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京源学校从1996年建校以来就对青春期性教育非常重视,应用多种途径开展性教育工作,通过固定的心理课对初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学校在参加"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修订与实施"课题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编订了《初中生同伴性教育》校本教材.教材包括性生理与保健、社会性别、异性交往、亲子关系、婚姻家庭等内容,学习方式有学生主题报告、教师引申提高、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宁德师院在校生的性健康教育现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为建立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高校性健康教育模式和开展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调查显示,72.2%学生未修过性健康教育课程;80.7%以上学生觉得自己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足,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和报刊杂志;80%以上学生认为课堂讲授、观看教学录像是获得性健康知识的最佳形式;98%学生要求开设性教育课程且希望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及婚前性行为多持"接受"态度.结果表明,师院在校生的贞操观相对淡薄,性观念较为开放,而性知识匮乏,并且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不佳.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建议普及性健康教育课程,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配合,以纯洁教育为主旨辅以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态度,采用自编问卷对西北某地方高校4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能与自己的同学探讨关于性的话题,出于害羞与父母和老师则很少探讨这个话题;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和家庭是性教育的施教主体,父母在青少年获取性知识当中的作用逐步上升;大学生对性知识有较大求知欲,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集中于网络、朋友交流和杂志;最受学生欢迎的性健康教育形式是性教育课、性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大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性健康教育的需求强烈,希望能接受到不同形式的性健康教育。因此,学校应提高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并开展基于需求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性教育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文化观念多元、社会经济开放、交流活动频繁的当今社会,如何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件观念,掌握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学校课程安排中,性教育一般在初中才进行,而教师在生理卫生课上讲述到性知识的有关章节或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时,也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大多是从同伴、书籍中获取有关性知识的,这对学生的性教育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他们可能会得到上些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网络的发展为性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高年级小学生是指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家长存在陈旧落后的观念、性健康知识匮乏、传统思想的影响、性健康教育方式不当,导致高年级小学生成长中的诸多问题,为此,家长需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学习科学的性健康知识,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加强家庭性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性健康教育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包括性生理知识,还包括性别教育、性健康教育、性心理教育、性美感教育、性道德教育等等。因此,性健康教育课不能仅局限在生理和心理领域。从内容角度讲,生理构造是基础,心理层次是重要组成部分,伦理道德引领心理教育方向,是核心,而性审美教育则是性健康教育的最高层次。开展性健康教育课需要多种层次教育有机结合,应该是寓伦理道德和性审美教育于具体的事例中,通过一件事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启示,而不是单独地、自成一体地讲授。性道德是性健康教育课的核心,但性健康教育课不能只停留在道德层面。举例而言…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性教育又被纳入到高中生物教材中,然而生物新教材的编写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生物教材性健康教育内容的编排并且与国外性健康教育进行比较,旨在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性观念,提出改善意见,为我国合理有效的开展性教育及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8.
春海 《家教指南》2003,(10):64-64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约请中国性学会、瑞典性教育协会的专家,针对中国实际国情和学生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为各级学生、家长、教师编写了一套为数八本的"性健康教育读本"。它由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教材和相对应的教师指导书,以及中小学生家长指导书构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的性知识,树立高尚的性道德构建了一个"互动式"教学、交流环境。中国性学会是集中国当代一流的性医学、性心理、性法学、性教育、性文化专家于一体的最高性学研究机构。参与编写本教材的人士均为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协作…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50-51
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性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性教育的迫切性,并通过"人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的教学说明进行性教育的性知识的方式: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创设真实情境、辨别网络传闻以及直观图像刺激这四个方面消除学生害羞心理,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王瑶  瞿方业 《甘肃教育》2014,(21):18-18
正如何开设性教育课程,这的确是件非常难以把握的事情。很多国家都将性教育作为学校的课程之一,但在这些国家,性教育仍然一直备受争议,但争议的内容,不是性教育本身,而是尺度问题,即如何让学生们学到适合年龄阶段的性安全、性健康知识,又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长对性健康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6名家长在性健康教育态度上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文化层次较低,性观念比较传统;多数家长不能与自己的孩子坦率地探讨有关性的话题;家长认为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依次是学校、家庭、社会和自己;家长认为开展性教育最好的形式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性教育课、性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从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颇具挑战性,教师除了身体上的辛苦之外,心理上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其压力来源于家长的不理解和质疑、学校的不重视和不支持、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欠缺.化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为:从社会角度看,性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三方面支持;从教师角度看,性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认知调整、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幼儿的性成熟年龄也在不断地提前,幼儿时期的孩子性教育问题日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做好幼儿实际性教育工作,积极增强幼儿的性健康观念,促进幼儿时期儿童能够全面了解自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但在当前我国幼儿时期的幼儿性教育中,幼儿教师往往对性教育持有规避的心理,这就造成了幼儿性健康教育的缺失。基于此,我国幼儿教师要转变幼儿性教育观念,正视幼儿时期的性教育问题现状,实现幼儿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刁飞宇 《高教论坛》2006,(6):147-149,17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对性教育的看法,以便为今后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山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学生对性病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一些较为深入专业的问题以及如何防治缺少认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关于性知识的来源情况:主要来源于各种科普杂志、电影电视、报纸、朋友、专业宣传册,与学生希望的获得途径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性知识的正规渠道来源不畅。结论:大学生对性病知识了解较少;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要为青年学生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下半年,一本名叫《成长的脚步》的新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成长的脚步》是北京市正在制订的《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的阶段性成果,是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教师用书)。该教材与其他学校使用的性教育教材不同的是,其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比如在"我  相似文献   

16.
性教育 中小学亟待开设的一门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青春期是少男少女们内心充满矛盾的“心理断乳期” ,面对日益增长的探索异性、亲近异性的朦胧意识 ,面对生理、心理发育中的性困惑、性无知 ,他们渴望有人倾诉有人指导。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 ,理应在这一时期成为学生获取科学、健康的性知识的主渠道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大大落伍了。中小学目前的状况是 ,既没有性教育大纲 ,也没有性教育课程设置 ,更没有性教育专职教师。惟一与性教育有一点联系的是初中的生理卫生课 ,但教师却非专业化 ,课时也常被挤作他用 ,形同虚设。虽然教师们在实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个学校的教师实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研究发现,接受性健康教育课程培训的教师比未接受培训的教师在性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有较高自我效能感和舒适感.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舒适感又能显著地影响课程实施中一些重要环节.研究证实教师特征和教师培训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课程忠实度有重要影响.不过,两天的短期培训不能有效提高课程实施的总体质量和课程操作活动数量.为了获得更好的课程实施效果,在旧的教师培训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师综合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课前学生在大学城空间观看导学资源获取知识,课中和老师、同伴自主探究协作创新内化知识,课后在大学城空间改进提升的一种"在线"加"面授"的混合式的开放模式中,教师的旧有角色受到新理念、信息化和现实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文章从学生心理学习需求出发分阶段探析教师角色定位:课前根据学生特点需求,教师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内力的激发者;课堂中创造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做学生协作学习内化知识的内力维持者;课堂后创造实践创新成果氛围,教师做学生产生新一轮学习的推进者.教师可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开展反思教学研究等来实现这些阶段角色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心理课的定义和总目标进行描述,心理课的课程安排和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作为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程,心理课应以活动体验为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切实的情感体验等是心理课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本研究以"适应中学生活"主题课程为例来探讨心理课在结合探究体验教学和内容传授教学模式上的尝试,从而呈现出学生课堂体验在心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师》2011,(21):23
<正>编者按:2011年8月12日,首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会上提交的小学性教育校本课程《成长的脚步》一书,因书中图文的尺度过大,惹发了媒体与公众对"性健康教育"的关注与不满,也激起了人们对是否要开展和如何开展这一教育的讨论。面对铺天盖地的话题,各界反应不一,学者专家呼吁,家长担忧,学生好奇甚至无所谓,令世人摇首叹息下一代的道德、健康和安全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