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开发和利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动态因素及互动的资源,能够加强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2年4月21日,相关部门新修订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且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各大学校都开始寻找一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模式是根据新课改和教学需求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自身合作为基础,通过小组内学生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对于高中生而言,合作学习方式运用较少,而高中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一要求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理念。教师要把握新课标新理念,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对语文教学大胆进行改革,并设计恰当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首推的学习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情感。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性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每天收获一份成功。本文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来透视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普遍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了一个自主、开放、灵动的课堂,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点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明确、难易适度、有新意的问题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并更加注重语文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就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着手丰富课堂形式的时候,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各学校纷纷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该合作学习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点,以及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相关实施策略,力图帮助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实质性效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整体教学结构与内容的新要求,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单向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不能直接给出唯一而清晰的结论,而是进行问题激发和思维指导,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结论,进而主动创造。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塑造价值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的目标。因而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努力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这种语文学习模式强调四环节,即"开放与合作""质疑与辩难""探究与融合""发现与创造",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行为主体,课堂成为生命学本课堂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陈艳 《考试周刊》2013,(52):56-56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周学丽 《考试周刊》2014,(69):45-45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呢?这就成了站在课改一线的教师应当思考并着手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学习将会伴随人的一生,而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被提高到了"第一理念"的高度,这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重视。因此,为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对语文教学的优化工作,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得到全面提高。本文就三个方面作出研究与分析:(1)从学生语言文字、口语交际方面进行最基本的训练;(2)注重阅读训练,从三个维度方面提高语文素养;(3)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通往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积极探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课堂的合作学习出现师生合作意识匮乏、合作方式单一、任务枯燥、调控不到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合作能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问题。试从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出发,浅谈这些问题的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给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建国 《快乐阅读》2011,(15):26-27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学语文、教师教语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是学生高中学习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能与他人顺利合作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正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作者就以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为主要问题,分析利弊,以期寻找最好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进行分组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高中生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分组化合作学习是实现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英语素养的稳步提升。基于以上认知,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这几方面,扎实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颁布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合作学习就是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助能力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知识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结合国内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育方法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形式,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发展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学生互相合作学习,互相补充、指导,这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协助教师有效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是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教育方式。在高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从实际效果来看,符合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本文将从各个方面简要论述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