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利 《教育导刊》2010,(12):88-89
近段时间,广州越秀区兴起个很时髦的教育名词叫"学区",意指把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分为不同学区,学区内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制度,实现共同发展。从其建立的初衷来看,学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区的学校之间,除了借借场地、听听课,一年搞一、两次教学研讨外,似没能达到当初设置的目的,即没能实现各校之间实质意义上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在德育管理方面,更是无交流可言。  相似文献   

2.
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是区县教育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其改革策略: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以办学质量优质、资源规模较雄厚的高级中学招生片区为区域划分标准,并由其担当核心组织力量;在生源学区划分基本吻合的情况下,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义务教育段中小幼免试对口入学,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区域教育一体化内部要构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趋同性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提倡“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以各校历史和现状出发,促进各校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实现学区内部优质校、普通校与特色校的资源共享,构建共生共赢的校际合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立足现实,从学校文化、办学规模、教育资源、人才优势等方面出发,构建了学区内校际携手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以好书共读、好课共品、好场所共用、好经验共享、好伙伴结对互助、好邻居联片教研的"六好"措施为抓手,充分发挥学区内部各校资源的优势与互补性,较好地实现了学区内部各校整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前,457项教学设施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学区内交互使用,15万余人次共享402项校本课程,近2000名教师跨校结对交流,以学区为载体,北京市东城区各学校之间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记者从在史家小学召开的北京市学区化管理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获悉,北京将大力推进学区化管理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5.
【课程】不同校同年级课表联排政策:将继续尝试大年级组制探索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的带动机制,实施同师、同课、同年级课表联排策略,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解读:选派干部、教师跨校交流,通过指导团队、跨校兼课等形式,形成学区间优质师资的深度共享机制。【学制】建国学特色九年制学校政策: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经验,利用优质初中与普通小学联盟模式,实现软硬件资源共  相似文献   

6.
吴俊 《文教资料》2014,(21):91-92
"学知识"和"学做人"是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核心目标。落实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要落实"学做人",然后要落实"学知识",两者都落实到位,才是完全育人。育人既是根本任务,又是第一任务。而"学做人"是高等教育"第一任务"中的"第一任务",这也是它的本质所在。高等教育的"学做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都是塑造人的人格和灵魂。高等教育的第一任务"学做人"主要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高等教育第一任务"学做人"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7.
沽水润万物,银河聚群星。创建于1996年的天津市大港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较强实力并不断发展的学校。2001年我校被确定为区级重点校,并以严格的管理和突出的教学成绩赢得社会的肯定,获得"教学质量显著校"、"暂困生转化先进校"、"德育特色校"等殊荣。  相似文献   

8.
郭会桥 《成才之路》2010,(6):I0011-I0011
由优质小学或初中牵头.设立试验“学区”。通过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打破学校间的“围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热”。  相似文献   

9.
3年内农村骨干教师达20%以上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我们骄傲,我们是领头雁,将从这里起飞……"近日,参加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省级培训班的241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培训任务,带  相似文献   

10.
跨校教师团队既要营造宽松环境,激励模式创新,又要规范管理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既要选好团队带头人,使团队有凝聚力,又要兼顾各校师资特点,做到成员的合理搭配。跨校教师教学团队通过同课异构方式设置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对比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跨校教师科研团队可以以联合申报各级各类基金项目的方式,实现联盟院校内部师资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王国茂 《辅导员》2012,(9):16-17
从去年11月小学第五片区跨校联片教研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承担了小学第五片区语文学科联片教研活动的规划、部署、落实等工作。小学第五教研片区有第六小学、第九小学、第十小学、第十二小学、第十三小学五所成员校,是一个规模较大、地域分布较广的教研片区,各校校情也不尽相同。为解决各校的共性问题,适应各校的共性需求,实现共同研究,交流共享,保证联片教研实效,经片区成员校研究,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片区整体联动,提升课堂品质"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了通过联片教研,打造"精品语文课堂"的联片教研主题。  相似文献   

12.
每年学期末,我县各学区都要进行统考。学区统考是必要的,这是检查各校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统考,可以了解各学校、各年级的知识教学情况。但是,现在我县许多学区都以期末统考的平均  相似文献   

13.
新教育,方法是关键 呼家楼学区自2001年起携手花家地实验小学始创“三礼教育”之先河,坚持以“礼节、礼仪、礼貌”的“三礼”文明之水培育师生,经过十几年的辛勤灌溉,已硕果累累、绿树荫荫。学区内校、班、家三方共建,从习惯养成和身边的小事人手,从最基础的坐、立、行、走练起,使孩子们学礼、知礼、懂礼,不仅有“礼”,而且有“范”——责任感。如今,学区各校、各班均有“三礼”小标兵,在文明礼仪示范和带动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普陀区宜川学区是小学生入学高峰期发展特别快的学区.近五年来.原有的10所小学已增加到15所,学生也从3千多人增加到1万2千多人。学区建立以后,围绕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发动学区各校进行了不间断的探索,从大量实践中积累了以学生自我教育为核心,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和活动样式为  相似文献   

15.
<正>学区开展"十六字"集体备课以来,各校都积极参与,在校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下面是我校开展集体备课以来我们的一些体会。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十六字"集体备课为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分段包干,就是将一个行政县或一个行政乡镇内担任某个年级的某个学科教学的所有教师集中起来,然后把全一册教材划分成若干小段,一位教师负责一段,打破校与校、城市与农村的壁垒,让教师到各校走动教学。教师带着自己包干的任务到各校报到,完成任务后再到另一所学校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直到所有的学校都教完。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者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多数同学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两年的努力,2007年底,承德县全部完成了学区建设任务,县域教育呈现出"8415"新格局(即8个学区、4所高中阶段学校、10所规模初中、50所完全小学)。之后,我县又陆续增建了实验楼、宿舍楼和餐饮楼,配齐了中小学实验设备,为绝大多数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和音体美器材,初步实现了学校间的硬件均衡。为巩固学区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刘勇 《江苏教育》2004,(12A):38-38
所谓分段包干,就是将一个行政县或一个行政乡镇内担任某个年级的某个学科教学的所有教师集中起来,然后把全一册教材划分成若干小段,一位教师负责一段,打破校与校、城市与农村的壁垒,让教师到各校走动教学。教师带着自己包干的任务到各校报到,完成任务后再到另一所学校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直到所有的学校都教完。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区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美国。目前以美国、日本为学区化管理制度的代表国家。学区制度在东南弧国家也被广泛采用。在资源相对不平衡的地区,学区的建立可以使教育资源被充分使用,将邻近学校联合起来分享资源;学区内各校以中心学校为核心,进行各项资源共享的工作,从而实现在学区内各校分享教学设备,以节约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