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环境中,农业仍处于核心地位。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7%养活了占世界人口的1/5的势态,对农业压力是很大的。因此,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当今...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主要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9%,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的1/4,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6.不仅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而且环境在恶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耕地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等灾害频繁、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怎么办?靠进口粮食来养活中国人行不通.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其唯一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提高资源的产出率,依靠教育事业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李明珍  劳慧敏  田甜 《科技通报》2020,36(8):100-103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如何保证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不动摇,如何保证国内农产品供给不受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文研究了浙江省在疫情冲击下农业科技暴露出来的短板,如种业进口依赖问题、农业生物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以及农产品储运方面的短板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屈昊 《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71-172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世界各国的进口粮食有一半来自美国。该国的农业从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数的比例不到2%,而农业收入却约占到国民收入的10%以上。美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其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其中,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现代农业的商品化、集约化、现代化、精准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农业和灌区的节水灌溉、优化肥料和农药使用,甚至是预测未  相似文献   

5.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郝水 《科学中国人》1997,(6):34-36,43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这一指导方针必须得到认真贯彻。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我们自己重视,而且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前些时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L.R.Brown)预测,中国人口增长高峰期2030年粮食将严重不足,甚至认为世界都将无法养活中国。最近我国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  相似文献   

7.
曲哲 《华夏星火》2011,(12):22-25
入世十年,农业这个WTO谈判公认的难点,最近又成为中国与各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最艰难部分之一。当年农业的对外开放,举国都为粮食预期悲观。入世十年之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降到15%,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市场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学刚 《软科学》2000,14(1):63-67
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不少的农产品已经失去价格竞争力。中国的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个敏感的问题。四川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4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9亩,较全国平均水平少06亩,1997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为4880元/人,仅为全国的64%。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很高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使得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这个问题对四川显得比全国更为敏感。虽然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还有一段较长的过渡期,但整个过程本身对农业…  相似文献   

9.
刘成玉 《软科学》1997,11(1):31-34
四川省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刘成玉一、四川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总体水平不高表现为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低,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等。1994年全国农村人口人均乡镇企业总产值4653.15元,而四川只有21...  相似文献   

10.
农业和粮食在最近的50年中,全球人口增长了 132%,而产粮土地面积的增长只有19%。到2050年,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的人均种粮面积将缩小到不足1950年时的1/4。未来的农民不但种植粮食而且种植疫苗。“分子农业”将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培育出能产生疫苗、化学药品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植物。来自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国粮食年总产量在5亿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取得了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应该说,我国粮食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与种子的选育、品种资源的发现与保护是分不开的。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品种选育专家们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品种资源专家董玉琛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发展的问题与趋势王雅鹏我国是拥有近十二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近来国内学者按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00年中国粮食可以再增产1000亿斤,实现年产1万亿斤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扬,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又重新引起国人重视。国内外一些粮食问题专家纷纷发表文章,从增产潜力、生产与消费、农业科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对中国粮食供需问题进行研究。多数人认为,到下一世纪中国人口最高峰  相似文献   

14.
谭淑豪 《华夏星火》2009,(10):68-69
荷兰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小国,人口1600万,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不到3.4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面积。荷兰陆地面积的58%作为耕地和牧草地,用于农业。人均耕地与我国基本相当,只有1.3亩,农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的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2006年)。然而,加上鲜花、观赏植物和渔业产品,荷兰的农产品净出口额多年来位居世界之首。以不足世界农业人口的0.02%、不到世界耕地的0.07%,荷兰出口的农产品占了全世界的9%(且花卉等没有被计算在内)。荷兰农业因而被惊叹为“奇迹”而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5年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养活未来16亿人口,既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国家目标,同时又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会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储备,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以追求产量为目标,一些地方水土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农业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已进入"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长期性偏紧"的新常态特征,以及我国农业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特别是时空配置上的不协调和利用上的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退化等问题,必须从保障我国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数量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的目标任务出发,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治理,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而资金不足又是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一大突出问题。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下,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宏观经济就缺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募集农业发展资金,是推进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但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以追求产量为目标, 一些地方水土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 导致了农业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已进入"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长期性偏紧"的新常态特征, 以及我国农业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特别是时空配置上的不协调和利用上的不合理, 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退化等问题, 必须从保障我国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数量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的目标任务出发, 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治理, 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夏青 《华夏星火》2014,(6):12-19
中国农业的“走出去”始于上世纪后期,由于当时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较高,最初的“走出去”并非为了获取资源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是以对外援助的方式帮助他国。然而,自从2001年加入WTO组织以后,中国从此进入全面对外开放阶段,贸易量逐年迅速攀升,农产品贸易顺差却逐步减小,到了2004年更是转变为了逆差。中国农产品的“身份”一下子从过去的出口创汇手段,变成了必须较大程度地依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生产与消费需求的紧缺商品。  相似文献   

20.
农业基础性研究与国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5年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养活未来16亿人口,既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国家目标,同时又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会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创新能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储备,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