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隐喻式"言外之意是"言外之意"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接受者运用隐喻思维,调用相似联想,将表达题旨寄于与之具有相似性联系的辞面中。对此类"言外之意"的理解过程,是寻找辞面与辞里通道——相似性的过程;也就是接受者对表达者表达时认知语境推测的过程。接受者对表达者表达时认知语境互享程度越高,恰切理解率也就越高。这种认知语境的互享程度,与接受者的知识积累及能动性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含意理解与接受者对表达者的语境重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接受者在分析辞面与具体语境的基础上,了解表达者所处的认知语境,实现语境重译,再将辞面与这一表达语境对应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表达者的含意。由此可见,表达者认知语境的建构与辞面的关系,影响着语境重译的类型。在语境重译过程中,接受者的知识储备、对辞面与语境关系的分析能力、语境迁移能力及表达者的明示程度都是影响语境重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言外之意"的"余味"美,源于"言外之意"所激发的审美想象。"言外之意"辞面与辞里联系的间接性,需要接受者在理解时发挥想象来寻找其联系,并进行加工、改造。在此过程中,接受者在辞面及语境限定的范围内,体会到思维自由驰骋的快感;同时通过想象,超越了语言的局限,体会到与表达者精神交流的满足和自我思考的肯定。这种一定范围内精神自由驰骋的快感和自我思考的满足,便带来了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言外之意”与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外之意”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溢于言外的意义。含有“言外之意”的语言形式,无论是语句的转义形式还是由语句内在逻辑关系造成的语言形式,其形式和语义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离异,无法照辞直解,它的含义显现在特定的语境之中。换言之,“言外之意”乃是语言表层形式和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较之于可以照辞直解的语言形式的意义——表层语义,它的突出特点是:对语境具有更大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5.
言外之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创作原则,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一、言外之意是构成文艺语体和外交语体的必要美质.张弓先生说过:“各类语体根据各自的特点,对汉语各因素、汉语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要求,各因素各手法在各类语体中有不同的适应性(发挥一定作用)和局限性(不能运用,不能发挥作用).”言外之意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是受特定语体制约的.语体分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由于口头语体有广泛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加之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辅助手段帮助表达,所以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遇到不便直说的情况,往往要用言外之意进行暗示.言外之意大量运用于口头语体中.在书面语体中,言外之意的运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言外之意不适应于科技语体,因为科技语体的“辞面”“和“辞里”是密合的.可以照辞直解.而在文艺语体(包括文艺性的政论文,如杂文等)和外交语体中,言外之意是大量运用的.1、言外之意是文艺语体必不可少的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6.
“理解重要句子”主要是指体会和探究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本身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意等),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特别是与中心论点以及与作者态度、感情的关系等),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或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在结构中的作用,或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使之具体化等。  相似文献   

7.
会话含义是说话者通过话语表达的隐含意义,言外之意,其推导和理解与语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根据语用学理论探究语境在日语会话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语境与暧昧日语会话含义理解之间关系,探讨语境对暧昧的日语会话含义的理解所起到的推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在说写中的作用是多样的 ,也是具体的 ,可以分析为四个方面 :使寻常词语别具情趣 ;有助于理解言外之意 ;使词语内涵发生变化 ;使词语及修辞的表达效果发生变化。当然 ,语境的作用不是绝对的 ,在说写时 ,还要注意人们的心理接受焦点 ;在理解时 ,须准确把握人物语言与语境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境对话语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境可对话语意义起到制约与解释的作用,还可对言外之意进行推断,并弥补省略的内容.同时,由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精神状态及处境心情等不同,往往会对话语意义的理解造成误读与偏移.  相似文献   

10.
王一川提出的“感兴修辞”理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比兴”在其“内在理路”上的发展与后现代语境中个体化理解的创造性出场。这一较为成功的个案启示我们: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和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路向既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也不能一味地“回到原典”,而应在中国固有的文论传统中将其中有生命力的理论概念、范畴、命题等在其“内在理路”的基础上并结合当今具体的语境加以个体化的理解、改造,只有这样才是建设性的或积极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理解语言的过程,从语言到内容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从内容到形式则解决“怎样表达”的问题。但是阅读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构成的言说环境。在文本中,体现为上下文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的独特的表达语态,它由具体话语构成,但反过来可以赋予具体话语新的生机或者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12.
桓瑞 《考试周刊》2012,(76):81-82
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本文拟从日语“すみません”着手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其交际功能的不同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与言外之意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发话者有时候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含在字面意义里,以言外之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受话者常常又不能准确理解言外之意。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发话者没有提供恰当的明示信息,另一方面在于受话者没有联系到最佳语境。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会话交谈常因违反“交际准则”而产生多于字面意义的言外之意,亦即“会话含义”。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的间接性”。而语境因素在推导、理解和确定这些间接表达的会话含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外语教学旨在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当不能忽视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各种变异功能及其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生英语语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已经存在的语境感 语境是指语言出现和发展的具体环境,语言的表述实质上是以一定的语言环境为依据来选择创造语言形式从而表达语言的具体内容的一个过程,语言表达中想要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或者表达什么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语境影响,所以,信息接收者要想整体正确地理解语言信息,明白所要表达的意图或者目的,就必须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分析理解语言表达者的形式和语言内容,整体感知其语言的内部环境,并且通过推理得知其语言的外部环境。具有英语语感的学生可以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结合语言的外部语境来选取合理的表达方式和词语进行表达。一般来说,语感程度和语境感程度成正比。中学生已经具备的语境感水平是影响其语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境策略是指听读在语境条件下和语用能力的基础上,运用语境进行话语理解的策略。语境策略指导下话语理解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是“由大到小、以大观小、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语教学运用语境策略,就是让学生掌握利用语境理解语言的方法,养成利用语境理解语言的习惯,不断提高语素养的教学策略。它包括:(一)指导学生学会把握上下语境,形成较为敏锐的语境感。(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场景语境,使表达和理解准确自如。(三)指导学生学会调动背景语境,使表达和理解切境得体。语境策略是提高学生语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考点探秘"理解重要句子"主要是指体会和探究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本身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意等),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特别是与中心论点以及与作者态度、感情的关系等),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或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在结构中的作用,或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使之具体化等。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会话含义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对翻译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用预设对于成功的语言交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为语言交际提供背景信息,从而使交际参与者全面深刻地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言外之意.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特殊语言交际方式,它通过书面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作者通常是缺失的,只通过文字来传递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读者需要充分调动预设信息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本文分析了语用预设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揭示了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何谓“言外之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诸如“话外有话”、“弦外之音”、“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实际上指的就是“言外之意”。 句子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句子的字面意义,也就是句中的词按照一定语法规律组合以后所形成的意义;另一种则是句子的语境意义,它跟句子中的词义和语法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是超出字面意义以外的“言外之意”,是必须依靠语境等作为补充条件才能理解和掌握的。例如:“(一穿着土里土气的顾客来到柜前)服务员便冷冷地说:‘看清楚,这块表可是两千多元,如果不买(实指买不起)就别看,否则弄坏了哪儿不好办(怕你陪不起)’……。”加点部分是“字面意义”,而服务员的真正用意却是括号内的“言外之意”,它隐而不露,表达超过句子本身的那种微妙的意义。因此,它也叫“隐性意义”,是说话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是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言此而意彼”,有意识地把它隐藏在句子背后,而又让受话者通过语境提供的条件,加上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的联想作用而理解出来,这是相对于“言内之意”或叫“显性意义”而言的,即相对于句子本身能够体现出来的意义而言的,本文要分析的就是这种“言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