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围绕招生改革搞好招生宣传工作省招考办刘秀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全部按国家统一计划招生的体制,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即“并...  相似文献   

2.
孙立平 《学习之友》2013,(10):19-19
现在中国的改革困境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已经改不动了。在改革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可能是摸石头摸上瘾了,连河也不想过了。中国现在最需要警惕的是“转型陷阱”。“转型陷阱”指的是,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形成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  相似文献   

3.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李肇元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体制也正在进行改革,要由过去“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旧体制逐步改革成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杭连生目前,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机制是必然趋势。高校招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高校招生体制的改革能起到高教改革的“龙头”作用,早在党的...  相似文献   

7.
书架     
《留学生》2013,(12):62-63
从经济看中国发展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形势下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改革肖润谋,张京南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招生“并轨”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举措,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84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对高...  相似文献   

9.
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引导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引导与调控研究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分配就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变过去统包统配的“分配体制”为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中介,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直接进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这一改革调动了用人...  相似文献   

10.
杨霞 《怀化师专学报》1996,15(4):368-37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变革和根本变化,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探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以此确定的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崛起标志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有先进高效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的按知分配制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优化知识资源配置的市场制度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知识经济成长发育的现代教育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创立知识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不时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主张中国当年应该搞几十年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应该急于社会主义改造。文章认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新任务,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场成功的伟大社会变革。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必要的,它是我们后来一切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已成为当今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也是一个对发展我国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研究成果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在如何有效地利用社科研究成果,推动人们思想解放,创造有竞争力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还存在重大的缺陷。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要求科研机构和社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研完成果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微观机制,又要求政府通过转换职能建立起研究成果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宏观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转型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职能转换与社会治理创新逐渐成为热点与焦点。在这过程中,迅速崛起的民间组织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不可忽视,它是实现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良好纽带,是维护民众利益、承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治理民间社会的重要非政府实体,功效甚大。同时,由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与社情,其发展也面临诸多内外的功能性困境。如何克服这些困境,最大化发挥民间组织在城市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完善中国特色城市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变动中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民政部门必须适应时代需要,完成自身角色与职能的转变,以更好地为社会成员提供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和服务。北京市民政局以“大民政”理念为指导,探索创建城乡一体化的民政事业格局、适度普惠的民生福利格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格局、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向全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分析的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要求.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与力量投入到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是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农村公共服务的评价因素主要有: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动力结构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得到农村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绩效评价模型,为提高政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人们之间的活动只局限在村级范围内。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的发展和农村社会制度体系的变化使得农村社会结构迅速分化,引发了乡村传统社会交换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表现为由一种交换模式向另一种交换模式的转换,而是表现为两种交换模式并存。  相似文献   

1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通过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扭住难点,进行制度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方式、原则和形式,并将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划分为提出、探索及建设、过渡、加速发展与转型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住房制度矛盾逐渐由计划与市场的制度冲突转变为管理与治理的冲突;改革的政策工具经历由行政指令到产权界定、货币工具到金融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到多维的治理工具的综合运用;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由住房商品化向追求住房及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善治”的原则为指导,开掘改革的多元动力,拓宽改革的多层模式,运用治理理念进行我国高校的住房制度改革工具的创新,推动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正面临着全球化和WTO所带来的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自由化浪潮中实现社会公平。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生育期间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通过研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具体国情,弥补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薄弱和不足,深化我国的生育保险改革,为我国的《生育保险法》提供立法建议,并完善妇女权益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