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平台纷纷发展起来。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平民化等特征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自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增加了信息获取的快捷性与方便性,然而,自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也存在虚假新闻信息、低俗信息泛滥、媒介审判现象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探究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找出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建设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的传播手段的运用、新的传播理念的产生以及传播领域的扩展,在促进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和加剧了更多的媒体伦理失范问题.本文对当前涉及媒体伦理失范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为个体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新型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几类典型伦理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异化、社会心态等层面探讨了个体在社交媒体传播中出现伦理问题的机理.治理社交媒体伦理问题需要根植于中国传统伦理并创造性地转换和发展,并摆脱单一运动式治理逻辑,以底线伦理共识为基础培育绿色伦理,促进社交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传播的飞速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意识到,媒体传播本身就具有其双面的效果,一方面促进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加速到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与制约,再加上自身的约束能力落后,导致新闻伦理问题随着媒体传播的扩散而日益严重。本文笔者主要从媒体传播中的新新闻伦理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探究,旨在明确媒体传播中的擦边行为,确定边界,希望可以提高媒体人的职业素养,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业。  相似文献   

5.
黄诗涵 《今传媒》2023,(3):18-20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为减少自媒体的伦理失范现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新媒体发展环境,本文以自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案例,探究了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表现,从媒体、受众、技术监管和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子泓 《东南传播》2012,(11):60-6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公民对于各种实时信息发布工具的掌握,人们的传播开始走入自媒体时代,也有学者称这个时代为后新闻业时代。新闻传播权力走向大众使人人都能做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以前只发生在专业的新闻传播媒体身上的新闻传播伦理的问题也开始不同程度的并且以新的方式出现在民间新闻传播领域。由于民间新闻凭借新的传播技术焕发生机还只是刚刚露出端倪,所以对其面临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也只能根据现有现象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本文拟就近期在北京宣武门地铁站附近发生的英籍男子性侵中国女子事件,试着探讨后新闻业时代下民间新闻在面临特殊情境时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时代,受到图文宏观环境的影响,截图传播在媒介的普及化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迅速发展,成为传播主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本研究以引发网络关注的霍某陈某事件为例,探讨研究截图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发现,由于技术赋予的使用便利以及截屏传播带来的“接近真实”的感受、对文字的生动再现、维权留底的有利武器等功能,使截图传播从一个方便人们保留内容的辅助手段转变成内容传达的主要运用手段。但伦理问题也伴随而来,其原因与媒体技术、媒介属性、传播内容、传播主体等有关。据此,本文从技术支持、政府政策调整、用户素养提升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社交媒体环境下截图传播伦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雯雯 《东南传播》2016,(5):114-115
以微信、微博、博客等平台为依托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其发展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滋生了诸如失真性信息大量传播、网络侵权问题激增、社群聚合引发极端行为等伦理失范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信息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缺位、用户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消费主义思想对伦理的侵蚀,为此完善相关法制建设、社会各界强化舆论监督、用户自身提高素质修养显得至关重要。对自媒体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其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为建立和谐清朗的自媒体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的发展,使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中面临着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图书馆要坚持公平、人文、卓越和无害等伦理原则,以保障信息服务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信息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媒体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智能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伦理风险.本文梳理了我国智能媒体的相关伦理规范,审视其存在的伦理风险,由此提出智能媒体伦理规制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媒体形态变迁发展中,传媒伦理都在试图平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问题,经过媒体从业者的深思熟虑、充分讨论,培养出以推理和谨慎为基础的批判能力。在自媒体传播语境下,涌现出一批以娱乐和商业为主的网红,优质内容和新颖创意使得普通用户成为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和风向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训练,加之平台和政府监管工作不到位等,尚未对自媒体传播伦理形成共识。基于对女孩模仿网络视频自制爆米花烧伤事件中传播伦理相关问题的考察,思考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创造性地将日常媒体实践和严肃伦理规范结合起来,传播主体如何在理性认知框架下对用户做出伦理引导。  相似文献   

13.
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传播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佳 《新闻前哨》2012,(2):76-77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专业的传播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行动和道德标准,都是媒介伦理的指导和规则的范围涉及所在。信息传播媒体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伦理的约束下,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剖析了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应注意的媒介伦理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应急报道中应遵循的媒介伦理。  相似文献   

14.
传播伦理近期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已经超出新闻传播专业的范畴,拓展成为公民道德的一部分.在"Web2.0"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个个都有自媒体,传播伦理已然成为一项待普及的公民素养.新闻伦理——媒介伦理——公众传播伦理的拓展,是大势所趋. 信息冗余时代,我们如何去选择、使用、传播和评判?近期在席卷全国的以打击网络谣言为主的网络"严打"行动中,广大网民对于这些与传播伦理相关的问题,就倾注了强烈的兴趣.大家讨论着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媒介庄重、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的媒介保护、言论自由与审查、社会责任等传播伦理领域的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成为全民话题.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信息发布方式形成新的挑战,新兴媒体逐渐跻身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和地位受到挤占。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信息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自媒体内容具有虚假性,有的甚至具有危害性.因此,用户应以科学的信息观为指导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管理水平,同时约束自身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盲目、极端行为,共同维护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后,各方媒体对事故进行了较为及时、全面的报道,有效地发挥了传播信息的作用。然而,在新闻伦理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灾难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要遵守新闻伦理规范,既要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要尊重受害者隐私,以人为本,避免对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8.
传播环境的解读离不开政治氛围、伦理观念、文化理念和美学价值的多重判断。媒体与传播环境的关系互为因果,传播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媒体的发展,而媒体自身的调整也促成了新的传播环境的构建,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电视一直遵循着这一规律。纵观历史,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是新闻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强调新闻自由的国家,颁布了很多提倡新闻自由、保护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法规,但同时,美国也对其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行为有诸多限制。涉密信息:政府管控趋严,新闻界争议不断涉密信息的传播受媒体法而不是伦理约束,目前在这一层面约束记者的主要法律是1966年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给予了新闻记者较大的信息自由,但在包括国家安全、国内机构资料、国内机构规则等9个方面作出  相似文献   

20.
郭淑娟 《新闻界》2013,(13):43-46
新闻伦理在社会性媒体中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网络媒体的产业属性突出、新闻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信息互动性显著增强、参与传播信息的队伍多元化、网络言论情绪化等,对一直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伦理来说,这样的环境是复杂的,应当从新闻伦理主体的变化入手,结合社会性媒体的特征,在继续践行追求真实、客观、公正、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新闻伦理在社会性媒体中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