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换种说法     
经济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令人沮丧的学科,但是最近似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决心让某个话题给人以希望,或者说用委婉词给它包装一下。你认为日本银行上星期提高利率了?胡说。银行只是“结束了零利率政策”。另外还有一些例子:不用担心美国不断增加的经常项目赤字,将它看做“进口顺差”。某位经济学家不再为美国经济有可能硬着陆着急了,他说的是可能出现(可能不是很痛苦的)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美国年度经济会议上,经150位经济学家投票,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不过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以“最伟大”这一标准来裁定的话,弗里德曼则为第一。倡导政府不干预经济,是弗里德曼自由经济理论的核心。这种主张恰恰是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针锋相对的。凯恩斯经济学是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  相似文献   

3.
传媒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中国的前进步伐如此之快,相形之下,外界对它的看法越来越跟不上。 自从2000年经济大滑坡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为“三大发动机”——德国、日本和美国同时出现衰退感到苦恼,不知道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还能从何而来。直到前不久,谁也没有把中国当做全球经济的一个“发动机”,尽管中国  相似文献   

4.
据华尔街日报(2004年8月17日),经济辞典里最令人厌恶的一个词又开始在人们的脑海中缠绕:滞胀。定义为价格加速上涨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滞胀现象,上一次大规模出现还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度令美国决策者束手无策,导致美国人生活水平普遍下降。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现象不太可能卷土重来。但现在,他们又开始担心了。基本面的问题是:油价高企正在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而同时经济增长却似乎正在放缓。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油价继续攀升,通货膨胀率超过经济增长率,美国、亚洲和其他地区很可能面临美国七十年代令决策者进退两难的情景。瑞…  相似文献   

5.
在一篇名为《房产价格:将要破裂的泡沫?》报告中,华尔街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崩溃,从而损害消费者的财务状况,导致经济“双重”衰退。  相似文献   

6.
1981年上台的里根,执政将近四年了,明年任期即满,他已表示要竞选下届总统。对于新总统这几年的“政绩”,美国舆论一直在评论,美国漫画家们也画了不少漫画。这些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美国舆论对里根及其政府的评价。不管怎么说,这种评论比里根对自己的看法要客观得多。经济衰退是里根碰上的老大难问题。打前年起,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就纷纷预测和算卦,先说什么“到1982年春季”美国经济即将“复苏”,不,很快又改口了,说什么到该年“夏天”……可是,熬到今年,美国经济才略有回升。如此看来,要做一名神奇妙算的“预言家”颇为不易。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正波及全球,据说欧关将发生百年不遇的大危机。国内外媒体、论坛上,鼓吹“中国例外论”者却不乏其人。一位回国参加公开活动的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中国货币政策稳健,这三大因素将使中国经济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更有一些专家大谈,只有中国能够拯救世界,或者中国如何利用这次危机“收购”美国。  相似文献   

8.
《现代出版》2008,(6):F0004-F0004
本系列报告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晓西主持。2003报告和2005报告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磋商正式材料,由中国商务部提交欧盟、美国等。2003报告获中国“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2005报告由英国阿什盖特出版公司(Ashgate Publishing Ltd)出版发行,2008报告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  相似文献   

9.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9月11日是改变世界的一天”。总的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不会因为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而改变,因此,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国际大格局也不会改变。但是,美国在这次事件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和大众以痛骂经济学家为乐”的时代,一个经济门外汉所创办的《经济学消息报》不仅为国际国内顶尖经济学家提供了舞台,它本身也数次成为经济学界的“风暴眼”。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4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醒我们的新闻记者要懂一点“穷人的经济学”。“穷人经济学”是由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舒尔茨曾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新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学家的困惑 自 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年 4%的较高增长率、 4%的低失业率和 2%的低通货膨胀率的良性增长格局,到 2000年底,这种“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已持续近 120个月。传统经济学中“菲利浦斯曲线”——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存在交替关系的解释已对此失去意义。“新经济”由此出笼。然而,尽管经济学家对新的现象无法解证,但对这种说法都不买账。他们指出,一段时期的“高增长低通胀”并不足以证明“新经济”的存在。历史上常常有在一段时期的高增长低通胀之后出现更高的通胀和更大的经济衰退的情况。因此,除非给出劳动…  相似文献   

13.
经贸信息     
经贸信息专家预测我国经济可望明年“软着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作出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预测,我国经济正在向国家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靠近,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现有方向和力度的情况下,将于明年基本实现“软着陆”。经济学家们认为,1...  相似文献   

14.
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素来被我们尊为“保守自由主义大师”,他把资本主义启蒙时代叫做“诡辩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师”的时代。今天,资本主义在全球蔓延,向一切人灌输关于“贪婪有理”和“开明自私”的启蒙知识。所以,伯克的这一称呼依然贴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蔓延和它在非西方世界的野蛮化趋势,当然会激发对它自身的批判。同时,公众舆论当然也可以继续用伯克的语言来批判那些丧失了批判精神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家告诉我们,19世纪末叶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走向规范和法治的关键时期。1892年12月,《政治经济杂志》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意味着在郊外拥有带草坪院子的住宅和私家车。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有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就开始针对汽车社会所造成的城市生活的孤独与混乱,对富裕模式以及经济增长的代价进行了讨论和忠告。但是,人们对私宅和私家车的财富追求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忠告而减缓。汽车社会最终规定了美国城市空间的形态和美国人的生活模式。由私宅和私车构成的富裕模式,使美国的城市以及居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课题。在内忧外患频仍的旧中国,经济学家们自然没有条件也无心去研究经济增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有了增长的环境和条件,经济学家们也有了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可能。然而,由于建国之初,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缺乏认识,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无意中又忽视了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大跃进”之后,出于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需要,我国一些经济  相似文献   

17.
季苓 《青年记者》2009,(18):54-55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人称“决策圈经济学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他就是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获得者———吴敬琏。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即将逝去,美国政府还在高唱“今年经济复苏”的调子。但,在美国新闻界,对于美国经济状况的问题,常有一种比较清醒和客观的看法。从美国一些漫画和照片中,可看到这类反应。目前,美国失业情况非常严重,失业率达10.1%,也就是说,在十名工人中,有一名工人陷入失业困境。美国失业率已达到双位数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美国舆论已将此与大战前的“黑暗日子”相提并论。里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严酷  相似文献   

20.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美国两位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多夫·西姆斯,表彰他们在“宏观经济成因及影响方面实证研究”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