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瑞方 《出版广角》2022,(12):31-34
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文献典籍能够代代传承,主要依靠古籍研究、古籍保护与整理以及古籍出版与流通等。新时代,古籍出版社及相关从业者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做好古籍保护与古籍整理工作:保持和加强古籍整理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古籍专...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与前景蒋才喜中国的占籍,从来就是传统文化凝聚的结晶。继承与发扬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就要从整理出版古籍做起,进而通过研究,达到继承、古为今用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久,就开始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  相似文献   

3.
杨嫚 《图书馆学刊》2005,27(2):44-45
民国时期丛书的出版十分繁荣,其间短短几十年出版了大量古籍丛书。古籍丛书出版的兴盛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民营出版机构成为当时古籍丛书的主力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是当时古籍丛书的集大成者,它们的出版说明,民国时期的古籍整理、编辑与出版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祝晓风 《图书馆》2002,(6):19-19
11月 2 0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近年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展览。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约为 1万种〔其中丛书如《丛书集成》(收书 4 10 0种 )、《四部丛刊》(收书 5 0 4种 )等只作 1种计〕。而从 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约为 80 0 0种 ,占建国后新版古籍总量的 80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远比清修《四库全书》的收书总数为多。1981年以后 ,国家每年约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 ,再加上国家出版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使…  相似文献   

5.
出版策略问题是古籍电子文献出版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古籍电子文献出版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我国古籍电子文献出版应坚持市场化和公益化运作互为补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从古籍保护到智能化分析延伸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对引导我国古籍电子文献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2年10月11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从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提高古籍整理研究能力、提升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统筹古籍数字化建设、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推动经典古籍对外传播、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八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建廷 《出版广角》2022,(12):26-30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出版业建立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机制,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果丰硕。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应在原有古籍工作体制的基础上,在项目立项、编辑出版等方面继续完善,不断提高古籍整理出版的质量,使古籍整理出版真正地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建黎 《出版广角》2022,(12):11-15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就繁荣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古籍出版领域应紧紧扭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籍整理工作二十年成就述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冬梅 《图书馆建设》1999,(3):70-72,86
文章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古籍整理出自版的繁荣,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古籍分类和编目,古籍整理理论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评介了中国1978-1997年间古籍整理的基本成就。  相似文献   

10.
古籍文献以统一、规范、灵活的数据库形式整合出版,打破了散乱慢的旧局,利于学术研究、学习应用.从出版角度看,古籍数据库也是优质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形式结合的典范,既有利于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合持续运营与滚动发展.本文结合《汉籍数字图书馆》探究分析了古籍数据库出版的背景意义、出版运营、比对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1.
“文革”时期古籍及研究专著出版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开始后,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被迫停顿,已出版的大批古籍和研究专著被当作“四旧”给“横扫”了。直到1971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作出明确的批示后,对“二十四史”的点校开始恢复,古籍及研究专著的出版才稍有一丝转机。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古籍的电子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古籍电子出版的现状 20世纪中国古籍的整理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当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文化的传承、古代典籍的后传开始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古籍的电子出版成为目前古籍整理出版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古籍知识服务数字化平台发展对于古籍文化积累、古籍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籍合网"古籍整理工作平台的众包编校模式和智能化编辑器多项应用功能为例,分析了古籍知识服务平台在古籍出版业务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古籍知识服务平台未来发展策略,为我国古籍出版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路径,助力我国古籍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籍是中医文化的载体,是数千年来诸多中医名家经验的璀璨结晶,是后学之辈传承和创新的基石,但由于战乱兵燹、刊印技术落后等历史原因,造成部分中医古籍的散佚和错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古籍整理出版事业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国家级的挖掘和整理。本文对中医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医古籍的出版现状和现实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古籍出版     
《现代出版》2013,(2):71-71
当今的古籍出版,主要为排印和影印两种形式。所谓古籍排印,就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后重新排版印刷出版。这种方式偏重于对古籍文献信息内容的再现,因此往往会加入后人的点校、笺注或翻译等新内容。但也正是由于加入了较多的人为加工,使得排印古籍难免会出现错误,也不适合作为专业学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古籍影印则偏重于古籍本身的复现,通  相似文献   

16.
宋一明 《出版参考》2022,(10):62-66
古籍整理的深度,主要在于古籍整理者的学养和对该种古籍的认识、研究深度。古籍深度整理,不能仅狭义理解为注释形式。影印、点校、集校、辑佚等形式,也要能体现整理的深度。合格的古籍深度整理,实际深度上应与外在形式相一致。评价古籍深度整理作品,不宜仅依据外在形式而忽略其实际深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政策的提出,为提高古籍善本出版的品质,在传承传统文化体系的背景下,文章提出建设善本字库即“一书一字”的重要性研究.文章基于古籍出版中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设善本字库在整理古籍重印过程中的传承、校勘和版权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讨还原经典善本、便于数字化传播继而扩充中华字库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小滨 《出版广角》2016,(20):47-49
古籍出版既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类型.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检索学界、业界对古籍出版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探寻我国古籍出版研究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同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期更好地研判、预测古籍出版研究的未来趋势,推动古籍出版学术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化古籍是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保证展开论述,阐述了数字化古籍激起了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新一轮高潮,分析了数字化古籍对古籍目录发展与版本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做好地方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当今地方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桂林图书馆整理出版地方古籍文献的实践表明:图书馆作为地方古籍文献重要的收藏机构,开展整理出版地方古籍文献的工作,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建设,也有助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