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策略张超据美国《时代》周刊国际版报道: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对800名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了30年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成就最大的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表现在“智力”水平上,而是表现协调合作、动机进取、勤奋坚毅...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来,学习好,有成就的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协同发展、完美结合的,具有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不是绝对的、自发的。智力水平高,而非智力水平不高的人,易于无为;智力水平一般,非智力因素好的人,也能有所作为。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往往起决定作用。“终生努力便天才”,很多人靠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促进了智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必须着力培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往往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一种学习的需…  相似文献   

3.
牵牛花     
一般说来,学习好,有成就的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协同发展、完美结合的,具有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不是绝对的、自发的。智力水平高,而非智力水平不高的人,易于无为;智力水平一般,非智力因素好的人,也能有所作为。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往往起决定作用。“终生努力便天才”,很多人靠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促进了智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学生智力因素差异较小,而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方面差异较大,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动力系统、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成材的关键.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颇有成就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差异并不仅限于智力水平高低,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关系及作用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不无道理。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过30年的跟踪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他们是否有进取心、自信心、坚持性、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这说明即使智力落后,也并不一定就无所作为。特尔曼教授提出这样的论断:“平庸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无可怀疑地充分认识到人的成就乃至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知识容量的同时,亦渐渐无可辩驳地发现智力水平高并不能必然导致成功。大凡成功(或失败)者都有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于是,围绕人的发展与成就活动,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均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理论。 何谓非智力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张旭东、贺岭峰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是:“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与智力因素联合表现出来的,影响成就活动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动机、兴趣、自我意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这些因素都是对物我之间的认识和体验,对人的成就活动起着动力、定向、调节、强化的作用”(华东师大学报93年第4期)。任何形式的教育在努力开发智力的同时,都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尤其必要。 一、技工学校开发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技校的生源构成(至少目前是这样)基本上是“升学率”大战中被高中、中专淘汰下来的中差等生,被视为智力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然而,仅仅以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来判定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是不全面的。社会上,企业中大量存在的“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现象便是明证。 处于中学年龄段的青少年,面对陌生的大千世界,正是个人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过30年的跟踪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的人与成就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他们是否有进取心、自律心、坚持心、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这说明即使智力落后也并不一定就无所作为。特尔曼教授提出这样的论断:“平庸之辈往往由于人格的缺陷,而并非智力的平庸。”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的综合)之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影响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因素可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整个智力或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特曼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高低(指智商在中等以上者)并无多大关系,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相似文献   

9.
情感智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战,只有20%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也就是智商水平的高低、而80%是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鲜为人知的情感智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论文《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中,即已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但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斯勒在他的论文《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后,非智力因素才为世人所公认。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较重视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等智力因素的分析与研究,而忽视了对教师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诚然,教师的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但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他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创了这个概念。40年代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相似文献   

11.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力、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由此可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我们在实际授课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现今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先知先觉: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怎么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施月平 《教师》2011,(11):71-71
曾经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也指出: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对幼儿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非智力因素在个体学习活动中起着动力、引导、定向、强化、调节和创造等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一般地说,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但非智力因素水平却往往差别很大。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性进行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与成就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是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质。学习活动在非智力因素的参与配合下,逐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较强的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性格等,这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心理条件。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作用;(一)非智力因素的定向作用。学生个体的学习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教育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均见《山西教育》1991年第1、2期《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说法,时下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大有扩展之势。从一些文章看,已经由学生扩展到教师和校长身上了。据我所知,“培养非智力因素”原是对青少年学生说的,是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非智力因素有必然的联系,而与智力因素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爱迪生认为:创造发明只要求一分的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的血汗。“灵感”是属于智力的,“血汗”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表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杨晓艳 《知识文库》2022,(14):121-123
<正>学生的成才与学习情况与其智力相关,智力是一个人的内在能力,但要将其表现为相应的智力行为,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学习成绩及个体成就都是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及推动的结果。因此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必须兼顾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通过生物教学来培养与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发挥其他学科所无不能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从古至今,在优秀人才与平庸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并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非智力因素的高下。非智力因素可以泛指心理因素中除智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智力的确重要,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一个学生的智力而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使其智力很高,最终也许不一定成才。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想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但对青少年成材必不可少的条件——即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行为、习惯和个性等等。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智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连智力本身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力,它可激发学习的热情,使人产生乐不知倦的求知欲。坚强的毅力和成功的信念,可以调动人的创新意识,发掘人的内在潜能。美国名发明家爱迪生认为创造的成功是一分灵感和九十九分的汗水,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要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揭开人才成长之谜,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对400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数据。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人的成材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而由于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了人成材的关键。1.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杰出青年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家庭。父亲职业为农民者占277%,工人占2568%2母亲职业为农民者占3716%,家庭妇女占工.3%。在对杰出青年的父母文化程度调查中,发现了与国内外社会学研究结果截然不同的数据。社会学家一般认为家长的文…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则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平均智商高达150)的儿童进行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卓有成就,而另一部分人却平平。究其原因,成就高的那部分人,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心、进取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