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互联网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自由地实现全方位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一把文化的“双刃剑”,既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也有其破坏性的一面。所以,应作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西文化价值观做了比较,认为,中国文化是群体本位文化,而西方文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体本位文化。实际上,西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特点,有时表现为个体本位文化,有时表现为群体本位文化,有时表现为二者兼融。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出学校特色的有效措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渊源于社会文化,是借助学校载体来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它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或青年文化。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被称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有别于社会文化的一个显…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形象首先表现为城市文化现象。城市文化建设要以提供精神食粮,满足文化消费为宗旨,通过开掘文化形象资源,对包括城市整体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建筑群落在内的城市文化建设工程进行精心设计,在遵循弘扬主旋律,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营造精品等原则的基础上塑造城市形象。“中国常德诗墙”是常德城市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它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堪称城市形象建设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它的实质是尊重人,以人为本,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内在一致性,表现在学校文化是创新的、创新是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的创新都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极在解放。从学校文化内容的角度分析,学校文化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密切关系,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又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民族色彩。文化传统全称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角度切入,鲁迅小说是在近代文化冲突中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审美观照。在自觉的审美抉择之下,鲁迅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着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审美的批判为人们反思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点,也为文化的转型与再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是鲁迅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之体现,也是鲁迅小说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文化,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婚姻家庭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和其他社会风俗文化。在历史上,它曾是阿拉伯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它的精华部分,可以熔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它是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复合型的文化。科尔沁文化是在蒙古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具有多元型特征。科尔沁文化在积极吸收、融合异文化精华,更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型特征。科尔沁人们不但有英雄的性格,还具有忧患性格,英雄忧患型特征是科尔沁文化深层复杂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指历史发展进程中,在物质和精神上人们“创造”的那部分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概念十分广泛,在文化中存在着“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也就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在外国所谓“大传统”常指封闭在学校或教会里的上层传统文化,而民间文化则是民间一种通俗文化,或民俗文化。在中国如《诗经》里的雅颂是庙堂文化,加上民间搜集的民歌“风”是把民间文化上升为精英文化了。中国上层文化消亡甚多,保存下来的大量是民间文化或从民间文化提炼上来的精英文化。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所要弘扬的祖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钱穆认为,西方文化是外倾性文化,其精神要义是“开物成务”;中国文化是内倾性文化,其精神要义是“人文化成”。他解释说,“开物成务”就是:“无此物,创此物,是为‘开物’。干此事,成此事,是为‘成务”’。因此,外倾文化“偏重在物质功利,不脱自然性”。而中国文化的“人文化成”,则是从“人文”里化出东西来,象几个化学元素融合化出新事物一样。“中国文化之内倾,主要在从理想上创造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内核是思维方式,文化的中介是交流方式,文化的外壳是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构成不同的文化。人类的文化永远是多样的。对别的文化采取开明、宽容的态度,这就是文明。文化可能有冲突,但文明不会有冲突,它是人类共有的。在我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就是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是通向文明的桥梁,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为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条件,推动和促进文化发展。文明是文化的先进部分,是人类共同认可的部分。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3.
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他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赵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它是开放的文化,是通过不同的区域文化接触的结果;第二,它是进取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间汲取的结果;第三,它是包容、融合的文化,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戎狄文化结合形成的结果。赵文化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对赵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价值是文化存在的根据,是文化生命力的标志,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大学文化作为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及关表现形式的总和,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大学文化建设本质上必然以人的价值为主导,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相统一的教育文化回归。建设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创新和发展校园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以文化为中介培养人、塑造人的机构。学校与文化的关系是其他任何社会要素、社会组织所不可比拟的。在学校管理中,更应重视文化的因素。近年来,学校文化管理成为热门话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理解泛化、  相似文献   

16.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以炎帝为首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淀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炎帝文化,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炎帝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柱。弘扬炎帝精神和炎帝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郴州也留下了炎帝创业活动的圣迹,与炎帝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大力开发以炎帝文化为主轴的人文资源,构建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大大地促进郴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以旅游为依托,也是炎帝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澳门特别行政区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与广东省关系密切,文化面貌相一致。它是古越(后称百越)族的分布地,至秦汉时期与华夏族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交往,约至东汉时期融合为汉族。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在东汉至三国时期才传播至澳门地区。魏至清代汉文化广为传播。近代澳门受到西方葡萄牙文化影响,但儒学文化仍流传不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后,在“一国两制”治理下,经济、文化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民主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精华,形成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的进步和创新的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直接渊源,是中国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和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思潮中的文化进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在其演变过程中,一直试图寻求合理的文化价值模式,但是它们各有利弊,文化统一理想并没有建立起来。笔者认为,只有进步的文化观才是合理的文化价值模式,建构以人类共同利益为深层依托的超级世界文化是新的文化理念地平线。  相似文献   

20.
<正>契丹文化并非单一族群文化,而是受到奚、渤海及中原汉文化多重影响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共同体。契丹文化是以游牧文化为主体,融合其他族群文化而形成的。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契丹文化不仅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为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契丹族是发源于松漠地区的鲜卑宇文别种,其原本活动区域在今内蒙古东部草原和戈壁之间,因而契丹文化发源带有浓厚的游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