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地位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学为中心"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优化策略有:以经典内容为主题,展开师生课堂互动;灵活设计导学问题,激发学生互动兴趣;营造和谐互动氛围,推动师生深度互动;优化互动过程评价,提升师生互动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高效的课堂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在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制约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互动意识薄弱,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促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和理解,实现知识的交互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朝虎 《中国教师》2013,(24):20-2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而"课堂互动教学"恰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课堂互动教学"的内涵与意义"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即围绕某一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产生新观点、新思想的过程。在"课堂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小组互动以及教师与班级互动等。"课堂互动教学"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主要渠道。"课堂互动教学"承载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期望和评价,既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完善人格,又可培养  相似文献   

4.
张少彦 《家教世界》2013,(10):43-4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我们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此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我们将站在师生互动的视角下来思考小学数学课堂,先从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缘起谈开,进而引出师生互动的框架,师生互动的内容,最后探索性的提出师生互动的方法,让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此,请教于各位教育界的专家和同行,希望共同交流,进步。  相似文献   

5.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在线课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镇中心校和农村教学点进行联结,可以实现异地师生的实时交流互动。在线课堂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手段,师生互动是影响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在线课堂来说亦是如此。文章选取一节"一拖二"对接模式的优秀语文在线课堂,通过使用改进版ITIAS量表对课堂中师生同步互动进行分析,发现示范课堂中良好的师生互动要满足以下四个特征:课堂氛围积极融洽,课堂互动平等;注重师生问答互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师生互动方式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互动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师生互动是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师生互动的情境、提问和理答这三个层面优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要基于学生喜好,让互动情境有"趣度";还要基于学习内容,让互动问题有"准度";更要基于课堂生成,让互动理答有"效度"。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更高效。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以及学习的过程。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课堂教学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揭示当前职教课堂的实然状况,研究选取"药物分析实验"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情况进行观察,认为职教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与课堂类型、学生学习状况、师生关系有关。在此基础上对职教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之中;二是单独回答和集体作答相结合;三是增加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沟通,使学生乐学、会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互动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师生互动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等方面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目前高职课堂师生互动质量不高,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较低;高职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类型的高职生对师生课堂互动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普及,正确地认识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工程。"师生互动"这个教学理念并不是新名词,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其实在形式和内容上或多或少已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而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师生互动这一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得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2.
构建"理想课堂"是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构建一个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和谐应是它最显眼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有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对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辅导,评价等.好的师生互动需要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互动,同时注重互动的有效性,避免互动的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14.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和情感体验,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必要手段。通过反思现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之不足,对"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分析,重新审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力图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构建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堂教学要建立:"动态课堂"、"还课堂给学生"、"留精彩给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课堂教学建立模式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本文将围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疑点,强化互动、借助表演,展开互动教学以及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新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本文对中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阐述,提出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如何实现数学课堂师生的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教学,是指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项活动。在当代的教育领域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越来越被教育者所关注,有效的师生互动应当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认知、行为互动等,将情感的互动及有效的认知互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一切为了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教学主要强调的便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统一起来,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本文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师生互动课堂的有效性为中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5,(5):69-77
本文以"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CLASS)"为研究工具,对两位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从师生互动整体水平、情感支持、课堂组织、教学支持等方面对师生互动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发现: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具有积极的情感互动氛围、丰富高效的课堂组织策略和基于思维能力锻炼的教学引导等特点;CLASS作为西方一项成熟的课堂评价工具,具有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师生互动情景、基于学生行为评价师生互动质量、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特点,对我国课堂师生互动研究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提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学的效率有显著提高。通过对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互动的地位和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真学课堂"要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愉快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通常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和解答问题,对存在的疑问由任课教师辅导,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努力解答疑难,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推动"真学课堂"教学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加强师生互动是十分必要的。1.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生成互动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将教学内容更为真实有效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互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