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信传送网目前正朝着宽带、高速和多业务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Internet用户的迅猛增加,对传送网的带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网络也从单一技术结构向多种技术共存的方向发展,结构更加复杂.可以这么说,正是网络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和IP技术的深入人心促进了宽带IP主干网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信传送网目前正朝着宽带、高速和多业务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Internet用户的迅猛增加,对传送网的带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网络也从单一技术结构向多种技术共存的方向发展,结构更加复杂。可以这么说,正是网络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和IP技术的深入人心促进了宽带IP主干网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曾凡斌 《视听界》2006,(4):54-55
一、IPTV概念及其分析IPTV全称是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中文名称是互联网协议电视,或者是网络电视。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以家用电视机(需要配置机顶盒)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终端,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技术。IPTV可以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VOD)、直播、录播、数据广播、游戏、聊天、交友等服务,还可开展网上银行、购物指南、电视语音信箱、游戏等互动增值服务。IPTV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宽带网络的发展,宽带网络为IPTV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传输通路。IPTV将会随着宽带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郑义 《声屏世界》2009,(4):72-72
一、选择EOC接入技术.扩大广电宽带覆盖范围。 目前,广电宽带在鹰潭的覆盖范围不广,只能在市区有限的区域安装宽带,与电信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更不要说竞争了。网络覆盖是发展用户的基础,我们必须根据资金、技术和网络现状,选择适合自己网络技术特点的宽带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今是一个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解决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政府用户等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创新规划理念,高规划一体化的思路,是发展无线通信网络要求。通过发挥各种技术的特殊性,为用户提供各种综合宽带业务,以解决将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需要,进而提高无线网络的整体水平。这与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是密切相关的,可在为无线应用和服务提供充足的频谱资源的同时也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中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 IP 宽带网络的普及,电信运营商开始关注 IP 网络的视频应用,并将视频作为宽带网络应用的战略重点。其中的典型应用就是 IPTV。 IPTV 即交互式网络电视,也可以理解为 IP 网上的数字电视。它利用宽带 IP 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其用户终端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港湾网络新经济宽带IP城域网解决方案全部基于先进的光以太网和宽带IP技术架构,为企业用户、家庭用户、SOHO用户、集团用户等提供从接入到骨干的端到端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03,(7):15-15
自两年前宽带开始进入瑞典普通家庭以来,瑞典家庭宽带用户激增。截至今年5月份,已有近100万瑞典家庭拥有宽带,人口普及率达21.4%,增长幅度达4%。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数字电视的接收用户。从增长趋势看,到今年年底将会有三分之一的瑞典人拥有宽带。目前瑞典采用的宽带技术主要有三种,光纤接入、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和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下一步发展趋势是向用户提供包括固定电话、数字电视和宽带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摘自中华传媒网)瑞典宽带上网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通     
中国网通宽带高速互联网(CNCnet)是我国率先应用IP/D W D M技术建设的大型高速宽带网络。保障宽带系统的高效运营对于网通的发展尤为关键。存储系统作为整个服务体系的支撑系统,更是重中之重。经过为时一年的研究论证,网通决定对存储系统进行专业设计。宽带使得网络入口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上网用户可以享受在网上畅游的感觉。但是,这也造成服务器并发的数据访问请求急剧增加。为了保障宽带网络良好运营,网通对存储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对于存储网络提出高要求;二是要求文件系统可以实现共享,以确保实现多机的负载均衡;三、实现数据…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宽带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宽带增值业务也纳入了运营商的眼球,随之便诞生了IPTV业务。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被称为是网络电视或交互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以MPEG-4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用户终端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个人计算机或者是手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07,(4):10-12
如果我们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开始分析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和目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的发展也可以划分为初级沟通阶段,宽带普及阶段以及现在的宽带内容和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4,(5)
前言从2000年开始,由于国内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业务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为此国内多家电信级运营商根据宽带网络的特点,开始在宽带网络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以视频服务为主的新的宽带应用业务的尝试。经过三年的探索,宽带视频应用系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由于编码技术的原因,为用户提供的视频画面的质量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光网规模扩大,对宽带网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运营商从新增加的数据业务流量中获取收益却非常有限.本文利用DPI技术可以实现对用户上网流量统计、应用分析、一拖N控制、网址访问分析等功能,发掘DPI应用需求,在宽带大提速中支撑前端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电视的出现,受众信息接收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体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为了抢占未来传媒制高点,传统媒体继第一次“触网”之后,又纷纷驶上网络电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信息传播立体化,以提高竞争优势。可以预见,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潮流,传统媒体向立体传媒(报纸可以听,电视可以读,广播可以看等)转变是必然趋势。以流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电视彻底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以文字内容为主导的传播模式,由单纯对于静态的文字、图片的传播,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所谓网络电视,就是通过互联网宽带向用户提供包括…  相似文献   

15.
宽带涵盖了给用户带来更高带宽的各种通信技术,在接入网中,有LAN、ADSL、Cable-modem、LMDS等可供选择,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而在核心网的宽带技术选择中,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与软交换由于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投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的青睐.MPLS是促使宽带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宽带涵盖了给用户带来更高带宽的各种通信技术,在接入网中,有LAN、ADSL、Cable-modem、LMDS等可供选择,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而在核心网的宽带技术选择中,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与软交换由于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投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的青睐.MPLS是促使宽带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宽带涵盖了给用户带来更高带度的各种通信技术,在接入网中,有LAN\ADSL\Cable-modem\LMDS等可供选择,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而在核心网的宽带技术选择中,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与软交换由于能充分利用瑞有的网络投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的青睐。MPLS是促使宽带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IPTV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IPIV 简介 IPTV 又称为网络电视、宽带电视,是利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多媒体服务的一种业务。IPTV 是互联网与传统电视相互融合的结果,视频流经过高效的压缩编码后被广播到 IP 网络上,通过位于宽带网络边缘的 IP 电视头端设备把直播电视、按需视频和个人录像等 IPTV 服务传送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IP 机顶盒 电视”或个人电脑两种方式使用 IPTV 业务。IPTV 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交互性和实时性。通过 IPTV 业务,用户可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动态     
最新通讯技术xMax向用户提供无线宽带连接【7月5日eNet硅谷动力消息】据一位宽带通讯技术的发明人表示,一种正在忙于无线频道上“耳语”的全新通讯工具可以向正在工作中的无线设备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或者向还没有接入宽带连接的家庭用户提供宽带连接。据发明这项技术的一个名叫乔的人表示,xMax是在宽带通讯技术中一项最新技术发明,它利用了已经用于播放电视信号等无线信号的频道。xMax正在侵扰其它信号的频率,尽管用“侵扰”二字不太准确,因为它并不干扰其它更强的信号。而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发射普通天线所不能接受的微弱信号…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4,(9):7-9
在线测试系统设计构建全方位、自动化、智能化的宽带运维系统,是运营商和制造商应对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带来的运维挑战的解决方案。在线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平台作为宽带运维系统中承担故障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