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运福 《教育文汇》2014,(15):24-25
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家长。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隔代家长、代理监护人就是家庭教育的“常务”主导者。基础教育战线的关工委组织和家长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隔代家长、代理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义务,初步了解儿童少年身心成长的一般规律,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离开家庭,留下孩子与隔代监护人共同生活,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国留守儿童基数大,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重点阐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发挥自身作用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目的地抽取了11名留守儿童及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观察、访谈,结合班主任与家长访谈,了解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成因分析。针对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由于隔代监护人和父母的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和隔代监护人及父母的矛盾、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社会化、安全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走出教育困境,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提供教育服务平台;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社区保障体系;善于自我调节,形成健康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三个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运用访谈法进行叙事研究,与留守儿童个人访谈,了解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教育的感知现状。对A、B、C三名儿童对家庭教育的不同维度的感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教育的普遍感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茜 《中华家教》2023,(2):39-47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既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微观层面日常真实状态关注较少的情境下,通过个案剖析探究这一主题就变得独特而有意义。本研究从家庭教育能力建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农村不同类型监护人和不同类型家庭在留守儿童情感支撑、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上表现出了多重现实困境,如家长对儿童亲情关爱的忽视、隔代抚育者对家庭教育认知和能力的困惑,以及亲戚代管的身份尴尬和儿童环境融入的难题,都成为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提升父母和儿童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利用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宣传解读好既有法律政策,以及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2000万,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儿童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学习问题。目前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实行教师"代理家长"制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帮助。也可以由地方政府牵头采取举办家长培训班、开办留守儿童学习帮助中心、建立社会人员"代理家长"制等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的学习,但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现行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可分为三类:单亲家庭型、隔代监护型、自我监护型;主要问题存在四个方面:学习成绩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价值扭曲、人身安全隐患;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是:家长要重视选择代理监护人、加强与学校联系、学校老师需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量实行学生寄宿制、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政府要对学校优化教育结构、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政府、社会、家庭三个方面思考如何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对策:加大地方经济投入,发展地方产业,让外出务工的农村父母回流;优化农村幼儿园师资和设施,建立家长咨询站,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开办家长学校,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等各种制度的不健全和经济收入偏低等因素,使得农民工子女仍然留在农村,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难以得到良好的关注。自古以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品德修养和成长、成才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留守儿童的出现,其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陈焕达 《中国德育》2007,2(7):35-37,58
通过对浙江省三门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大致分为“单亲教育”型、“隔代教育”型、“寄养教育”型。父母亲情的缺失和不当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学校、政府、社会要发挥各自优势,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他们留在原居住地接受监护和教育,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和教育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者由于自身的素质特点而使隔代教育质量明显不高,家庭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存在、亲子依恋较为缺乏、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氛围、家庭与学校缺乏沟通。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要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多方面来改善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以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在很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基于此,根据不同的监护人类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选取留守儿童的父母、隔代监护人、兄弟姐妹三个家庭支持的来源主体为调查对象,分析其为留守儿童提供的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的现状,并从支持来源主体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支持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隔代教育"是中国现阶段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体现了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重养轻育,祖孙辈隔阂深;亲子关系被动,亲情心理矛盾;儿童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学习途径单调、自主性差.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加强沟通,学校教育方面正面引导,社会教育方面营造温馨氛围,以改善隔代教育现象,尽量降低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随机抽取到的农村756名四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和623名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单亲监护留守儿童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和同辈监护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异较小.建议采取单亲监护方式较好,或改善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8.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家庭教育缺失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品德认知、社会交往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得不到健全发展。为此,要引起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引导留守儿童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共同合作努力,彻底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3岁~6岁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围绕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现状,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的沟通几个方面,对留守家庭亲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了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分析了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2月,中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有1个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基本情感的不满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加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实地调研,从外出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远程教育”、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以及知识的获取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