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中物理电学中,R—L自感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电磁学实验.如图一所示.是演示R—L自感现象的电路图.当开关S断开瞬时,灯泡A“猛然”一亮.这说明线圈本身具有产生自感电动势的功能.但是,有些教师在自制该教具时,实验中观察不到灯泡“猛然”一亮的现象.于是乎就多绕线圈的匝数,实验的结果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呢?下面就来分析该实验的成败原因以及与演示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历届高二《物理》教材讲解自感现象时,都有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断电自感”实验).学生们对开关S断开瞬间灯泡A发出“更亮的闪光”后才熄灭的现象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这“更亮的一闪”鲜明地表现了电路中线圈L所起的作用,然而不少青年教师在按图1所示的电路自制教具时,往往实验“不成功”,看不到灯泡A猛然一亮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灯泡突然一亮,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利用灯泡与电感线圈并联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是典型电路。为了分析方便,改为图1所示电路,其中R表示线圈的电阻,I1及I2分别代表开关接通时通过线圈和电灯电流的稳态值:I1=E/RI2=E/RA图1在开关切断后,整个回路...  相似文献   

4.
袁培耀 《物理教师》2000,21(6):20-20
高中电磁感应内容中,自感现象主要是通电和断电时由灯泡的亮暗变化展示和解释的,以此说明了线圈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常感到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教学中,教师重点处理了自感现象中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这一主题,而忽视了对线圈电阻的教学处理,因此,自感现象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处理线圈电阻的环节. 电感线圈是由一定电阻率的导线绕制而成的,对自感现象的讨论应该考虑线圈的直流电阻的影响. [例 1]如图 1所示电路,A、B两灯规格相同,…  相似文献   

5.
问题 在图 1中 ,线圈的自感系数L很大 ,开关K闭合时 ,灯泡A发光 ,当断开K的瞬时 ,灯泡A闪亮一下。为什么 ?这是一个常见的、典型的断电自感现象 ,关于电灯为什么闪亮这个问题 ,有一个典型的错误观点认为 :因自感系数L很大 ,断电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ε =LΔI Δt很大 ,由欧姆定律I =E R可知 ,自感电流就很大 ,所以灯泡A会闪亮一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因数影响灯泡的闪亮 ,分析如下。在接通K稳定后 ,通过灯泡A和线圈L的电流分别为IA =E RA  IL =E RL在断开K时 ,线圈L与电源脱离 ,它的电流从有到无 ,按照楞次定律 ,自感电动势应阻碍…  相似文献   

6.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即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回路本身电流的改变引起的 .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关于自感现象的试题在各类考试中也常出现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总是抓不住解题的要领而出错 .其实 ,只要抓住自感电路的特点进行解答 ,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抓住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点进行解题一个含有自感线圈的电路与电源接通或断开时 ,由于自感线圈内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快速解答相关问题 .例 1 如图 1所示电路 ,已知 E=1 2 V,r图 1= 1 Ω,R1=2 Ω,R2 =9Ω,R3=1 5Ω,L=2 H,开始开关 S与点 A接通 ,电路中电流恒定 .若将开关 S瞬间与点 B闭合 ,线圈 L中产生的最大自感电动势是多大 ?解析 当开关 S与点 A闭合时 ,通过线圈L的恒定电流可以由欧姆定律求得 ,即I0 =ER1 R2 r=1 A.当开关 S瞬间与点 B闭合时 ,线圈 L中电流不能突变 ,仍为 I0 =1 A,此时线圈 L、电阻R2 、R3构成回路 ,线圈 L中产生的最大自感电动势是 E′=I0 ( R2 ...  相似文献   

7.
自感现象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1对“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a.“自感现象”的演示及实验原理。高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第9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表述如下:现在来做图4-16的实验。把灯泡和带铁芯的电阻较小的线圈并联接在直流电路里,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再断开电路。这时可以看到,灯泡过一会儿才熄灭。为什么出现断开电路,灯泡过一会儿才熄灭这一现象?这是由于电路断开的瞬间,通过线圈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就很快地…  相似文献   

8.
断电自感现象的实验,一般采用如图一电路所示的装置。这个实验有三点不足之处。其一,不能显示感生电流的方向,从而不能说明断电时,在线圈上产生了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的自感电动势。其二,自感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原电流的热效应在小灯泡上还未消失,原电流与自感电流的热效应混在一起。这样,断电后小灯泡闪亮的亮度,并不单由自感电流决定,说理不充分。其三,若线圈L的自感系数不够大,则断电时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电流,就不会使小灯泡发出比原来更强的亮光,那么自感现象现就根本看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实验室都要求配置规格为2kVA的自耦调压器。如图1-(a所示,由自耦调压器的AB端向里看,它是一个有固定匝数的铁芯线圈,也就是一个有固定电感量的电感线圈;从CD端向里看,它是一个可以调整使用匝数的铁芯线圈,也就是一个可以调整电感量的电感线圈。用自耦调压器做电感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实验效果好。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 做通电自感实验如图1-(b所示,电源电压为3V,灯泡的规格为2.5V 0.3A,照图1-(b连接好,闭合开关K,灯L1先亮,灯L2再亮,即说明通电时的自感现象。2 做断电自感实验图1-(c中L应选用规格为4.8…  相似文献   

10.
谈自感现象的教学羊孝清(物理系)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有现成的教具,图1为演示接通电源时自感现象的电路.A1、A2为两个相同的小灯泡,调节可变电阻使电流稳定时,两灯泡发光亮度相同.亦即可变电阻值与线圈的阻值相同.在刚接通电源时可...  相似文献   

11.
1、在用图1示电路观察线圈L的自感现象的实验中,先闭合电键S灯A已发光,若突然断开S,灯会闪亮(亮度增强)一下后熄灭,由此可以判定:A、断开S时,L的自感电动远大于电池组的电动势;B、断开S前,通过L的电流大于灯A的电流;C、如果灯A的电阻小于线圈L的电阻,断开S时灯不会出现闪亮现象;D、不论灯A原电阻大小,断开S时,它都会闪亮一下才熄灭。  相似文献   

12.
在“自感”知识教学中,演示断路自感现象通常都采用图1所示装置。断开开关K,小灯泡S发出明亮的闪光后才熄灭,以此说明自感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人对断路自感实验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本文对此进行剖析。佯谬之一:断开电源开关,灯泡明亮的一闪后才熄灭是因为断电瞬间线圈中的电流突然增大了。剖析:断开电源开关K,线圈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自感现象非常普遍,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学习《自感》的过程中,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阻碍原电流的变化)理解不透,进而对自感现象的判断出现偏差,下面通过实例进行剖析和总结.1."立即"和"逐渐"的问题例1如图1所示,线圈L与灯泡A串联,开关S闭合且达到稳定时,小灯泡能正常发光.则当闭合S和断开S的瞬间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相似文献   

14.
自感现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正确分析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对做好自感实验,准确解释自感现象十分重要.在如图1中如果两个并联分路的电阻相等,当开关K断开时,若断言能看到灯泡更亮一下的现象,并解释说:这是由于在断路的瞬间通过L的电流突然减小引起自感电动势,当L很大时,感应电动势就比原来电源的电动势大很多,灯泡当然就会突然变亮了.这样的判断和解释是不够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丁秀梅 《物理教师》2010,31(1):23-24
实验启示我们,传统的自感现象实验对实验器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一个小灯泡都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要求自感线圈L和灯泡A组成的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足够大,这样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除此,即使可以观察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的过程,但在通电断电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方向的变化现象也是传统的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陈峰 《物理教师》2009,30(7):42-43
“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常见的演示实验,其电路如图1所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当电键S突然断开时,小灯泡A并不是立即熄灭,而是更亮的一闪后才熄灭.这个实验现象能够有力地证明自感电流的存在,但如果选用器材不恰当,也可能观察不到小灯泡的闪亮现象.本文将对小灯泡的闪亮条件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自感教学演示实验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电路。图1电路演示通路自感现象,接通开关K,可看到小灯泡A_2立即变亮,而A_1却是逐渐变亮的。图2电路演示断路自感现象,断开开关K。可看到小灯泡A突然闪亮一下之后很快熄灭。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两个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诸多表面现象掩盖了自感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观念。  相似文献   

19.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电路的暂态分析占幸儒(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332400)现行高中物理课本采用以下两个实验电路来演示自感现象.图1用于演示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当开关S突然闭合,使灯泡A1、A2同时与电源相接时,则发现灯泡A2立刻就亮,而图1图2灯泡A1...  相似文献   

20.
实验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第六节“互感和自感现象”一节,推荐了断电自感现象。如图1,灯泡A和带铁芯的线圈L并联在直流电路中。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断电时,这时可以发现灯泡没有立即熄灭,而是闪了一下。笔者认为存在两点缺陷,如作如下改进,可以减少实验器材损耗,也可使实验变得更生动,可视性会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