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相似文献   

2.
童谣是中国古代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比较特殊的传播媒介。明初长篇章回小说中多次出现童谣,仅在《三国演义》中就有八处之多。本文将《三国演义》中的童谣可以分为四类:预示型童谣、政治态度型童谣、军事谋略型童谣和起义舆论型童谣。小说中的童谣具有明显的预示性、敏感性、真实性和工具性等特征。小说的作者将童谣引入小说考虑到社会文化和历史存在方面的原因,同时也说明童谣还担负着增加小说的离奇性、趣味性,提供小说线索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田国丽 《考试周刊》2013,(44):16-17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被描写得出神入化,谋略作为核心要素,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强调武将须有谋略,而且着重描写谋臣在整个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罗贯中之所以强调谋略如此重要,一是因为受制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二是想借此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年国内《三国演义》英译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式长篇历史小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介到世界各地也深受喜爱。进入21世纪,国内开始重视《三国演义》的英译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对罗慕士的英语全译本的研究比较深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三国演义》英译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凝聚着民族智慧之光的中国古代兵法是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人奉为“兵学盛典”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谋略文化中的伟大瑰宝。《孙子兵法》巨著博大精深的内容,是孙武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及其以前的中国社会军事谋略实践做出的科学总结,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孙子兵法》总结的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与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等,对历代战争指导者的谋略筹划和运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孙子兵法》的伟大智慧将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为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铸造新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史书,里面有许多军事地图,这些军事地图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通过这些军事地图,也可以反映出许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的评点,尽管由于新的阅读和批评模式的生成而逐渐淡出了小说读者的视野,然而作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研究个案,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国演义》评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如果我们要对《三国演义》评点系统做一个全面的审视,可以发现,这一研究至少必然会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三国演义》评点的版本分析,《三国演义》评点的主体研究,《三国演义》评点的文本阐释;在逐个深入研究的同时,推进并形成整个《三国演义》评点的立体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战争以弱小的孙刘联盟奇胜了强大的曹操集团而宣告结束。对此,《三国演义》用了大量篇章进行渲染,其军事、政治、文学等价值确实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然而,这场战役在正史《三国志》中却记录得非常粗略。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对赤壁之战进行研究,仅对史实适当点评或简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了解这部小说的形成与演变,了解其作者问题与版本源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小说发展史乃至我国古代的俗文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十年来,学界对于该书的研究也给与了特别的关注。这里就近70年来学术界对《三国演义》的作者与版本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些梳理。一《三国演义》一书,明清两代刻本极多,然那时真正探究其成书与版本的人却没有。上个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作《中国小说史略》,谈到《三国演义》的版本…  相似文献   

10.
三国这段历史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作为"前四史"之一,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基础上,艺术地再现汉末三国时期纷纭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演义巨著。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两书的全面比较,从史书选择和史料摘取两个方面分析《三国演义》对《三国志》依傍的同时,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三国演义》对《三国志》的突破,研究历史小说选取史料方法和脱离史料的虚构,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麻山地区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文化部列为2009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哲学、文学、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神学、管理学等学科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此文仅用管理思想中谋略的视角,从坚持正义谋略、坚持智慧谋略和坚持粮草先行谋略来对亚鲁王的军事谋略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说到《三国演义》,许多小朋友都应该知道吧。爸爸说:“《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罗费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小说的理论批评到了明末清初已经成熟,其标志是金圣叹的批评《水浒传》和毛氏父子的批评《三国演义》。本文认为将二评的文字合在一起,其精华部分便形成了一个虽然粗糙但是较为完整的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欣赏模式。这一模式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有着长期的历史根源。它不仅较为全面地总结并代表了以往长篇小说的批评水平和成就,也对清代的小说创作、欣赏和理论批评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老师,今天想请您对中国古典小说谈谈您的看法。 △中国的古典小说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为代表。这五部小说都有较为健康的思想内容,都极为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下人民的艰辛和悲痛,也表现了古代人民不堪忍受黑暗现实而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以及在斗争中体现出的进步理想与高度智慧;而这些小说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描写手法或粗旷或细腻,具有东方式的幽默讽刺,这些都使我们享受到艺术审美的愉悦。 ●听说日本人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三国演义》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5.
崇尚智慧与谋略是《三国演义》一以贯之的思想。特别是在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上兵伐谋"的思想。作者描写战争时,重点没有放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而是放在战争双方的谋略使用上。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遵守原著这一思想,特别是在夷陵之战中,利用影视手法对原著"谋略"主题进行了创新性地阐释与重塑。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典型的“君子之儒”,是我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化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产儿,《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和赞颂.是对我国古代典型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揭示和赞颂.也是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揭示和礼赞。  相似文献   

17.
罗贯中有很强的政治抱负,又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的思想倾向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他对政局动乱的失望、对民生痛苦的同情、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他的正统思想。他还在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物身上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自己的爱憎情怀。这些倾向是作者有意或无意透露在字里行间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司马法》和《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的分析,肯定了这两部兵法对于我国古代军事法制理论创建的奠基作用,指出二者在军事法制理论研究上的历史相承性,以及不同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分析了齐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两部兵学经典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它问世后,对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的美誉。现在《孙子兵法》已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乃至经济等各个领域。近几年,《孙子兵法》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精辟论述,对排球教练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思想来论述排球教练员的素质,以期给排球教练员留下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古代军事谋略著作《三十六计》指出:打仗,不能强攻硬取,应讲究谋略,才能大获全胜.教学亦如此,不能苦干蛮教,应讲究策略,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