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余所著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系统和方式的调查,针对当前数字资源整合中存在的整合层次低、资源类型少、系统功能差、数据不规范及数据采集不全等不足,提出相应策略:选择切合实际的整合系统、有效揭示各类型数字资源、完善OPAC等各类导航系统、建立基于服务整合的门户.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现状透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各图书馆的网站信息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国内采用了不同整合平台进行数字化资源整合的10家图书馆,从资源整合现状、整合方式、整合的资源类型、检索功能、检索结果、用户管理功能等几个方面展开对我国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现状分析和评价,并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我国数字化资源整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20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国内20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整合的类型、整合系统的功能等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存在整合层次较低、缺乏资源组织的规范与标准、技术力量薄弱、无联合整合意识以及国内缺乏有影响力的系统等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建议:(1)基于服务的整合成为数字资源整合的主流发展趋势;(2)遵循标准化原则;(3)整合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4)走联合整合之路;(5)加强整合技术培训,建设一支资源整合的专业人才队伍;(6)以CALIS统一检索系统为依托,构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当前图书馆馆藏书刊目录数据库多采用MARC元数据,并以ISO2709标准进行编码,而馆藏其它数据库多采用不同的元数据和元数据编码格式。并非是元数据不统一才导致图书馆难以整合不同数据库信息资源,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元数据的编码格式不统一,接口不规范。文章从元数据编码角度指出,在不同信息系统中,只有采用新一代的XML和Web Service信息标准,才能实现跨资源类型、跨载体格式和跨系统的多种元数据整合,从而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和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屏蔽各个数据库之间的异构性,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查询成为当前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介绍了MAP可以整合的资源类型、工作机制等相关理论,同时阐述MAP给我国异构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开发商和信息服务提供者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独有价值,提出高校图书馆整合与利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必要性,对整合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资源类型的选择、资源质量的评价、资源内容的整合与揭示方式等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和概念;根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现状和不足,给出提高整合系统功能、加大数字资源整合的投入、建立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分析与评估体系、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与图书馆信息化密切相关的若干指标,对甘肃省的市县图书馆信息化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利用较为完整的统计数据,对甘肃市县图书馆的信息化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甘肃市县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在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果,步伐正在加快,但存在自建资源类型单一、数字资源总量偏少、业务管理软件不统一、从业人员信息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元数据编码角度指出,只有在不同信息系统中,采用新一代的XML编码标准,才能实现图书馆内跨资源类型和载体格式的多种元数据整合;同时从元数据与馆藏实体分离的角度,论述了在图书馆集群中,构建书目和读者数据中心,从而实现集群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马杰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6):50-51,91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对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如何进行数据整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的数据现状:校图书馆更换成汇文系统而出现遗留数据重复问题,院系资料室一直延用丹诚系统致使数据冗余度较大,且数据库建设质量良莠不齐。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数据整合的方法:梳理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以减少数据重复,对各院系资料室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和验收,批量转入书目数据时加前缀或后缀,对工作人员进行新系统使用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1.
资源整合与资源检索是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图书馆资源整合在广度、深度等方面的飞跃发展,推动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实现了检全率、检准率和检索效率等效能指标的不断提升。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系统各项功能特点的实现与完善,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检索系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源检索系统效能的提升,图书馆未来仍然需要从元数据整合、语义关联、用户参与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医学院校图书馆及教学医院应构建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从综合文献检索、个人信息服务和互动参考咨询三方面入手,以整合并构资源,建立统一检索系统为基础,以个人数字图书馆和互动数字参考咨询平台建设为方向,开展网络资源导航、数字资源统一检索、信息推送、课题查新、课题跟踪、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为学校及教学医院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文献资源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融合目标、内容和思路,从数据融合、平台融合、服务融合3个层次构建图书馆数字资源融合转化体系,提出图书馆数字资源融合转化的4种方法,在此基础上从获取、存储、处理、应用4个方面构建图书馆数字资源融合平台体系架构,从理念、技术、绩效、管理、人才5个方面提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融合转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建过程中要处理好资源拥有和获取的关系、资源共建调查与资源整合的关系、学科分布与资源集中建设的关系、图书馆与作者和数字资源提供商之间的数字版权关系、共建共享联合体内外的利益平衡关系、联合目录在外网和内网上的揭示详简关系,同时还要联合引进商业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自建机构知识库。在共享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有相应的组织准备,形成多项共享业务,如网上互借、信息资源传递服务、联合参考咨询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113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从开放存取资源揭示程度、名称与栏目设置、资源链接数量、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提高宣传力度、加强资源搜索与揭示、建构统一检索平台、实现开放存取资源与馆藏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国内数字资源整合理论研究和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萍华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20-122
概述国内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在对全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及一些技术力量较强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网上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图书馆开展资源整合工作及其资源整合系统的研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数字资源整合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是适应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整合内容包括建立全区的馆藏联合目录检索系统、合作基础馆藏、挖掘现有纸质特色馆藏并转化为数字资源、建立特色电子资源库、集团采购电子期刊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建立联合存贮馆藏库以及开展技术资源的合作共享。并提出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及制度体系,以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对图书、档案和博物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成为近年来各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十分关注的课题。关联数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整合的进程。文章简要介绍了关联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关联数据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尝试着构建出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图博档数字资源为基础的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文章引入云技术,将其与以图博档三馆为核心的各文化资源部门的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融合相结合,构建中华文化资源平台。首先探讨云计算环境下中华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CALIS、ALISA在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设计了中华文化资源云平台的构建方式与架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谢宝义 《图书馆建设》2011,(2):33-35,40
数字资源整合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整合对象及整合过程的不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基于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在完善OPAC系统与数字资源整合及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基础上,重点建设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以实现数字资源的高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