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OLS)探索性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父母生活习惯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也通过影响父母的体育活动和屏前娱乐时间等生活习惯间接影响子女体育锻炼。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父母的生活习惯越健康,体育锻炼频率更高。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易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方案探究低头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低头行为量表和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版,对616组初中生家庭[男生48.21%;子女年龄(13.17±2.634)岁,父母年龄(39.77±4.692)岁]进行为期3个月、2个阶段的问卷追踪调查。结果 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性别差异(P<0.01);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同步、稳定的相关性(P <0.00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青少年的低头行为(β=0.29,P<0.001)和居家身体活动(β=-0.18,P<0.001),青少年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的居家身体活动(β=-0.30,P<0.001);父母低头行为既会直接影响子女居家身体活动,还能通过影响子女低头行为间接制约其居家身体活动。结论 相较于男生,女生的低头行为更频繁并具有相对较低的居家身体活动水平;低头行为在父母与子女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并且该代际传递效应会对青少年的居家身体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从终身体育现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春市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描述;通过经验层次的量化分析,找出了影响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活动现状的因素;并对学龄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2016年与2018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了家庭人均收入、体育参与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结论:家庭人均收入、体育参与对个人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家庭人均收入可以通过影响体育参与进而影响个人健康水平,即体育参与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家庭的食品支出促进了个人健康,而房贷支出抑制了个人健康水平,但是上述两项支出没有显著影响个人的体育参与;个人医疗支付抑制了个人健康水平与体育参与行为,但是医疗支付并不能通过影响体育参与来影响个人健康。针对个人健康的有序logit模型分析可知,家庭人均收入、体育参与对身体健康状态欠佳的居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身体状况较好的居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促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促进健康公平,应该注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普及运动处方,加强运动健身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长沙、湘潭、株洲的485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法,探寻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参与家庭休闲体育的参与动机和阻碍因素.结果显示: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家庭休闲体育的参与动机中,除精神动机无显著性差异外,身体动机,老年期和子女结婚期得分较高,与子女婴幼儿期和新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交往动机,新婚期和老年期得分较高,与子女婴幼儿组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成就动机,新婚期得分较高,与老年期和子女结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所处不同的生命周期家庭休闲体育的参与阻碍中,个人性阻碍,子女婴幼儿期和子女教育期得分较高,与子女成年期和子女结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人际性阻碍,子女教育期和子女婴幼儿期得分较高,与老年期组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构性阻碍,老年期和子女婴幼儿得分较高,与子女结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家庭人际关系为切入点,从代际关系(结构性、联系性、情感性、一致性、规范性)的视角出发,验证代际关系和自我身心健康意识对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数据提出的路径假设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隔代关系的交际、交流越多,初中生的体育锻炼程度越高;自我身心健康意识越高,初中生体育锻炼程度越高;自我身心健康意识在代际关系与体育锻炼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代际关系、自我身心健康意识对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家庭体育的健身、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体育参与、气质性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气质性乐观在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采用生活定向测验量表(LOT-R)、主观幸福感量表(SWB)整理相关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我国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中等偏上;体育参与与气质性乐观、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03、r=0.187,p<0.01);体育参与既可以正向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B=4.274,p<0.01),也可以正向预测气质性乐观(B=0.673,p<0.01),同时气质性乐观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B=1.804,p<0.01);气质性乐观在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为28.39%。结论:体育参与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影响气质性乐观进而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王睿  杨越 《体育科学》2020,(1):42-50
研究体育政策有效促进体育消费,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具有重大社会与经济意义。从体育消费的约束与偏好命题入手,以家庭维度构建体育消费分析思路并开展分析。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趋缓、闲暇缩减与闲暇利用结构巨变、青年一代消费具有显著年龄效应与代际效应,体育消费水平面临下滑风险。考虑我国体育产业消费粘性不强、盈利不足、结构发展失衡的现状,应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体育服务消费价格,以科技进步创新体育用品消费需求为主导,以家庭体育为纽带,重塑家庭互联网体育消费端口,最终实现扩大体育消费的根本目的。建议:1、依托人工智能、5G通讯技术等新科技,鼓励家庭级体育服务应用的开发;2、支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能够抓住科技机遇,提高体育用品科技含量与经济价值的民族品牌;3、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以家庭为核心的体育业态塑造,搭建适应科技趋势的家庭体育消费新场景;4、创新体育消费激励模式,重点促进体育产业与新型消费端口融合发展,培育体育新业态;5、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保障体育消费政策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随迁子女的体育运动与城市适应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围绕"体育涉入""运动心理资本"和"城市适应"3组核心概念对356名随迁子女进行了社会调查,建构了变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共变关系和中介效应的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涉入""运动心理资本"和"城市适应"3组概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其中,"体育涉入"对"运动心理资本"的显著性路径系数是0.58,"运动心理资本"对"城市适应"的显著性路径系数是0.57,"体育涉入"对"城市适应"的显著性路径系数是0.30,"运动心理资本"对"体育涉入"和"城市适应"的中介率是0.52。研究结论:(1)随迁子女的"体育涉入"正向影响"运动心理资本","体育涉入"的自我表现、生活中心性和吸引力的3维度结构,以及"运动心理资本"的乐观、希望感、自我效能和韧性4维度结构得以验证;(2)随迁子女的"运动心理资本"正向影响"城市适应","城市适应"的行为适应和城市认同2维度结构得以验证;(3)"体育涉入"正向影响"城市适应";(4)结构模型的共变关系中,"运动心理资本"在"体育涉入"和"城市适应"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随迁子女的"运动心理资本"解释了"体育涉入"可以促进"城市适应"的心理机制,为体育运动促进随迁子女的城市适应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如何激发文化持有者参与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议题。基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汝城香火龙”活动为田野个案,探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生成问题。研究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村落社会“面子与文化资本的赚取”是乡村精英追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话语权的主要动力。村落(宗族)龙灯理事会是乡村精英为组织、开展“汝城香火龙”活动而组建的自组织,该组织通过内部动员与外部联络的方式进行运作。配合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依托文化学者构建“非遗”学术话语以及借助“全媒体”立体化渲染发展图景,是“汝城香火龙”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话语权生成的行动策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拥有,有利于激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共治保护传承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存在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我国反贫困事业取得的成果。通过对我国贫困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因及内在机理进行探讨,进而明确“体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研究认为:“体育+”在个体、家庭、社会3个层面对阻断贫困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中起着促进作用;基于祖辈、父辈、子辈三代人的贫困变动路线,制定“体育+教育、产业、健康”3条实质路径阻断贫困地区贫困代际传递;最后提出“体育+”运用于阻断贫困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text of private sporting clubs, previously referred to by sports historians as ‘the long residuals of sport’, as important sites of sporting culture and sport heritage in local communities. The project explores 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sport through intergeneration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academic researche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nd experienced members of Glasgow Southside's sports community. The research reflects on the process of 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reminiscence and heritage activities to inform future cultural histories of sport, as well as spor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well-being. Through a focus on interpreting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 in Glasgow sport by educating children and eld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use of sport media archives, as well affording opportunities to examine the usefulness of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ty settings, the project investigated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sporting cultures of the past, and its influence over, or disconnection from, contemporary sporting practices of young people.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by acknowledging and sharing the heritage of private sport clubs, such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fostering stronger socio-cultural ties between clubs, their members and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13.
王福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7):78+102-78,10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离石区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离市区中学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但锻炼的质量并不高;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在活动项目形式的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较为积极的,认识是比较高的,但有少部分学生的活动动机存在问题,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因素是:运动场所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国家投资力度的缺乏和对体育目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考察课内外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体育活动现状,发现: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较低,情绪较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体育课开课率低,规范性欠缺,课外体育活动不足,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师资资源匮乏,管理制度不完善,家庭缺少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研究分别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视角,探讨以体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促进途径实施的意义和价值,提出针对性实施方案,为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存在明显的“重权利,轻义务”问题。为了推进体育权的实现,在研究范式上应从“权利思维”转向“义务思维”。体育权的实现依靠的是国家义务而非国家权力,国家义务是实现体育权的直接保障与根本保障,且是一种法定义务。在内容体系上,体育权实现的国家义务包含了尊重、保护与给付三个层次。尊重义务要求国家不得妨害公民体育自由权行使;给付义务要求国家应在物质、服务与制度方面为公民体育权的实现创造条件;保护义务则要求当非国家以外的第三人侵害公民体育权时,国家应及时制止并排除妨害。国家违反体育权实现义务应当具有可诉性,其中,违反尊重义务具有完全可诉性,违反保护义务具有部分可诉性,违反给付义务只具备最低限度可诉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幼儿体育权利现状的分析,总结幼儿体育权利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幼儿体育权利的落实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让幼儿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主要结论:幼儿的体育权利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幼儿体育受教育权、体育游戏权和体育社会保障权3个方面存在缺失,从幼儿体育政策、社区体育环境及活动空间、幼儿体育科研能力、家庭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等不同层面对幼儿体育权利的实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深化体育受教育权在教育理念及科研成果中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营造体育游戏权在幼儿家庭中的游戏活动氛围,提高家长对幼儿体育游戏的教育认识;巩固体育社会保障权在幼儿体育社会背景下的引导,完善社区幼儿活动场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joyment and cohesion of school children participating in a school-based high-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PA) intervention. Both enjoyment and cohesion have been found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for adherence to regular physical and sport activity, an important outcome of PA intervention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00 pupils (mean age: 9.3 years; 52.7% female) assigned to a team sport intervention, an individual sport intervention, or a control group for 10 months. The Physical Activity Enjoyment Scale and Youth Sport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measure enjoyment and cohesion. The Yo-Yo IR1C test determined fitness improve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enjoyment and cohesion (social) measu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predict fitness improvements achieved after 10 months. No differing developmental effects over time could be foun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with regard to cohesion and enjoyment when comparing them to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enjoyment and cohesion (socia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groups that performed individual sports. Team sports seem to be more advantageo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joyment and cohesion, which are both factors that positively impact the health outcomes of th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莆田市高中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并从学校性质和学生性别等不同角度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莆田市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参与形式和运动项目丰富多样,对课余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同时,本文对阻碍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展开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吕晓昌  林琳 《体育学刊》2012,(3):104-109
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级、团队凝聚力、教导方式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各维度差异以及不同赛前情绪特征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良好;不同赛前情绪特征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部分维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