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历时一个多月,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多达一万人以上.通过十九路军的英勇顽强浴血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梦想,有效扼制了日军,使之不得不暂时放弃吞并上海华界的侵略计划. 事变当晚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他们正在龙华总部召开紧急会议,接到日军开始进犯的报告,立即启程,星夜步行绕道赶往真如火车站.因当晚下着雪,路上泥泞,滑而难行,一直到天将拂晓,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星夜步行经北新泾赶到真如范庄.  相似文献   

2.
我是江湾人. "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江湾是以虬江而得名的.江湾北通吴淞、宝山,南连虹口、闸北等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屡遭兵灾.尤其是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和民国26年(1937年)的"八·一三"日军侵略战争,江湾均首当其冲,大部分房屋被毁.我家房屋也先后被日寇烧掉过两次,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3.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袭击我闸北等地,以驻军十九路军为主的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一二八抗战"不仅上海军民全力以赴,而且激发了全国各界民众的抗日热情,各地军民用不同的形式予以声援,爱国商人也积极投入.  相似文献   

4.
唐夏 《北京档案》2012,(1):53-55
《淞沪停战协定》内容如何事变之初,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京沪卫戍司令蒋光鼐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向全国通电表示"为卫国守土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弹一卒,绝不后退"的决心,奋起抗日.2月3日,张治中请缨获准,率新编第五军赴沪增援参战."一·二八"淞沪抗战打了33天,中国军队在民众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相似文献   

5.
赖晨  张茜 《湖北档案》2014,(10):35-36
联共抗日 十九路军在与红军作战中多次受到打击。参加第三次“围剿”时,高兴圩一仗和红军打了三天两夜.十九路军所属六十、六十一、七十八三个师伤亡达3000余人。十九路军调福建后,在同红军作战中亦损失重大。如1933年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以红三军团为基干,组成东方军,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东征福建,连连得胜.先后歼灭十九路军主力区寿年师三个团。全歼十九路军最精锐的毛维寿师三三六团,威逼福州。  相似文献   

6.
李姚 《北京档案》2005,(12):37-37
尘封大半个世纪之后,"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位迎头痛击日寇侵略的十九路军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将军的<阵中日记>和生平回忆文稿,在欧洲被发现,最近首次公开披露.  相似文献   

7.
《挺进》杂志是十九路军在漳州创办的4种军政刊物之一,是十九路军的重要政治宣传阵地。本文以《挺进》杂志为例,从该刊创刊背景、创办时间、主办者、主题内容等分析其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着一封1932年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写给著名企业家严庆祥的感谢信.信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深情地对原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说:"没有你们那时的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府。"周恩来总理也说:"你们十九路军对中国人民做过两件大好事,一是在上海抗日;二是在福建反蒋。"毛泽东所说的"人民政,  相似文献   

10.
周镐 ( 190 9— 194 9) ,字道隆 ,又名周治平 ,湖北罗田人 ,其家世代务农。 192 7年毕业于武汉私立成呈中学后 ,考入桂系第四集团军的随营学校 (该校后改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 ,为第七期学生。武汉分校被蒋掌握后 ,加强了对学员的蒋化教育和控制 ,周镐非常不满 ,在一次政治测验中流露出反蒋情绪 ,怀念以前邓演达、恽代英主持武汉分校时的政治活跃气氛 ,而且拒不认错 ,故被学校除名。嗣后 ,周镐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加入第十九路军任排长。淞沪战争以后 ,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往福建与红军作战。 193 3年 11月 2 0日 ,李济深以十九路军为骨干 ,领导发…  相似文献   

11.
侯震 《兰台世界》2017,(18):102-104
东北抗日义勇军失利后,辽宁民众自卫军余部继续在东北坚持抗日。尤其是王凤阁率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在东边道一带坚持抗战长达五年,在此期间,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王凤阁部自卫军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和而不同"的结盟。  相似文献   

12.
郝雨  黎书 《出版广角》2021,(10):24-2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四史"教育,而要想形成稳定的教育机制,就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四史"教育读本.从文献资料和思政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共百年报刊是建设"四史"教育读本的重要史料,它承载着党的初心话语、红色故事、思想路线和新闻图像,堪称"活的"文献.建设这样一套"四史"教育读本,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四史"教育,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为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5年第9期有一篇"贝家花园往事"的文章,除主人公贝熙业外,还提及他的法国好友铎尔孟.这勾起我幼年时的一些回忆. 父亲鲍文蔚(1902-1991)当年就是铎氏的好友.父亲结束了他在上海的工作(1932到1934年底,他是中共中央特科的一员,同时又是十九路军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外文秘书,此前有文章报道过)后到了北京,从事法语教育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体之一.运用网络舆情软引导,可以积极配合各高校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从数字网络途径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起到很好的引导推动作用.本文将以某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加强文化自信"党建宣传动画片制作和展播活动为例,研究分析网络舆情软引导模型在高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多国民党党政军头目都愿意和蒋介石结为拜把兄弟,但陈铭枢却与他们不同.1931年,宁(南京)粤(广东)分裂之后,蒋介石要陈铭枢重新率十九路军"剿共",并乘机攻打广东.就在陈铭枢临出发去江西的前一天晚上,蒋介石约他到住处,亲切地对他说:"你明天就要出发了,我想和你谈一谈.革命大业的创造,还很艰难,北洋军阀虽然被打倒,‘赤祸’又来,而我们党内各地同志,又各怀异心,隐患重重.今日必须仗忠义之士,精诚团结,作为中央骨干,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才能奠定国家巩固统一.这样,国家前途的担子,就落在我们的肩膀上了,我们必须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不可分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史学》2013,(1):65-6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全面侵华的战争步伐,1932年1月28日晚,驻扎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经过了精心准备之后,突然大举进攻闸北,上海军民遂奋起反抗,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通电全国,决心"牺牲至一人一弹也绝不退缩",以不足5万兵力,顽强抗击8万日  相似文献   

17.
胡道静先生是安徽泾县人,1913年出生于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近代著名学者。耳染目濡,从小就培养了他对国学的浓厚兴趣,也奠定了深厚的文史基础。1931年夏,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文学院国学系(此系等于今天的古籍整理研究所),当时才19岁。可谓生不逢辰,就在1932年的1月,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在虹口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上海闸北、江湾地带处于惊涛骇浪之中。由于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和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援,日寇阴谋一时未能得逞。国难当头,南京国民政府临时迁都洛阳,同时国民党为了团结内部各派系的力量,在洛阳召开的政治会议上对国民党左派采取了某种笼络手段,任命柳亚子先生为新设立的上海市通志馆馆长,修纂上海市第一部地方志。胡先生和他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祖父章荣初创业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列强尤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难岁月,他在1963年留下的十五万字回忆录《我在旧社会的三十五年》(手稿未出版)中,有相当篇幅写到抗战时期的挣扎和期望。国难当头同仇敌忾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血战淞沪,上海沸腾了,各界积极支持前线,申报董事长史量才和"上海皇帝"杜月笙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史量才任会长,杜月笙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  相似文献   

19.
1933年11月22日,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这当然是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上海《新闻报》派顾执中和我于11月底赶到福州去采访。时间非常紧迫,一时买不到从上海去福州的船票,我们就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水上飞机出发,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飞机旅行,颇有新奇感觉。史量才先生曾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与十九路军将领建立了友谊,这次为了避嫌,《申报》反而不派记者赴福州。有必要先把时代背景说清楚。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参加“剿共”内战,全体官兵对此极为不满。蒋介石本意要借刀杀人,  相似文献   

20.
叶永烈 《出版参考》2006,(17):26-27
在张国焘去世之后,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只剩下一人健在--刘仁静.在十五名中国共产党"一大"出席者之中,刘仁静最年轻,当时十九岁. 刘仁静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担任翻译.他自诩读过不少马克思主义英文版著作,在会上常与李汉俊展开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