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管理》1999,20(5)
90年代初期以来,民营科技园区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培育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基地。本文根据中国现有的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比较集中地探讨了民营科技园区的类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民营科技园区及其特点 民营科技园区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方向,以发展民族科技产业为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营"的管理模式运行和管理,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是对已有国家级、省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要补充.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新兴先导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使产业升级,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综合起来,民营科技园区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营科技园区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园区是20世纪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它有力地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成为各国实现科技产业化的基本方式,民营科技园区的崛起,标志着我国科技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对已有国家级、省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补充,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民营科技园区的内涵、地位、特点、功能、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最近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伴随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而诞生的民营科技园区,依托当地力量,采取民营机制,在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相结合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基地。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正> 烟台市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规模扩张、园区孵化、能人领办”的发展模式,推动民营科技向集团化、高技术化、外向型方向转化。 一、建设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大规模、集团化民营企业。在莱州市和芝罘区只楚村建立了国家级民营科技密集区和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涌现出了登海种业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民营科技企业。目前莱州  相似文献   

6.
南岗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是由黑龙江省科委、哈尔滨市科委和南岗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示范区从1995年8月正式启动,至今,民营科技企业从原来80多户发展到830户;年技工贸总收入1996年4亿元,1997年10亿元,1998年上半年8亿元;实现利税1996年5000万元,1997年1.2亿元,1998年上半年9700万元.这短短的几年,示范区新增企业和收入分别是建区前9年总和的11倍和24倍,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份额每年递增10%.  相似文献   

7.
毛春莲 《科技风》2014,(7):271-271
农业科技园是新形势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大致分为政府主办的农业科技园区、民营农业科技园区、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等几种类型。浙江秀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是江苏省十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为载体、科技为支撑、农业旅游兼容、产加销配套、贸工农一体的多种经营新格局。为了加快创新发展,浙江秀城国家农业科技园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和加大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科技园区成长与升级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田野调查,对22个科技园区进行剖析,提炼出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动态演变模型,并从静态角度做横向比较,多维度分析国内外科技园区主要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科技园区政府作用偏强;高、新特征不突出;民间资本份额偏低;产业培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基于此,结合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从建设管理、创新、产业培育、投融资等角度提出了中国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9.
"武汉·中国光谷"自2000年确定为中国光电子发展基地以来,在结合自身产业技术优势和和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作为一个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的"硅谷"、印度的一些高科技园区以及国内的一些光谷相比,发展的速度还不是很快,对影响武汉光谷快速发展的一些内外因素做了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科技园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科技园区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晚期,主要以大学为基础并与大学不断互动.文章对国外学者关于科技园区的定义及特征、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地域特色、科技园区发展的决定因素与政策及科技园区的贡献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