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关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现代公共关系所奉行的互惠互利的原则、真诚守信的信条,以及公关人员应排除"极端观念"的沟通技巧等思想是孔子思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该文将孔子思想与现代公关思想作了分析比较,目的在于探讨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湘西南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源是湘西南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魏源(1794~1857)是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宝贵思想。正因为如此,自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国人一直相当重视魏源研究。可以说,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是以"夷夏之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王夫之关于夷夏问题的基本观点看,王夫之夷夏论的核心仍然是维持"道统"与"治统"的一致性,并未突破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基本格局.王夫之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始终都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在夷夏之辨中所流露出来的民族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家国同构"的历史局限,但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爱国如家、忠于祖国的道义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是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知识梳理 1:师夷长技的思想 学器物{概况:地主阶级、时间、人物 思想: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评价:只学科技。抵抗派提出未实践,洋务派实践未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思想,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孙中三的"开放主义",历经坎坷,与时俱进,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但凡社会危机,士大夫总能通过儒学内部的调整变化找到救时的良策.清初,儒学呈现出汉学、理学、今文经学并立的局面.但鸦片战争的爆发强有力地冲击了儒学自身的稳定性,士人们一反"反求诸己"的模式,开始向外诉求,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成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学的人文思想,构成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思想伦理基础,对中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起着催化和推动作用。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当代中国的公关事业,就必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实务和公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艳 《华章》2010,(25)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重要作用,也对当时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启示,再次分析其思想精髓,特点,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将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学的人文思想,构成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思想伦理基础,对中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超着催化和推动作用。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当代中国的公关事业,就必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实务和公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体西用"是高中历史必修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必修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对该思想的叙述相对简单,在评价其影响时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公关思想和理论与古代原始、质朴的公关思想萌芽一脉相通.我们可以从传统思想道德里的"仁、义、礼、智、信"中吸收积极的因素,用来维护和提高组织的声誉,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古典公关艺术之精华的战国公关范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它日益成为公关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孙志江的《战国公关艺术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为今人解读中华古典公关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作者大胆破除了把中国古代公关的流散形态和现象形态视为公关之荒漠及公关之集体无意识而加以漠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薛宝钗善于交际、长于处世,其左右逢源的公关艺术得益于对"孝悌"、"仁"、"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学思想的领悟和实践.从儒学视角来解读薛宝钗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艺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提供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叶朝鲜亦与中国一样是因西洋的侵略而困难.特别是中国,通过鸦片战争切身体验到痛之入骨的教训.总结鸦片战争所得到的教训写成的书就是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的<海国图志>不仅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维新运动有很大的影响①;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仍坚定维持锁国政策的朝鲜开化思想和开国论的形成.在因惧怕外来侵略而惶惶不安的时候,不像中国一样有直接性经历的朝鲜,<海国图志>便成为对抗外来侵略的最好教科书及指点书.纪录了对外来侵略应以夷攻夷,师夷制夷,以夷款夷等的对策方案的<海国图志>,被评价为论理的解释十九世纪中国与朝鲜的"御洋论"最典型的原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关学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国公关学获得长久生命和不竭能量的原因所在.要真正全面理解中国公关学,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其发展的路向:实事求是是中国公关思想的灵魂,诚信仁和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公关的永恒主题,贯古通今、中西融合是中国公关学的特色,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中国公关理论和实务的基本方法,与时俱进是中国公关学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新兴学科——公共关系哲学的创立将成为公关学科群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陶澍和魏源同为古梅山人,均是清代叱咤风云的人物,道光年间联手为东南三政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幕主和幕僚的特殊关系共事十数载,两人有着甚多相同处:清代实学通经致用为其思想和行动的基石和指南,他们爱国恤民、重践履、不拘一格擢育人才,在经济思想上崭露近代意识,体现了非凡的识见和胆略.陶澍对魏源影响巨大,魏源的"师夷"主张是二人经世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外交往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他的华夷思想在其处理对外交往事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来说,林则徐的华夷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天朝上国”思想、“柔夷”思想、“夷分良莠”思想和“师夷以制夷”思想。林则徐的华夷思想相较于传统华夷观念已经有了变化,但他对西方的认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使他的华夷思想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