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西藏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和实现社会经济多元目标,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牧区,当前应努力改善农牧区教育,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从提高农牧民素质入手,改变、影响农牧民生存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消除农牧民的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生活设施贫困。本文在分析当前农牧民素质对农牧区经济发展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西藏农牧区1994~2012年19年的相关数据,从西藏农牧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产条件、人文发展四个维度以及农村社会总产值、农牧民人均消费水平、有效灌溉率等16个多维评价测量指标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西藏农牧区贫困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主要受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生产条件和人文发展对于西藏农牧贫困问题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解决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善西藏农牧区经济环境;二是改善西藏农牧民的社会环境;三是提高农牧民生产条件;四是提高西藏农牧区人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推动科技与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的力度不够,西藏蔬菜新优特品种的种植规模还十分有限,蔬菜生产的效益水平整体不高,但是,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蔬菜花色品种将越来越丰富,优质品种将层出不穷,为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步伐,有效提高我区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农牧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现将我所近年来筛选出的主要蔬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指导生产,加快西藏蔬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全部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对提升农牧区群众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尝试分析西藏农牧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剖析农牧民文化程度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要从七个方面着重提升农牧民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5.
"三包"政策在西藏实施30年来,加快了农牧区义务教育普及步伐,对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维护农牧区社会稳定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文章分析了西藏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并未改变、农牧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基础教育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推动西藏基础教育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藏科技报》作为主要面向农牧区的报纸,紧紧围绕农牧区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这一中心,采写、翻译了大量的农牧实用技术和生活卫生保健常识,为全区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报道中也再一次当起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西藏科技报》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才能找准位置,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西藏农牧区6县入户调查资料,对制约西藏农牧民外出务工的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农牧民想而未能外出务工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缺乏劳动力是农牧民想而未能外出家庭原因中的最重要因素;找工作难、语言不通等因素是西藏农牧民外出务工现实障碍;家庭依赖与宗教依赖体现了农牧民对农牧业生产的黏性和对宗教信仰的诉求,而对宗教信仰的诉求也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建设美丽西藏,生态保护是前提,是底线、红线、高压线,目前西藏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西藏而言,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牧区,难点在农牧民。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西藏小康社会和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西藏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重点就实现西藏农林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藏高原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广人稀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导致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由于西藏是雷暴灾害多发区,人们的防雷意识不强,因此增大了雷电对西藏地区的伤害,这无疑是对西藏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雪上加霜。我国西藏高原农牧区存在着技术落后、管理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为了改变西藏高原农牧区防雷减灾的现状,要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西藏科技》2009,(5):F0003-F0003
加快农牧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系统服务好”三农”工作、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条件。西藏交通部门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西藏农牧区交通落后现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牧业经济是阿里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来源,实践证明没有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区的稳定,就没有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没有农牧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本文浅谈了阿里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及积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牧民住户的能源资源和燃料资源主要有水力、地热、太阳能、风力、秸秆、薪柴、畜粪和煤炭等。西藏农牧民能源供应因能源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开发条件差、优质能源较少、能源供给困难和能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使农牧民群众的日常能源供给仍以传统燃料为主,尤其是西藏农牧区燃料短缺、能源匮乏,农牧民群众一直以薪柴、牛粪等生物质能源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13.
美塔措姆 《西藏科技》2005,(11):23-25,34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大力发展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客观分析了当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现状、特征和制约增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集约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乡镇企业和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为主要途径的六大战略转移对策。旨在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科普信息化是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深刻变革。在西藏,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化程度低等原因,广大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他们是科普工作的重点。文章以西藏日喀则、林芝、山南等地科普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依据,分析了西藏农牧区科普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有效提升农牧科技信息化能力和农牧民科普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藏是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地区,青藏铁路的建成将填补我国西部铁路网中的空白,形成北京—兰州—拉萨的运输大动脉,成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通道,将为西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原动力。一青藏铁路建成运营后,应利用这一运量大、运价低的运输大动脉,充分发挥西藏自有的特色和优势,全面加快农牧业、旅游业、矿产采选业、藏医药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1 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加大特色农牧产品开发利用力度,推进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藏农牧区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西藏农牧区经济结构相…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是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归根到底就是要结合我区实际,适应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为广大农牧民建立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在西藏出尽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作用。面对目前西藏生态环境与农牧民增收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西藏偏远农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非常明显变化,群众出行方便、挣钱渠道多、消费观念变化明显、许多现代产品不断涌入西藏偏远农牧区。由此产生以白色污染为主的生活垃圾问题成为我区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新瓶颈。本文对目前西藏偏远农牧区所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处置对策,为我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爱燕  刘天平  侯霞 《科技广场》2009,(12):103-106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及消费结构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文分析了西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通过计算西藏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对比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发现西藏城镇内需不足,收入差距不断增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文章最后对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克服这两大阻碍因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藏科技》2007,(11):F0002-F0002
西藏发展绿色能源对西藏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有特别意义。能源消费对西藏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牧民以畜粪、柴薪等生物质能消费为主带来的影响。西藏农村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85%以上,西藏农村能源消费中薪柴和畜粪各占30%左右,草皮占10%以上,水电和太阳能不足10%。农牧区绝大多数属于干旱少雨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森林覆盖率低,森林面积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地方能源供应不足,农牧民过度采挖灌丛、灌木和草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