很深刻,很有战斗性”。想必这是一篇好稿子。可是,这退稿信上接着写道:“但在目前的气候中谈这样的问题,风险太大,故只能退还给您了。望鉴谅。”后来,这位朋友将稿子转寄其它报刊,登载后,多次被转载,也没引起什么麻烦和风波。  相似文献   

3.
我常为报纸刊物写稿,也不断有章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出来:于是,有好心的同事问我:“你认识编辑吗?”我回答说:“不认识:”又问:“听说不认识编辑,稿子不好登吧?”我说:“登我章的那些报刊的编辑我都不认识:”比如年初,我写了一篇《拒绝的艺术》的章寄给了《演讲与口才》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给省内外一些报纸写了50多篇“读者来信”,有38篇被采用。其中上中央级报刊的有4篇。有几篇稿子同时被好几家报纸采用。“读者来信”文体自由,易于触及实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碰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或鼓与呼的事情,我就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地弄个明白,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记者》上有一期《说长道短》栏登有8篇短文,6篇批评稿都是点名点姓的,其中3篇是批评本刊“上司”新华社的稿件,3篇是批评兄弟报纸的稿件——光明日报2篇,农民日报1篇。我列出这账单,是为让大家注意到,批评兄弟报刊的6篇稿子也都是直呼其名,未借助“某”呀、“×”呀之类。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忍不住  相似文献   

6.
李强 《军事记者》2005,(10):62-62
在我厚厚的剪报本的扉页,贴着一篇被“枪毙”的稿子,稿子上是政委覃汉科用红笔写下的批语——“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这篇被“枪毙”的稿子和那句批语时刻提醒着我,才会有我后来的稿件变成铅字见诸报端,没有一篇虚假新闻。是那篇被“枪毙”的稿子鞭策我走上了我挚爱的新闻路,并将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从部队回 到地方工作后,应用在部队学到的新闻写作知识,发挥了我的特长。去年,我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报刊、电台上共被采用新闻稿件104篇。全年平均每三天半便有一篇见报,其中《书伴人生》还获得农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亚农杯”竟赛“个人优秀奖”。 我所在的云南会泽县大海乡,是省列扶贫攻坚乡之一,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780米,素有滇东北“小西藏”之称。去年全乡人口2.7万余人,人均经济纯收入446元。作为业余通讯员,我有亲临基层一线采写稿子的优势,也…  相似文献   

9.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业余报道工作中,我有这样一条经验,即通讯员除了具备刻苦精神外,还要具备“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编辑思想。即报刊编辑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宣传思想和计划。通讯员如果缺乏编辑意识,就不可能写出一碰即响的稿子。那么,如何提高通讯员的编辑意识呢? 一、站在“点”上,想到“面”,点面结合出佳篇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本单位寻找材料写稿子,这在客观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一位老编辑说,在选择稿件时,首先要把它放在社会这架天平上,去掂量它的价值。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既要看“点”上(指拟选用的这篇稿件),但想  相似文献   

11.
我是安阳县崔家桥乡的民办教师,1986年以来已发稿350多篇,连续5年被中共安阳县委和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还有多篇获得好稿奖。有人问我:“你咋就有写不完、发不完的稿子呢?”回顾几篇稿子的写作经过,我的体会是,要时时、处处留心身边的变化,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头题的产生。1988年夏,我们这里旱情严重,农民急需用电抗旱,可电力不正常。在我去学校上  相似文献   

12.
有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写了几篇稿子,或未被报刊采用,或见报时间晚,就误认为写稿也得走后门。实则不然,绝大多数报刊编辑,对作者来稿处理都是极认真的,就以我的几篇稿子为例吧。去年2月14日,当我打开西安晚报时,见四版有我一篇题为《闲话‘压岁钱’》的小言论,可是近期我没有向西安晚报投这篇稿子呀。后经查发稿登记,原来是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夏,我在新兵连当新兵,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刊、电台写些稿子,不过都是些小小的“豆腐块”。我暗自下决心要写点大点的稿子,把身旁的好人好事更好地宣传出去。就在这年秋季,我们团政治处按上级要求搞了一个民意测验;“咱团哪位干部最可亲”,结果  相似文献   

14.
案头有一篇稿子,提到以“春城破烂王”而闻名的昆明市残疾人物资回收公司领导王某,行贿总额达20万元而被捕,而当时报道这个破烂王事迹的新闻单位有14家之多。这里,新闻单位的失察怕是确实的,而我看了这篇稿子,竟蓦然跳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八个字来。近年来,大家时报刊上的有偿新闻、虚夸广告啧有烦言,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要言之,大约就是“只认铜钿”。但倘就此再作探讨,也许会发现,问题恐怕并非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仁义 《传媒》2000,(6):1
本期梁前刚同志关于报刊摘转稿件认识误区的文章很有针对性。一家报纸发了一篇好稿,其他报刊进行摘转,无可非议。一篇稿子的摘转者众,说明此稿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或内容独特,或能引起轰动。在一些文摘类报刊,或报刊的文摘版上,我们经常可以读到短小精悍、质量上乘的摘转稿。但在稿件搞转中也有一些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是军报函授学员,搞报道是初学乍练。学习期间,我试着写了一些稿子,老通讯员看了我的稿子,都说没“军味”,不适合在军队报刊上发表。请问:什么是“军味”?怎样才能写出军味?51240部队杨速胜杨速胜同志:你当兵时间不长,学写稿子也刚刚开始,一下子写不出“军味”并不奇怪,这主要与你对部队还知之不多有关。其实,说白了,“军味”就是军队特点。军队既然有别于地方,那么,为军队报刊投稿就应区别于为地方报刊投稿,就是要有军队特点,有“军味”。我虽不能为“军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军味”应包含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一年的百多篇稿子中,大部分都是写家庭生活小事的.有些文友问我,如何才能写好这方面的稿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人和事。我以为,家庭生活小事,也属于社会新闻范畴。要写好这类稿件,就必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个“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更应加意留神。我身在基层,对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下层人们的“内幕”,确是知道不少,据此我写了不少关于平民百姓中喜怒哀乐方面的稿子。如去年冬天,我听到一位母亲虐待她亲生女儿的事后,即怀着伤感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妈妈,女儿在呼唤你的爱》的稿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我的业余生活爱好就是投稿。几年来我有1200多篇稿子陆续被各级报刊发表,从中尝尽了苦和乐。一个人要想真正在某件事上寻找乐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吃些苦头。记得7年前,我刚开始有写新闻这一爱好时,常常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因办事到县城一家旅馆住宿,登记的服务员看到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很感兴趣地问我是不是经常在报纸上刊登稿件的那个同名人。我如实回答后,坐在旁边的几个年轻人热情地给我装烟、让座,向我问这问那,讨教写稿经验,还问我有什么秘诀。这里,不妨向大家亮个“家底”。我无大、中专文凭,又是七口家庭之长,且住在人称“交皮沟”的偏僻小乡,每年能在地级以上报刊用稿二、三百篇,连年都有稿件被《黔江日报》评为特等奖,近几年每年都有稿子获省好新闻奖,被《黔江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等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