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文献辨伪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人员参与到档案鉴辩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鉴别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档案文献本身,而且还要注重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关于辨伪的方法,在了解作伪方法基础上,既要沿用传统的文献辨伪方法,又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借鉴相关领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慧 《档案学通讯》2012,(2):99-102
元代的档案文献辨伪,既有辨伪《古文尚书》、宋濂的《诸子辨》、辨伪《易.先天图》等实践,也总结出从授受源流、文章风格、重复词句等方面进行辨伪的方法,在中国档案文献辨伪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忆周惠同志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为历史做出贡献的人更是不能忘记的。今天我们刊发一组纪念周惠同志的文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为内蒙古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他的身上记录了内蒙古的历史,留下他的档案就是留下了那段历史。名人档案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名人都串起了一段历史,而这些档案又是历史中的亮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能够唤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也能唤起社会对名人档案和档案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已走过了五十多个年头,半个多世纪了。它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都留下深深的痕迹.有许多件事情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历史的痕迹都有记录,不管这些记录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本来的面貌,但这些记录真实地记下了当时这些历史事件的表现,正如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6.
档案作为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从理论上说,它的真实可靠一般要高于其它种类的文献。但档案史料中往往也有伪造、假托、篡改,内容记述不详,以及作者、年代不清等情况。而这些伪误档案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过去用纸墨、照像等形式传递的公文、图书、图纸、图形、图像、文献资料、商业信息等,现在都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由此产生了电子公文、电子图书、电子图形图像、电子文献资料等,这些都属于电子文件。具有档案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归档保存。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要由档案保管部门保存。  相似文献   

8.
王国强 《图书馆杂志》2006,25(8):64-67,M0080
由于崇古的心态、名利的引诱、政治的需要、学术上以求超胜等原因,汉代学者多有伪造文献以欺世者。自司马迁开始,刘向、班固、王充、马融、郑玄等人不断从事文献辨伪,取得了突出成就,发明了一系列可为典则的文献辨伪方法。  相似文献   

9.
档案收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档案员在收集档案过程中,一要注意档案的形成特点,收集已经处理完毕、对本地区及社会在当前和长远都必须有一定的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二要注意系统性、完整性,能反映本单位的历史面貌和工作特色,着重收集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和历史发展情况的档  相似文献   

10.
纸质文件其内容、形式、结构都统一地呈现于载体之上,形成后便与载体成为不可分离的整体,一经修改便会留下痕迹。而电子档案是在计算机环境中的电子文件经过分析鉴定、分类、排列、编目后形成的档案,是档案的一种存在形式。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电子档案真实性的前提,如  相似文献   

11.
关于档案形成,我国档案学界至今认识不一。归档不是档案形成的标志,档案形成时间指的是文件(档案前身)形成时间,并不是指归档时间,档案形成者也不是归档者;档案形成指的是文件(档案前身)的形成,只有文件(档案前身)的形成而没有档案的形成。文件(档案前身)形成并成为历史记录之后,将有价值的保存起来就是档案。文件(档案前身)形成之后只存在何时将其称为档案的问题,并不存在档案形成的问题。我国新《档案法》中关于档案形成的表述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档案置于"历史记录"的范畴,提出判断传统档案与现代档案的根本标准是"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维度:如果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结构是一维的,它就是传统档案;如果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结构是多维的,它就是现代档案。根据这个标准,纸质文件也会形成为现代档案,反之电子文件也可以被整理成为传统档案。由此确认档案的载体种类和档案整理计算机化并不是传统与现代档案的分水岭,进而提出现代档案的历史联系整理将成为一种与载体形态无关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档案属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档案与文件的属性关系和个体数量关系着手,从集合论的角度提出了档案与文件在属性和个体数量上都存在“从属”关系,即档案的属性和个体数量集合都是文件属性和个体数量集合的“从属”,从而得出文件就是档案的属概念。继而从档案形成特点,形成一种新的定义:“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并使用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并经人类主观愿望筛选整理、真实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记录(即文件)”。  相似文献   

14.
许元 《历史档案》2005,(1):71-76,70
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迹调查集》中说:“史料必须考订,不考订就会以伪乱真。而在中国历史上,伪造文件数量之多,以对太平天国文物的伪造居第一位。”①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太平天国史就需要深入进行有关档案史料的编纂和考订工作。而在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避讳在各个领域,特别是政治、文化领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一、档案历史联系的传统结构在经典档案学理论中,对于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的认识是: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相互关系。经典档案学理论的功绩在于它发现了档案的历史联系,给出了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般定义,并在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与档案的历史联系之间建立起了认识的关系。但经典档案学理论并没有对档案历史联系的结构给予说明。因为有很多东西,不能凭经验观察和证明,例如,关系、过程、规律、微观结构,而只有通过对其结构的建立来达到对其本质的揭示。翻开我国任何一部经典档案学教科书,它们都指出:“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这一全新的学术观点提出几点异议.认为正确认识文件与档案的关系.文件与档案都应当采用广义的文件与档案概念:文件与档案都可以理解为记忆工具:档案的唯一性并不是说档案只有一份,就是文件的定稿.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档案、档案工作与档案利用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档案的开放和利用。1956年,国务院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指出,“国家的全部档案……都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财富。档案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  相似文献   

18.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形成了很多文件资料。在这些文件资料中哪些需要做为档案收集保存。要保存多长时间,这些就是档案工作者要做的工作。笔者从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多年,在此就学生管理档案收集的内容和保管期限做一简单介绍,供业界同仁探讨雅正。  相似文献   

19.
档案部门如何选择自己的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康 《档案时空》2005,(2):32-33
档案管理的过程就是档案信息的流动和处理的过程。数字化档案管理活动中要涉及大量的信息存储、共享、流动和处理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如何保证计算机中的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如何缩短档粟应用软件的开发时间?系统一旦崩溃,如何备份和恢复电子档案?数据要共享,如何高效率地存取数据?这些问题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下,文件和档案价值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是混乱的,文件和档案双重价值观与实际不相符。并用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档案具有文件价值,文件价值只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档案的本质价值是凭证价值.凭证价值可分为现实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档案的其他价值都源于其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