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的广播评论曾在较长一个时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是以播送报刊评论为主。所播的又多是社论、评论员文章这样庄重的文体。报刊评论架式大,居高临下。加上播音员那激昂的语调,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硬梆梆的。其实。广播是听的艺术,要讲究传播的方式和态度,采取平等的、亲切的态度讲话,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吸引力不仅是新闻学界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而且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目标。新闻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起阅读兴趣,那么,其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四、语体与记者风格风格是新闻写作学的最高范畴,在以往的新闻写作学中较少提及,在实践中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记者更是屈指可数。然而体裁、语体和风格又是形成文体这个有机统一体的三个组成部分,研究文体和语体不能不研究风格,新闻写作要向更高水平发展也不能不研究风格。新闻写作学中的风格概念也是从文学中借鉴来的。在文学中,风格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文体学者认为风格是指作家将语体品格稳定地发展到极至,并与作品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文体的最高呈现状态。新闻学由于刚刚引进风格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尚未最后明晰,使用比较混乱:有的指  相似文献   

4.
文体及文体学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热门话题之一。作为和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的新闻学,新闻文体也愈来愈受到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何谓文体?《辞海》上讲是“文章的风格”,文体学研究者对此持异议。最新的界说是: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它是一种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闻到底有没有指导性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是没有任何目的,不带任何倾向的纯信息传播恐怕是没有的。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有没有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的根本区别。似乎新闻的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所独具的,而资产阶级新闻就不讲究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新闻的吸引力,是新闻工作者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媒体新闻是给人听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或观众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大打折扣。国外新闻理论家曾提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  相似文献   

7.
新闻文体的演变与传播科技有着深层的密切联系。可以这么说 ,新闻文体的每一次重大的演变都是由传播科技发展导致的。因此 ,传播科技发展史是一部新闻文体演变史。同时 ,传播科技和新闻文体的发展演变不是无序的 ,它们总是朝着一个目标进行的。这个目标是 :不断地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散文这两个名词,是经常使用的。但新闻散文这个名词,使用得还不太多。本文试图就什么叫新闻散文、当代中国新闻散文的表现特征作一初探。何谓新闻?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何谓散文呢?散文通常是指与报告文学、传纪文学等作品相并列的文体,它是这些文体中比较自由活泼、不拘一格、题材广泛、讲究文彩、具有诗的意境、形散神不散的写作形式。新闻与散文“联姻”后结出一个新品种:用散文笔法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的文体。这种新闻散文体的特点是:题材重要,内容引人注目,讲究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英语是大众传播工具在报道英语新闻中使用的文体,有书面新闻和口头新闻两类。书面新闻可称报刊文体,口头新闻可称广播文体、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其传播途径与报刊文体不同,广播文体的语言也与报刊文体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句子、词汇、语法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重大的传播媒介变革都会对新闻文体造成深深的影响,使之不断创新、发展.微博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新技术,成为今年媒体报道两会的重要传播途径.相应地,通过微博发布的新闻报道表现出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12):18-26
中国新闻述评文体争鸣现象起于改革开放后首批新闻业务类教程的出版,而逐渐消声于本世纪10年代之后,代之的则是"新闻评论说"的独大,由此带来了新闻述评学界研究与业界应用的"偏评论化",既缩减了新闻述评"报道化"写作模式的应用空间,也弱化了新闻记者作为述评写作主力军的地位,同时背离了新闻文体要为现实语境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为此,文章以新闻述评的文体百年为契机,以文体争鸣为切入,阐述其观点,回顾其过往,陈述其现状,并解读其后果,进而认为:在"泛文体"时代,新闻述评的发展应多一些可能性,故若其争鸣止步于"新闻报道说"或"新闻评论说",会阻碍新闻述评文体功能实现的最大化及其在新媒体空间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海萍 《新闻世界》2011,(2):130-131
本文在对"强国论坛"某些焦点议题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从新闻文体创新与融合的独特角度探析了该论坛的意见传播策略。经分析研究笔者总结出如下策略:设置多样化的品牌栏目,通过各栏目差异化的写作风格与表达方式达到新闻文体的融合与互补;相对一般论坛重评论轻报道的做法,"强国论坛"把二者紧密结合,意见表达必须以事实报道为基础,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14,(1):59-59
陈丹在2013年第11期《新闻爱好者》上撰文说,在新闻载体发生根本变化,新闻的传受方式和传播内容发生巨大改变的当下.新闻的权威性、专业性仍是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新闻的含义更为丰富.但新闻理念没有变:新闻文体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传统新闻写作的结构形态仍然是微博新闻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品格,是指作品的内在质量和风格.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的品格?也就是说,新闻评论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体现何在?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实践表明:立论的思想性、说理的透辟性、论辩的逻辑性、行文的生动性,就是新闻评论应有的品格,就是衡量新闻评论内在质量和风格的标志.大凡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评论,无一不是"四性"兼得的上乘之作.(一)立论的思想性我们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主要用于评思想、论是非的文体,思想性就是它的灵魂和生命,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篇评论的政治价值.事实也正  相似文献   

15.
时务文体自中国新闻业诞生之初就已成为新闻写作文体中较为独特的标志和典型风格,而对于早期的新闻记者来说之所以能轻而易举的驾驭这种报章新文体,追根溯源或许应该从中国传统策试文化中寻找原因。时务文体不同于桐城派古文,它半文半白的风格以及对当时国情的批判和建议,是继承了策试对学子安邦治国能力的考察,也突破了八股文风的思想束缚,成为新闻文体中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16.
幽默,是指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含意深刻的内容。在新闻写作表达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幽默语言、幽默风格的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闻写作中幽默的运用,并不能提升新闻的价值,但是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巧用幽默手法,可以使新闻写得更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效果。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文字:有人问爱因斯坦教授:“听说你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家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姑娘…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公众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的一种新闻文体。其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以及理性和深度,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强大“引擎”,并进发出巨大“正能量”。要积聚新闻传播“正能量”,必须高擎旗帜、塑造灵魂;必须正确引导舆论、给力新闻宣传;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疏导公众情绪,从而使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的新闻,就是通常所说的消息。有人说,作为报道体裁,通讯、报告文学的情感流露较为明显,消息何言情感?其实不然。新闻的传播,同样有赖于受众的情感体验与唤起。首先,新闻的传播离不开人,人是有情感的。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以人为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任何文体都有其规范可循。写新闻必先熟悉各种新闻文体。因为它是新闻通过报纸传播时赖以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闻报道文体(journalistic writing)是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的文章和报道五花八门,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新时期,国内外新闻报道文体的风格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新的文体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在研究这些理论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