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少年儿童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大都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鲁迅小说中塑造了等级制度下的被"吃"者、"缩小的成人"与健全的理想型等少年儿童形象。这些少年儿童的命运或是死亡,或是前途未卜,而"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透过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可以看出鲁迅对民族命运和国民性改造的深切担忧,在《狂人日记》中他发出了第一声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3.
王军 《考试周刊》2007,(37):125-126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诗歌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作者用唯美的笔法来塑造这些女性形象,但是李商隐诗中女性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她们或是红颜薄命,过早地香消玉殒;或是内心抑郁不平,过着孤独苦闷的生活。这是由于作者仕途不顺的郁结和爱情不幸的痛苦共同作用的结果。诗中这些女性形象的内涵正是作者在爱情与理想的追求落空后感伤情怀的寄托!  相似文献   

4.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庄子》中塑造了许多的残疾人形象,这些形象都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或说明“无用“的好处;或表达庄子内心的痛楚;或控诉社会的黑暗;或强烈赞美“内充之德“的崇高。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7.
徐讦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讦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藉。同时通过这些特异的女性形象,徐讦将人物封闭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探讨爱情哲理。但这些极幻关的女主人公不仅只生活于离奇的情境,而且她们的结局或是浪游,或归于寺庙,或归于尘土,从而更体现了作品的孤寂虚无的关学基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巴金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复仇>中的异国形象,发现这些形象体现了巴金所受域外思想的影响,其中倾注了巴金的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复仇的英雄主义思想.这些作品中异国形象的刻画折射出巴金自我和他者思想的混杂及其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张洁是新时期文坛女性文学的首创者之一,她的小说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作家以急切而激愤的声音,为女性人格的独立发出呼喊。在她的小说中,既有对今日女性爱情观的表述,又有对未来婚姻的畅想;既有对至今仍阻碍妇女解放的社会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对妇女本身品格气质的厚望。而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或是主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或是通过对男性的依附屈从而达到虚假自我的女性。这些形象都鲜明地体现了张洁要求人格独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文并茂。据粗略统计,一册历史课本就有图画200多幅;从涉及内容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文物古迹,或历史现象,范围极广;就图画的功能而言,或是课文内容有效的补充,或是有力的佐证,或是形象地延伸,都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诠释着历史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盛可以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男性形象,他们或是同性恋,或是胆小懦弱的伪君子,亦或是灵肉分离的享乐主义者,其大都是缺乏爱的能力的弱者.在对这些病态男的叙述中蕴含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与作家早年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盛可以在塑造这些男性形象时,一方面以男性视角对男性进行自嘲自讽,颠覆瓦解男权文化;另一方面对男权文化的反抗因社会伦理道德的强大惯性必然会使女性陷入悲观与困惑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盛可以对男女两性关系中女性个体经验的表达与现实境遇的书写寄托着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其女性意识具有超越性,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苏文 《教学随笔》2014,(22):176
综观鲁迅的作品,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再现社会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极多,这些形象在文中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代言人,通过这类"小人物"形象的口来控诉那个社会,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振其邦人,引起疗救"的思想感情。所以探讨"小人物"这类形象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章琼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2-10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如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曼桢、许小寒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张爱玲作为女性本身的生命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书写都市女性被奴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地传递女性的悲剧,而是借女性世界的声泪事实来向男权社会控诉与挑战,颠覆与解构传统的男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与感悟,解读她特殊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诗人李白的有关妇女描写的诗篇进行扼要的分析。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总是处于附庸的地位,过着受压迫受欺凌受折磨的生活,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更没有权力的保障,她们是旧社会里不幸与痛苦的承担者,两千多年来,她们挣扎在悠长的黑夜里,煎熬在痛苦的生死线上。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本着热爱人民的精神,以大量的诗篇反映了她们的痛苦、悒郁和希望,饱蘸笔墨,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从不同角度为这些“卑贱者”呐喊,同“卑贱者”同呼吸、共命运,带着血与泪,怀着愤与恨控诉着整个社会的不平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诗人的人格美和其诗歌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李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边将,唐代边塞诗中出现了大量与他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诗中,"李广"或是英勇善战,抚爱士卒,让人赞赏;或是才高难封,命运不偶,让人感叹.诗人或借"李广"表达他们对边战立功的强烈渴望,或借"李广"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总体来说,唐代边塞诗中的"李广"是完美的.然而唐代不同时期的这些诗作反映的格调是不一的,唐代边塞诗中"李广"形象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螃蟹斗     
昨晚,我们一家子去吃海鲜. 到了餐馆,我趴在玻璃缸上,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缸里的螃蟹.第一个缸里是青蟹,第二个缸里是大闸蟹,所有的蟹都长着八条又长又尖利的腿,还有两只坚硬有力的大钳子.它们的腿只有两个关节,不能直着走,所以才有了“横行霸道”这个说法. 螃蟹们挤成一堆,好像正在商量着如何逃出去.瞧,它们有的一只一只地叠在一起,仿佛在采用叠罗汉的战术;有的选择单打独斗,想靠自己有力的脚往上爬.它们一定很想越过玻璃牢狱获得自由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以《德充符》篇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些畸人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同时,畸人形象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多对女性世俗性生存进行还原式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渗透着她对女性悲剧性命运的清醒认识.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洞幽烛微,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奏响了一曲曲人性的悲歌.女主人公们或是丧失了爱的本能做了婚姻的奴隶,或是为了金钱放弃亲情,或是失去理性产生了精神的变异与扭曲.她们共同构筑了一个苍凉的世界,其间蕴含着作家深层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叙事中,出现了较多的"女间谍"形象。由于作家的性别、政治身份以及地域政治的多重因素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美人计故事,这一时期的女间谍书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态势,不仅写出了战时民族主义的加强对女性的影响,同时又展现了女性置身在爱国主义、个人情感和传统道德冲突中的困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徐訏的《风萧萧》,茅盾的《腐蚀》,张爱玲的《色·戒》。这些作品对女间谍形象的塑造,有力地凸显出此形象的国族/性别叙事功能,折射出女性现代性自我认同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20.
在戏剧家曹禺的笔下,大致有以下三类女性形象:一是受到新思想的感召,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开始觉醒,开始具有反叛意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如繁漪、陈白露、愫方、瑞贞等.二是旧中国受侮辱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如侍萍、四凤、小东西、翠喜、花金子等.三是凶悍、奸诈、自私的旧家庭中妒妇形象,如曾思懿.这些女性都在无奈的现实中苦苦挣扎,或妥协、或灭亡、或反抗.在这些女性身上,作者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借之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控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