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新课程的启动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注人了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代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和谐的理念,可见融洽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单位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单位必须要和谐。和谐首先是确保人和,人和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出团队效能、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因此构建和谐单位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和谐单位建设与提高工作效能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思想,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孔子早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力主"和齐百姓".<礼记>更是要"致天下之和".  相似文献   

4.
李小娟 《考试周刊》2011,(59):218-218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5.
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和为贵,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一种和谐观。我国政府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和谐观,分析了当下中国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大主题。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让世人再次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然而作为和谐社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校园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成长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举世瞩目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人向全世界出示了一个"和"字,把中国几千年来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示给了世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美谈,家庭中讲求"家和万事兴",做生意的讲求"和气生财",当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提倡创建和谐社会,而我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更觉得社会要和谐学校首先要和谐,学校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领导班子要和谐。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作为校长的角度,凭借从事教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运用“和”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以战后的日本企业最为突出。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把和谐当作日本的管理哲学,要求劳资之间要“和谐”,同事之间要“和谐”,同业之间也要“和谐”。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佐吉就以“天地人”为座右铭,取意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经营  相似文献   

8.
《孟子》心理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一书包含的心理和谐思想丰富深刻。其对浩然之气的追求,对于今人培养和谐心理颇有借鉴价值。浩然之气是一种"心气",根基是义和道,养成要靠平时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内心修养;浩然之气还表现为不怨天,不尤人,要有自信之豪气,做"志士"、"勇士"和"大丈夫",要对人生逆境想得开,并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发掘快乐的资源。《孟子》内心和谐的思想具体表现为贤乐统一观、"志"、"气"统一观和仁、义、理、智的统一观;其人际心理和谐的思想表现在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张尊老爱幼、善于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并揭示了实现人际和谐的途径等方面。《孟子》倡导的从实际出发,不唯书,执中而灵活以及处理好"为"与"不为"、"进"与"退"、"急"与"缓"之关系等,对于今人做到人事心理和谐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和为贵”,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一种“和谐”观。我罔政府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和谐”观,分析了当下中国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普遍和谐的观念,具有值得在当下弘扬的特质,对学生生成中华文化自觉极有裨益。在生物学教学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切入,通过生态环境议题烘染"合天人"的自然和谐,道德伦理议题陶染"同人我"的人人和谐,人类健康议题浸染"一内外"的自我和谐,从而最终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观念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自然渗透。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和”字造型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将中国对外和平崛起,对内和谐发展的理念传达给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今天,新理念呼唤和谐课堂,让和谐教育走进课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的;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穿越昨日和明天的思考,我认为,教师是实现新课程的希望,我们决不能让新课程只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我们除了学习新理念,更应该以自身的探索意识和实践智慧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不断建设、成熟起来,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在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来思考一下新课标下语文课的新型教学行为--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对于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我浅谈几点体验: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实质性的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来构建英语和谐课堂。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人教版教学参考书认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应该给出一个否定性评价吗?如何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抑或学生的答案才是正解?我们该如何解读中学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如何在众多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一个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它寓意着民心之和、民情之谐。和谐环境是人们在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新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郑继军 《考试周刊》2008,(49):23-23
战国时代孟子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自我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要建立“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和谐教育主导理念,让学生多种素质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涤非 《文教资料》2008,(32):135-136
生态化作文教学是把作文教学放置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广泛关联之中,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又可以为学生营造诗意的心灵"栖居".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审美趣味上,它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基本建构方法是:走近自然,感受天人和谐;关爱他人,和谐人际关系;感悟生命,抒发生态自我.  相似文献   

19.
调查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现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基本呈正态分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学生干部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非学生干部。高职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较好,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本文根据自身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巧设导语、引发兴趣;要使教材"生活化、现实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习题,体验成功。并用实例证明了几方面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