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是一个天才,很伟大,知识很渊博.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每每为后人提及时,这位"老夫子"总是被认为只是以文见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一部著作。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孝"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但"孝"的表达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这值得我们深思。总而言之,立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永远值得被推崇。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以儒佛道为基本内容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以茶为聘,取忠贞不二之义;以茶祭祖,表慎终追远之意;以茶崇俭,砥砺人之品行;茶融三教,以尚和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以儒佛道为基本内容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以茶为聘,取忠贞不二之义;以茶祭祖,表慎终追远之意;以茶崇俭,砥砺人之品行;茶融三教,以尚和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一大编辑理念的内涵古今中外,文化的高度发展与繁荣总是与优秀的编辑密不可分。例如亚里士多德于古希腊文化,孔子于中国传统文化,两位思想家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前无古人、开风气之先,更是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除其本身的精神奥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一代代的武术大师,用他们的努力和拼搏,壮大中国武术之体,精深中国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7.
企业中最繁复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无疑是管理问题。书中宣布的"管理者的死亡"的思想早在二干五百年前的中国文化精粹中,就可以找到根源,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  相似文献   

8.
焦循《孟子题辞》疏云:"《孟子》似续孔子,自赵氏发之。"认为"孔、孟"并称、"《论》、《孟》"并称最早由东汉赵岐提出。以后学者皆以焦氏之说为据。详考典籍,以上并称的出现,似乎更早于赵氏,可以上溯西汉,甚至远溯先秦。一《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赵注:"言己足以识孔子之道,能奉而行之……然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孔子的故乡,在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开放之际,我馆策划制作了"孔子文化大展",旨在通过该展,能令人们在纷繁的世事中驻足停留,在这里进行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孔子,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后世学者更是使孔子思想之精髓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代人物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研制"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四川大学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全宋文序》中指出:"吾中华民族立国于天地之间,数千年中,曾创造丰硕灿烂之文化,沾溉世界.此固吾人所当引以为自豪者.  相似文献   

12.
任佩 《云南档案》2012,(6):31-34
<正>作为历代祭拜孔子、推广儒学、培养士子而兴建的宗庙与学馆合一的建筑,孔庙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品位,体现尊教重德的载体和象征。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孔庙又称为"文宣王庙",即文庙。云南从元初兴儒教、尊孔子,民众深受礼乐教化之风熏陶,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有了进一步提升,至清末,全省许多州县均相继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孔庙。时至今日,云南尚存50余座大小不等的孔庙,这些孔庙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文化伟大而源远流长,包含着几千年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积累,是数千年中国人的养生之道与现代科学的最佳融合,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尤其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中药成了联系全球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如何继承这宝贵的历史遗产,使之为控制全球疫情发挥中医中药独特的效果。大众传媒肩负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功能,恰当地传播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彰显泱泱大国文化与科技双重实力,也有利于建立"中医中药"在国际范围内的身份认同,本文将以《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为例,分析如何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宝,其价值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诚信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运河文化和孝贤文化的发祥地,是黄帝、少吴帝、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的故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济宁市又新发现文物点3448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的孔子语录园主人张济民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我建孔子语录园,就是要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7,1(4S):61-62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是一个天才,很伟大,知识很渊博。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主流化——儒家化的创始人,每每为后人提及时,这位“老夫子”总是被认为只是以见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华夏文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业文明。"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耕思想,代代相传,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系统和农耕文化盘踞中国数千年。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提出了"以粮为纲"的口号,伴随着这一口号,  相似文献   

18.
发刊词     
中华各族人民在长久的历史融合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化,绵延千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历尽劫难,百世不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熔铸出伟大中华民族的性格与气节,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也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人类的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于母亲颜氏死后,有殡母、合葬、要绖之举,阳虎绌孔子的叙事紧承其后。此段叙事均指向在周文化语境下孔子早年的身份认同。殡母,明孔子母亲颜氏非叔梁纥正室,孔子非嫡子;孔子合葬父母与要绖,为孔子归宗与孝亲之举,是孔子以周代传统之"士"自任的必然之举;阳虎绌孔子是责孔子合葬父母、为母服三年丧为非礼,是宗法性的"士"对非宗法性的"士"的敌意之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尤其是孔子在学术上"述而不作,信而好故"[1],以整理古代文献为己仁,删定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对、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