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校园欺凌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与改善.在社交媒体被青少年广泛和大量使用的新环境下,社交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欺凌现象中,一方面,社交媒体可作为校园欺凌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是校园欺凌的实施工具.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防治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网络社会排斥、青少年社交焦虑和自尊三者的关系,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和自尊问卷对73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社会排斥正向预测社交焦虑;网络社会排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一种非积极的、负面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青少年社交焦虑的风险,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网络社会排斥这一现象,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引导青少年摆脱社交焦虑的困扰,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品读     
<正>确保青少年认知发展,提升其生活技能和自信,促进其社会情感能力,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媒体培训会于2017年6月14日在北京召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郑道在会上指出,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关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影响他们的价  相似文献   

4.
<正>社交媒体交往虽然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但也会带来规则意识不强、主体性缺失、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等玩商失范行为。减少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玩商失范行为,一方面需要通过新媒体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交媒体,从而提高其主体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增强家长与青少年的互动,发挥家庭在青少年规则意识养成方面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频繁使用社交媒体是否会加剧孤独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术问题。本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对孤独感的影响取决于线上社交与线下社交的关系。对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促进了民众与亲朋好友的线下交往和亲密关系,因而对孤独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社交媒体对孤独感的影响也取决于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常态化使用能够缓解孤独,而病态化使用则会加剧孤独。研究还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存在阶层差异。如何提高社会下层民众的数字文化资本以使其养成更加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微博已经逐步成为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青少年使用微博的具体习惯,了解其对于微博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使用微博更多地表现为青少年的从众心理,满足其实现自我需求的目标,同时是青少年的社会经历及亲身体会社会的体现,能够反映出青少年使用微博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青少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生的一代,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与过去青少年成长主要依赖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今天媒介技术与人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社交媒体接触方式量表”,将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分为“聚焦式接触”和“无意识接触”,并借鉴已经被验证过的Beck自杀意念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W.K.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青少年的“孤独感”“焦虑感”“自杀意念”等消极情绪进行因子聚合分析测量消极情绪成分的高低,进而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探究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与青少年消极情绪的关系,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各类基于移动平台的社交媒体客户端如潮水般涌现,当今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媒体无所不在、传播空前便捷的"微传播"时代。新媒体使用低龄化,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众,又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传播者,媒介素养自然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玉石与泥沙俱下的"微传播"环境中,如何提升青少年学生对媒体的认知、识读、应用能力,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小学生媒体使用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它提供了多种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方式,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字词来说,社交媒体不仅可以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社交媒体可以作为语文字词学习的工具之一,学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相关的解释和例句,以便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和应用,社交媒体也可以为初中生提供字词学习的资源。文章将探讨学生如何运用社交媒体来学习初中语文字词,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曹亚杰 《文教资料》2006,(27):29-30
当媒体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体中的暴力成分已对今天的青少年社会性行为发展构成很大威胁。本文主要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度,针对青少年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的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当代青少年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有媒介资源,同时也更大程度地受到广播、电视、报刊、新兴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社会学家将大众传媒列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之外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涉世未深、社会阅历较有限的青少年来讲,大众传媒成为他们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分析、评价媒介,有效利用媒体资源,发挥校园媒体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课外知识、养成教育的有力补充,这是摆在我们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分享平台,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注。然而,社交媒体给学生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教育作用,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开展线上教育活动等方式,充分认识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站鼓励以自我为中心和真诚的表达,但同时也增加了在网络中的敌意性表达,这种网络过激行为还可能增加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暴力风险.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既可能成为这种行为的实施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探究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网络礼仪.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站是帮助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的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由于具有社交真实化、关系价值化、活动圈子化、传播病毒化、空间个性化等媒体特性,它目前成为了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扩散互联网。本文在对知识扩散概念理解,以及对知识扩散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社交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网络结构、人际关系、个体认知三个维度归纳和论证了影响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七个因素,分别是网络连结、网络形态、信任、合作、互惠、专业能力、价值观念,这对于基于社交网站媒介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也为通过进一步量化研究社交网站的知识扩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种生产理论的实践在我国人口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人口政策对我国人口红利产生了影响。另外,意识形态对我国人口政策也起到了影响。在社交媒体中的社会舆论对现今社会意识的影响越来越重,甚至对整体的政策制定都带来了影响。因为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对于社交媒体的把控越来越重要。社会舆论在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加具有民族凝聚力,才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关系革命"背景下,网络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正由传统的自媒体开始逐渐向着社交媒体的方向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网络传播环境下,微博是社交平台的提供者、社交内容的引领者、社交方式的创新者,被用户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动机。微博社交功能被挖掘的同时,也有着不少社交隐患,需提高警惕,并合理地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17.
一些致力于改革的教师即便在所在学区、学校孤立无援,也可以找到远在他乡的有同样激情、想法的教师,互相支持、鼓励,不再感到孤独。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及其对社会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专业协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利用社交媒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使社交媒体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美国教师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而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传播媒介的载体)已经日益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第四大因素,成为个人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最有效的工具。青少年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现代媒体中学习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和确立社会价值态度,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的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应当说,传媒在传播知识、开拓视野、培养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的不健康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也夹杂在其中,一些青年学生正在汹涌而来的各种不良信息、文化面前逐渐迷失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方向。此外,传媒的影响也使教师对学生获得信息的控制程度大为降低。因此,分析媒体中不良信息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社交媒体的发展,有其积极因素,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日常心理行为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化。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是要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因素,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更适应当下双重空间并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站使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相当普遍,并对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降低自我概念清晰度,催生抑郁倾向,诱发嫉妒、焦虑等情感体验。文章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提出了开展网络社交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进行正确引导,消解青少年负面体验情绪;净化教育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