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及其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向军 《收藏》2012,(19):82-87
康熙青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娇艳欲滴、青翠明快的青花色泽,精湛的绘画装饰,千姿百态的器物造型独步中国陶瓷史。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自晚清至民国的官、民窑,以及现代景德镇的大小窑口都竞相仿制。康熙在位长达61年,康熙瓷器的制作也分为早、中、晚三期,而真正可以代表康熙青花瓷最高水平的是康熙中期瓷器。在此以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为主线,试对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和真伪辨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3.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4.
王欢  王立群 《收藏界》2010,(4):92-93
康熙在位60年,“康熙通宝”钱的铸量很多,只有背满文宝泉、宝源及背满汉文纪局钱。  相似文献   

5.
王欢  王立群 《收藏》2018,(12):73-73
清代康熙皇帝于1662年即位,1722年去世,在位61年。康熙通宝钱铸量很大,制式只有背满文宝泉、宝源及背满汉文纪局钱。福建宝福局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铸康熙通宝生肖纪年钱。孙仲汇、张志中先生在钱币著述都讲到:康熙通宝宝福局铸有"子""丑""寅"等纪年钱,存世极罕。而书中图录只有"子""丑""寅""已""戍"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陶瓷历来是人们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而最能代表我国制瓷业最高水平的是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其中清代康熙时期的瓷器以精致的官窑风格闻名世界。康熙在位61年,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康熙本人十分重视西洋的科学技术,并善于引进和采用,比如著名的珐琅品种,就是康熙时引进外国彩料创制的,它为粉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康熙时期的官窑主要特色是,瓷质白洁,器形端庄,品种繁多,釉色齐备,在严谨的督窑官治理下,工匠制瓷态度认真与谨慎,所以康熙官窑的瓷器广为收藏家青睐,笔者在此将其中十件康熙官窑精品介绍给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7.
曹东辉 《集邮博览》2009,(10):60-60
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的铁牛湾颇有名气。清代康熙年间,洪水为患,人们认为这是因为蛟龙作祟,而龙性属木,当以铁相克。康熙三十九年  相似文献   

8.
誓戎 《收藏界》2010,(12):82-82
罗汉钱是清朝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钱,它同普通的"康熙通宝"的区别是"熙"字少"臣"左边的一竖,而"通"字的走之儿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边缘肃整,铜泽光亮,重约4.8克,铸量稀少,深受民间百姓的珍爱。  相似文献   

9.
康熙瓷器工细精美、生动传神、式样丰富的纹饰更是一大特色。禽鸟花卉、浅淡山水、田园风光、诗词歌赋、几何纹样、龙凤呈祥、渔樵耕读等一切生活中的元素,都被还原到康熙瓷器的画片上。在这些众多的瓷器纹饰中,"仕女"图在康熙瓷器上的应用更是达到了妙绝古今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名人养生录     
康熙的“宽怀康寿术”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中国的“寿星皇帝”之一。他长寿的原因固多。但通过练书法求得“宽怀”(舒心),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康熙作为皇帝,自然能得到各种足以使自己满足的“乐”,但他不沉溺于世俗之乐,而是自找可增强身心健康的高雅之乐——从事书  相似文献   

11.
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于社会相对稳定和日渐富裕,这个时期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不但铸造技术大幅提高,而且精美规整,钱体也较厚重,文字亦美观大方。康熙通宝分别由全国的20多个铸钱局生产,有大、中、小三种形制,大者枚重一钱四分,中者枚重一钱,小者枚重七分。钱币正面汉文楷  相似文献   

12.
康熙青花瓷器,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短暂萧条后迅速崛起,烧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器型和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器精品。康熙青花瓷器,色泽青翠艳丽,绘画优美精湛,器型赏心悦目,令世人所瞩目,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沙伟 《收藏界》2014,(3):68-75
纵观近几年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可见文玩清供中将.“笔筒文化”推向高峰的康熙青花笔筒特别引人注目,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华夏文明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作为“笔筒大王”的康熙青花笔筒受到藏家的追捧,则标志着它正逐渐恢复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康熙晚期.釉下彩突破了传统青花与釉里红两色的格局,发明了釉下白彩和淡青彩,并成功地饰于同一器物上。这种新出现的装饰技法,俗称为釉里三色。康熙釉里三色,是以素白坯为地,用竹刀先刻划出主题纹饰轮廓后,再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绘铜红色料与钻料着色的釉里红、青花;豆青为铁料呈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康熙釉里三色,由于采用了胎  相似文献   

15.
季江生 《收藏界》2011,(3):39-41
粉彩又称软彩,属釉上彩,出现于清代康熙中期,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影响而创烧的一个新的品种。粉彩画面颜色鲜艳、柔和,比五彩更加淡雅华丽、丰富多彩,深受人们的珍爱。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大放异彩达到高峰,以后历代均有烧制,至清末民国时粉彩瓷器已非常普及,成为中上家庭女子结婚的陪嫁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代治国最圣明、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代君主,康熙一生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如此,注重养生的他却从来不滥用补药。他曾说过:"服补药大无益,药补不如食补。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康熙57岁那一年发现自己下巴上多出几根白  相似文献   

17.
楼刚 《收藏》2010,(4):41-43
这是一件清代外销青花瓷盘(图1),花瓣口外翻成板沿,深腹,圈足,施亮青釉,釉层坚致细腻,略带鸭蛋青色。瓷盘内外以青花绘画,板沿部分锦地开窗,间绘花卉和仕女,盘心绘仕女,为“昭君出塞”图,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双圈六字款,是典型的康熙晚期出口欧洲的瓷器,购于瑞典。  相似文献   

18.
粥罐五品     
粥罐,作为一种盛放米饭器皿名称的出现,始于二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之时。康熙一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当时以景德镇为主的制瓷业迅速发展,创造出许多新的形制,粥罐即是其中一种新的器型。由于粥罐的造型优美,画工精细,使用方便,不仅作为实用器,还作为观赏器登堂入室,进入百姓之家。康熙时期所创制的粥罐器型一直沿用到清朝中晚期,至嘉庆时稍有变化。嘉庆时粥罐的器型至民国初年才渐行消失。现今传世的粥罐,康熙朝的为数不多,大多为嘉庆至民国这一期间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姜国正  张耀云 《精武》2008,(8):14-16
唐拳,据拳谱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离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今人多认为是李元霸,实则不然。只因文字资料的撰写处在“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康熙大帝时代,文字狱肆虐,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中的“玄”字,遂将李玄霸的玄字改为元字,  相似文献   

20.
康熙五十大寿前夕,番邦派遣特使送来贺礼。康熙也以礼相待,“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大殿上郑重召见,赠了回礼。没想到正事办完后,那番使从怀里取出一幅黄绫,言道:“敝邦虽小,亦仰慕中华文化。某曾跟随家父.学得几着象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