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的日本战争赔偿政策深受国际、国内政治形式变化的影响。战后初期,中共反对美国主导的日本战争赔偿政策,反对以日本的赔偿支援国民党政府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坚持在国际框架内解决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以对抗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着眼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调整对日政策,决定免除日本的战争赔偿。在与日本政府复交谈判中,中共坚持中国人民拥有要求日本战争赔偿的权利,抵制了日本政府借助日台和约否认战争赔偿的企图。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3年的财政收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其实,早在1955年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免除日本战争赔偿的初步安排,不久又作出正式决定。这是一项联苏、反美、争取日本、打破美国对华封锁的重要外交决策,是推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价值观和正义的道德理念的必然产物。正式向日本提出放弃战争赔偿是在即将恢复双方邦交之际。这在当时具有遏制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包围,促使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构建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政治体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是巴黎和会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美国与英法等国矛盾最突出的问题。美国关于德国战争赔偿的政策是给予德国一定的惩罚但与战争罪责无关,限定赔偿范围,以德国赔偿能力确定赔偿的数额和期限。但在英法的压力下,巴黎和会上美国的赔偿政策遭到挫败。  相似文献   

5.
德国和日本作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国家,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德国认真、积极,日本推诿、消极,甚至拒绝赔偿。两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迥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两国所承受的来自占领国的压力不同;两国在美国罗织的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护网上所处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德国有来自苏联以及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强大压力,日本则没有;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目标不同;两国政府及国民对战争反省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美国占领当局,把应该全部拆除作为战争赔偿的八百五十个与军事生产有关的工厂,全部归还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受害国,日本应对其所造成损害给予相应的赔偿,但日本却没有履行责任。本文论述了战争赔偿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赔偿要求;又指出了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受害赔偿及要求受害赔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追随美国,抗战结束后对日索赔从积极索赔到最终放弃;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但国民赔偿并未放弃。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实力,日本必须认识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和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由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化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冷战以及关国的东亚遏制政策,给日本提供了把战争赔偿转化为外交手段的机会。可以说,日本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正是美国东亚遏制政策推动的产物。同时日本赔偿外交也是其当时的重大外交活动,是其经济外交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国达成的协议和有关国际法规定,各受害国家向日本展开了索取战争赔偿工作。在整个索赔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执,更为主要的是美国从自己的全球利益需要出发,改变了其对日索赔问题的态度,致使索赔工作失败。对日索赔工作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但毋庸置疑,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
《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吉田茂考虑最多的并非是履行战争赔偿责任和对受害国及其民众实施赔偿,而是如何顺应冷战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大调整、大转变,开发新市场、新的原料供应地,以使日本经济从战争废墟中重建。吉田茂内阁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由消极转变为积极的原因,取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美国冷战要求。  相似文献   

13.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一年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签订《凡尔赛和约》,和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内容便是对战争的发起者——德国提出战争赔偿要求. 为此,会议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负责德国的赔偿事务,并确定了德国向各协约国赔款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美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与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根除日本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以“拆迁赔偿”的方式.强制日本把被指定的工业设备赔付给曾被日本占领和破坏的国家.重点是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以遏制苏联对东亚的影响。但随着中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一改先前对日本打击的政策为利用和扶植日本,对日本的赔偿政策也转换为旧金山《对日和约》中规定的“协议赔偿”。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政策的转换,严重损害了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的利益,使原来战胜国对战败国之间的惩罚性赔偿变为日本和索赔国之间对等的象征性协议赔偿,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拒不承认战争加害和战争责任、战争史观日益右翼化、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在日菲关系正常化的多种因素中,美国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占领之下的日本和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菲律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美国希望二者尽快建交以稳固亚太防卫体系;战争赔偿问题为日菲交涉提供契机,美国积极从中展开斡旋,在鼓励菲律宾的同时亦对日本施压,推动日菲关系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对日索赔到放弃赔款要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日索赔的态度一度是积极的,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对日索赔一事曾不了了之。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签订非法的《日蒋条约》,蒋介石集团擅自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对日索赔问题再度被提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在复交谈判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记前嫌旧怨的宽大胸怀。  相似文献   

17.
军事赔偿作为国家赔偿的分支领域,根据军事赔偿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战争赔偿和军事行政赔偿两大类.由于军事赔偿在国家立法上的缺失,当务之急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给军事赔偿一个立法定位:应将军事赔偿与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并列规定在《国家赔偿法》中,对《国家赔偿法》加以改造,增加有关军事赔偿的规定;并制定军事赔偿义务机关、军事复议机关和军事司法机关的处理程序等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8.
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是英美帝国主义扶植德国,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不仅没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反而使这种矛盾更加复杂化。德国统治集团和垄断资产阶级力图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抵制和破坏战争赔偿,以图实现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之野心,施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日关系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人归纳出“中日敏感问题”,即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战争赔偿问题,光华寮问题和教科书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律性质的争端。该文通过对战后中日法律关系文件及规约内容的考察。来解读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以及日本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这种犯罪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一,拥有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偿的权利,这一问题的解决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战后初期,国民党政府要求赔偿的态度强硬;2.五十年代,日本迫使台湾当局放弃赔偿;3.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大义放弃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