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家长角色:隐形的助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家长都在尽力充当教师的“家庭助教”,同时又在感受难堪:一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往往会导致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诱发了一些孩子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而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充当“家庭助教”的家长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低年级时,在他们的辅导下做作业已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己独立来完成作业,却又担心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好作业,并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学习,怀疑过去的做法是不是有误,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怎…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多数家长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自己以前吃过的苦。因此在这种不正常的“宠风”的吹拂下,加之教育方法不当,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孩子。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在当学生时,都会幻想如果自己成为老师后会怎样对学生、怎样给学生上课,但是由于工作关系,他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开展家长助教综合活动,给这些家长圆了曾经的梦想,因为是圆梦,所以他们会格外地认真,加上自己的孩子又坐在下面听讲,就会更细心地筹划、精心地准备,希望他们的课堂能大放光彩。这种课堂常常会成为观赏课,让学生激动无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与以前不一样,他们的观念不一样,他们的行为不一样,家长说,孩子难管,不管不行,管了还是不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关键是父母管教不严,太宠。没有一位家长说是自己的不对,没有一位老师会说也有我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5.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误区一: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做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从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该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  相似文献   

6.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7.
饶毅 《教育文汇》2013,(12):16-17
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没有梦想,因为社会和家长都叫他们不要做梦,只是以考试总分为唯一挑选和奖励的标准,没有想到鼓励孩子追求一辈子的幸福和更高的目标。其实,青少年必须有梦,追求中国梦很重要。如果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都没有了梦想,那是全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在PISA2009中,在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年,家长经常和他们一起阅读的15岁学生的成绩比那些家长较少或根本不和他们一起阅读的学生高很多。出于直觉,多数家长知道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教育中,就能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因为许多家长不得不同时应付工作和家庭中的各种需求,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家长也经常因为觉得自己缺乏能够帮助孩子学业成功的某些技巧,而不愿主动帮助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家长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做很多事情时总是需要不断催促、哄着甚至是吼着才不情不愿地去做.学习上更是如此,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上厕所,就是不能安安静静地把作业完成.很多家长不由怒火中烧:想让孩子主动学习怎么这么难?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参与     
怎样教孩子才算称职,怎样引导孩子才算科学,是很多家长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坚信做称职的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独立的成长空间,不去干涉他们的成长。因此,从女儿3岁开始,我便鼓励她独自完成许多事情。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我有了这样的感受:小家伙不但没有变得独立自主,反而比以往胆小怕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开始对自己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上《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先在课堂上交流一下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没想到竟然有几名学生说自己没有梦想。这让我很是震惊,在我看来,他们正值充满梦想的年龄,怎么会没有梦想?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丁丁和小飞机》,当时做梦都想开着飞机上天。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一个山村的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  相似文献   

13.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孩子有主见。家长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至于你或其他人是否喜欢并不重要。如果你让孩子做什么事都依赖于你,需要你的同意、允诺或是遵守常规,按你设计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那么,孩子创造的热情就被你窒息了。当然鼓励孩子有主见,并不意味着过分宽容和不负责任,而是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用自己的方法接触事物。如:对1~2岁孩子,允许他们编造游戏;对3~6岁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编自己的故事。自己选择自己的朋友。二、不要给弦子贴标签。家长不应给孩子贴上标签.如“小宝贝”、“太上皇”,“艺术家”、“懒家伙”、“笨蛋”等等。很多家长让孩子拥有太多的标签,这  相似文献   

15.
目标性学习是针对孩子缺少学习动力、缺少人生目标而提出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只有让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生活和做人目标,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与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目标性学习来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从是否有目标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目标,随意性进行教育.孩子考试不好,教育一通;孩子犯错了,骂一顿,或者父母心血来潮,就把孩子叫到跟前,滔滔不绝地教育一番,讲得孩子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第二种是有目标,但缺乏科学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家长的主观目标.例如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有些甚至是为了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而让孩子学这学那.正因为家长主观地安排孩子的各项学习活动,许多小学生比大学生上的课还多,孩子疲于奔命,而且根本消化不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的现状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而且他们把主要的经历都花在照顾孩子的生理健康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太大必要,甚至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太多的干预与治疗。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只顾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理成长环境,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我也曾经询问过一些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与成年人,问了问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祸与福     
在很多年以前的苏格兰,克拉克家有一个梦想.克拉克和妻子拼命工作并节省开支,他们安排了一个计划--带着九个孩子去美国旅游.没过几年,他们终于积攒下足够的钱,并拿到了护照,还为全家买好了去美国的游轮船票.  相似文献   

18.
大城小镇     
去远方,去远方。很多人都梦想去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更远一些,去东京、巴黎、柏林、纽约!谁没有过渴望去远方的梦想呢?那些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从来不知道,有多少生活在小镇上的同龄人羡慕着自己所在城市的生活。这份羡慕,甚至决定了他们某些时刻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别样的奖励     
唐雯 《辅导员》2011,(34):39
期末考试刚结束,电话就响个不停——家长们都着急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十有八九的家长都会在电话里说,只要孩子达到他们心目中的分数,就能得到奖励,即使孩子的要求有点离谱,他们也会欣然答应。到底有多少孩子与家长有这样的约定?我想在拿到成绩单的这天一探究竟。考试一如以前,每个孩子都考出了真实的成绩。看着他们自信的笑脸,我着实为他们高兴。善于思考,不  相似文献   

20.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