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山红莲——优秀女共产党员徐升莲的无私奉献》一稿,在《陕西日报》1990年7月14日一版头条发表后,有的打电话,有的来信,有的面谈,言说:“徐升莲的事迹感人”、“通讯写活了”、“主人公立起来了”;一些老同行还说“此稿写法上有突破”。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赞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记者的劳动的尊重和爱护而说的,不能在赞扬声中失去自知之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采写此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引进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与世界各地很多出版社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引进欧美地区的中文翻译版权仅2000年就高达60项,其中有的已经出版,引起好的反响,有的即将与读者见面,市场前景看好。总结我们的经验与方法,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精诚合作中国有句古训:“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既然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就要符合游戏规则。什么是国际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立家之本。我们一定要重信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出版社的信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国外出版社,你不相信很多人,但你可以相信我,因为我尊重你们,也尊重自己,我这样做,是要赢得你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4.
同情谈不上,尊重更是奢侈品坐在一位戴着白口罩的医生对面,我如实交待着自己的“罪过”——行房时没采取避孕措施。“上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3月4号。”她抬起头瞟了我一眼,“去验个尿。”随后  相似文献   

5.
邱宏 《记者摇篮》2006,(6):13-13
亚圣孟子有个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尊重自己长辈要推及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要推及爱护别人的子女。孟子的这个道德伦理观念,用于新闻采访、占有新闻资源过程中,照样是个屡试不爽的法宝,那便是“情到深处得新闻”。广交朋友得新闻作为“都市类”报纸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首先要放下记者架子,在各个行业、领域广交朋友。朋友就是取之不竭的新闻资源。记者每接触一个部门,首先要“盯”住该部门能够产生有价值新闻的科室,以及相关人员。然后以最短的时间与其接近、交心,最终成为朋友。初次见面交谈,是…  相似文献   

6.
我在业余报道工作中,努力培养关心人、爱护人的善良感情,用理解之情去采写、讴歌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通过报道。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海安县章郭乡五里村有一位中年妇女,在那“十年动乱”年代中,婆媳关系恶劣,不  相似文献   

7.
吴飞跃 《传媒》2017,(6):25-27
2017年1月15日下午,《我的诗篇》登陆广州塔,作为“金红棉”影展的特别展映影片,在广东首家艺术影院——金逸空中影城进行放映,这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为《我的诗篇》公映的特别支持。此外组委会还邀请了著名诗人黄礼孩、影片主人公之一邬霞和我作为嘉宾去到现场和影迷进行互动与交流,我作为导演,感受到了组委会对活动组织的用心和对于创作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不久以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通知肯定和赞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军队在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指明军队当前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的重要意义。要求在全社会造成尊重、爱护军队的良好风尚,要求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认识军队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尊重、爱护军队的观念,努力做好支持军队改  相似文献   

9.
胡艳龙 《大观周刊》2012,(10):197-197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作文要求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能在作文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文。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0.
卜金宝 《军事记者》2009,(11):66-66
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军队老干部是人民的功臣,是党、国家、军队的宝贵财富;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同志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重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就是重视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时,一位相熟的作者因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而引起争议,他在困扰中跺脚发誓:“以后再也不写人物了”。好心的同事也劝他:“今后要写就写集体,不要写个人。”后来,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一些领导、先进人物在接受采访时,屡屡谦虚:“不要写我,还是写集体吧。”爽直者吐出知心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写了我个人反而对我不利,你要是真心爱护我,就去写别人。”这些现象的背后告诉我一个问题——人物新闻有着特有的社会影响。在我重读了优秀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碌》之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我心中升腾: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倡导者。因此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归宿,真切地关注老百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体现对生命、尊严的真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精神首先是要从精神上高扬“人”的旗帜,因为“以人为本”之“人”一旦丧失了精神性,就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同时,新闻工作者还需更实际地关注实实在在的个体生命,更细微、更彻底地关怀每一个普通人。对新闻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考量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好似“雾里看…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天,我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执政为民”的思想,并形成了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那么,作为一线记者,我们该如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深入到我们的报道中去呢?怎样做到  相似文献   

1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3年10月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传递出若干国内新闻评论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其中一条信息指出,当前新闻评论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强化了“人精神”和人关怀的功能。可以说,这种新功能是化传播界包括新闻传播界对当今大力倡导人精神趋势的一种反馈。要求尊重人、关怀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人精神的高涨,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我没有在粟裕同志身边工作过,仅由于我爱人乔信明的关系而与粟裕有过接触,但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粟裕一贯谦虚谨慎、关心同志、爱护部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要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和在那里长眠的战士在一起!"多么感人肺腑的语言啊!当我从广播中听到他这最后的遗愿时,不禁热泪盈眶,多年前的往事又翩然浮现。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一向寂寞严肃、质朴无华的书评界,近年来也沸沸扬扬,热闹起来,而且在这条风景线上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新景观…… 景观之一: “不读作品的评论家” 不读作品搞评论,提出这个命题好像是无稽之谈,在过去,一般人都不会相信,可今日不知怎的,不读作品搞评论的人运应而生,而且还有不少是名家,花样翻新,可谓书坛一绝。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一直很尊重的“那位”驰骋文坛、才思敏捷的先生,被作为重要人物特邀而来。会议还未开始“他”就郑重并煞有介事地说,还有一个会等着我,我必须得去,对不起,我先讲一讲就走了。会议不得不打乱程序,叫他先发言。听着他耀眼并用光环的表白,更加吸引着我去寻找他的新见解,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笔和本,认真地听着记着。可后来,怎么也记不下去了,离了谱的问题滔滔不绝,一涉及作品的具体问题,总是张冠李  相似文献   

17.
那是1966年入伍后不久的一天,我正在操场上和战友们一起汗流浃背练格斗,连长一声吼,把我“请”出了队列:“团里召开通讯员学习班,我看你的小字歪歪扭扭写得还不错,你就去当咱连‘小兵记者’吧!”“我?不行不行……”当时震惊得我也记不清一连说了几个“不行”了,直逗得大伙轰堂大笑。可连长硬是虎眼一瞪:“军人的天职是什么?给我去!”我只好跑步赶到了团  相似文献   

18.
借我一双慧眼,这首歌唱出了现代人的迷惘和无奈,也唱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心愿与企盼。作为记者,不仅需要自己理解、体会,还必须深入浅出地去阐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帮助群众。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说,“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的目的在于,很多事情都不是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你成为中国首富,我还得教你一招。”诸葛亮沉思了好久,抬头对刘备说,“有了目标,有了战略构想,你还需要懂得怎样去实现这个战略。” 刘备心想,幸亏我没有付费,否则这后半截就出不来了。于是,他问:“怎样去实现这个战略构想呢?” 诸葛亮说:“实现这个战略构想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你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所以你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时间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20.
躲在云后面     
在大楼门口遇见一对母子,小男孩看来只有四五岁,一边走一边喊:“我要去动物园嘛。”妈妈劝他:“讲好了出太阳才能去,今天没出太阳,还可能下雨,不能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