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辨析了"以学生为本"教育观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阐述了当前对"以学生为本"教育观的误解,认为应该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去解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不是从学生的一切需要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健康、发展、成长出发";以学生为本"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始终是"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小班课"教学模式灵活性的特点和优势,从减轻学生负担、切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开展"水产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改变了以往"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枯燥性和同质性,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充分培养"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基本素养的黄金时期。从教育层面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不知礼"、"不懂礼"、"淡化礼"、"不学礼"、"不守礼"、"无视礼"等的现状已向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的现状,对此探讨分析了原因,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的重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礼仪培养与学生教育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对"学生礼仪培养"与"学生教育管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
老师确实非常爱学生,但真正的师爱是什么呢?对学生的成长,老师负有教育责任,但学生希望老师负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带着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学生选择了"指引学生成长"是"最博大的爱",高中生选择了"对学生公正"是教师最大的责任,而初中生认为"保护学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开展"问题学生"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问题学生"含义的陈述,分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阐述了"问题学生"对家庭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探讨了"问题学生"教育及构建和谐校园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安静了许多,学生们沉默了许多,更多的"哑巴"出现在了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哑巴"发声?如何让张弛有度、热情洋溢的"说"回归课堂?1.杜绝"不放心"心理,交还学生"说"的权利苏教版课本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难度加深,篇幅加长,教师颇感课堂时间紧张,对某个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不讲怕学生不理解,讲了又怕时间不够。于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糊涂。"不放心"心理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颠倒了课堂学习的主次。琐碎的讲解,低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违反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规律,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成为语文课堂上的看  相似文献   

7.
家庭问题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问题学生"与"家庭问题"的关系,认为单亲家庭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问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直接根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问题学生"的又一诱因,"问题家庭"的辐射作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学生","官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另一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效地制约了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先学后教"  相似文献   

9.
通过追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法的起源,比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异同,探讨了将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方法,分析了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不放心学生"的概念作了界定,对"不放心学生"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对如何教育、引导和转化"不放心学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历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发展理论"为理论指导,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了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学生事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这些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评教倦怠现象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惠君  耿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60-66,109,119
"一分钟游戏"显示我国高校出现了学生评教倦怠现象,学生评教倦怠主要表现为学生滥评和学生弃评。高校学生评教倦怠如疏解不及时,会引发诸多负面影响,如亵渎了学生应然的评教权利,遮蔽了学生已然的评教能力,降低了学生实际的评教效力,甚至强化了教师的抵制情绪。从"学生评教实施前"、"学生评教进行中"、"学生评教结束后"三个环节审视并探究导致高校学生评教倦怠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一些不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从学生"错误"产生的原因出发,谈了自己对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犯错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现象;"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一种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也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对"学生错误"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处理学生"错误"并有效地指导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牢记在心的,然而,随着对"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爱学生"的重视,出现了一些教师不敢、不会严格要求学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冬玉 《考试周刊》2013,(94):186-186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在学习、思想及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作者从"问题学生"的成因、影响"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问题学生"的转化技巧三个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学生"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磨课时听见几位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知识老师还没讲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的确,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早已不是一张"白纸"。作为教师,该怎么办?面对学生已经知道"答案"时,我们需要追问"有多少学生知道答案"、"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谌凤山  孙秋芳 《现代教学》2015,(Z2):132-133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懂自己的"爱",甚至误解、错怪自己的"爱",但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爱"了学生,是否给了学生理智、无私的爱。由于教师爱的方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常常遭遇学生的"恩将仇报"。因此,教师如何施以爱心,是一项重要的师德课题。教师要赢得学生"爱"的回报,必须掌握"爱"的艺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之爱,许多教师施展了自己的招术——向学生"表白爱"、"传递爱",让学生享受到教师的拳拳之爱、无私之爱、博大之爱,  相似文献   

18.
"学生微视频"简短精练,指向明确,以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营造了开放式、主题式的应用"小环境"。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素养,可谓"微视频,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云 《天津教育》2020,(2):18-19
当前课堂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间学生"是指"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生,是教育中的"长尾",在班级学生中占较大比例,对班级学生的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运用"长尾理论"深入分析"中间学生"群体的特点,强调管理好"中间学生"对于高校的意义,指出高校"中间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明确"中间学生"管理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