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信息收集及信息收集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英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1(6):324-325,333
什么是信息收集?目前,关于它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述. 在原苏联出版的情报学词典中,"信息收集"被定义为:"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作出一项决定,采纳一页科研成果和进行一项实验设计研究),从各种信息源处获得信息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把信息收集看作一种任务,一种业务工作;我国出版的<简明信息词典>中,对"信息收集"词条的解释为:"根据一定目的汇集原始信息的过程";还有些著作则认为,"信息收集指的是接收主体通过一定程序,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必要的手段,从外部信息源中收集适用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协同要素的关联分析,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信息协同过程,为应急管理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过程/方法]从信息协同内涵出发,定义并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信息协同组成要素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多元主体信息协同结构。而后使用可视化软件Gephi展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时期的多元主体信息协同模式,并对信息协同过程的不同阶段做出了解释。[结果/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社会、市场、公众等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并且在各个时期中均存在不同模式的多元主体信息协同,这对应急管理制度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环境与信息传递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什么是信息环境",给出了信息环境的定义,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了主体与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图.从信息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3个主要因素(信息因素、时空因素和用户因素)出发,研究了"信息传递样式",给出了8个传递样式的基本描述表.运用"信息传递样式",从"一个Meme的传播"视角.演示了研究"人与信息互作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协同理论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花 《现代情报》2019,39(3):109-114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突发事件的各主体应急协作提供条件,提升各主体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完善应急协作机制等提供依据。[方法/过程]本文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入协同理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构建了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的协同框架,分析其信息产生主体、使用主体、管理主体之间以及各主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而从构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标准化平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传播模式和应急知识资源协同管理模式来实现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结果/结论]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应急信息从源头到收集、整理、传递等过程中冲破组织界限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创造,对各主体应急协作过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布鲁克斯将情报学研究对象定位在"客观知识"即波普尔的"世界3",将研究角度定位在"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他提出用"知识地图"来组织知识,继而形成人类的体外大脑,构建了经典的知识结构方程式K[s] △I_K[S △s].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布鲁克斯思想在网络优化、信息资源组织和网络用户研究仍有指导意义和时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旧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新旧会计制度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进行比较,重点从会计报表主体定义的变化,"控制"标准下合并范围的变化以及报表各项目列示、包含内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就合并报表的信息披露及一些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变化列举说明,为投资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正确运用信息资料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以高校ESI学科建设急需的信息服务需求为切入点,探讨高校精准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期为ESI学科建设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案例和实践经验.[方法/过程]以郑州轻工业大学重点培育"化学"学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科研工作人员层面""学科规划建设层面""学校管理决策层面"三个信息需求主体对于精准信息服务的需求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的军事概念——信息战(IW),近年来正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有的媒体将它和50年代的“轰炸机攻击”、60年代的“导弹攻击”并论,称为90年代的“黑客攻击”。关于这一新的军事艺术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美国海军的一个较为详细的定义是:信息战就是利用信息来支援国家安全战略,通过利用、封锁和影响来攻击敌方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针对中西方理解与应用Disinformation概念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状,提出中国语境下这一概念的对接、转换与重新阐释,为围绕中国问题开展Disinformation研究创造条件,进而在我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法/过程]梳理分析中西方理解Disinformation概念的差异,然后基于这一概念的3种基本属性,提出Disinformation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的基本路径,即"对接→转换→重新阐释"。[结果/结论]"信息""误导""意图"3种属性及施众、受众两个要素,是中西方Disinformation概念对接、转换的基础和依据;从"信息"和"信息活动"两个角度,提出中国语境下Disinformation概念的两种定义,Disinformation则译为"误导性信息"或"信息误导与反误导"。Disinformation概念经重新阐释,可应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现象,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12):135-139
从信息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出发,提出了由"信息分析及管理支持"和"信息传输和处理"构成的"信息服务"分类指标,并将其纳入我国信息生产力效能指标体系,再针对社会经济数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入模糊软集合并定义了依赖度的概念,对影响信息生产力效能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最后利用我国区域数据分别运用模糊软集合依赖度以及相关分析来识别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验证了"信息服务"是影响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