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拓展地方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对学校体育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源,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要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引入校园。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风情,其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蕴藏着民族历史、哲学、宗教、医学等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包含了许多现代体育竞技项目的基本知识理论,极具文化传承价值和教育开发价值.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实现体育课程创新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性、娱乐性和民族性特点,有助于打破以往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模式刻板的教学困境,促进内容多样性和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最终切实完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笔者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GL213)过程中,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一书的详细阅读,展开了有关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策略加以阐述. 田菁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属于"中国体育博士文丛"的优秀著作之一.全书共七章,主要立足于体育教育发展视角对课程资源开发展开了详尽研究.总体来看,该书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呈时代性、教育性、健身性、民族性、娱乐性、多样性等多元化发展趋势,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巨大的挖掘和发展空间,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创新和研发,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拓展,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选编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构建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健康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客.  相似文献   

4.
李志田 《科学大众》2013,(6):151+32
本文就广西地区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实施展开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浓厚的地域性,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文化。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备进入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谈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的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是高校体育课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对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探索与提高都具有深远得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促进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是当前体育教育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陆盛华 《科教文汇》2014,(30):135-13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者未重视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加之高校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合理性,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本文主要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我国高校开展传统套路教学的必要性,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者未重视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加之高校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合理性,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本文主要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我国高校开展传统套路教学的必要性,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当前高校阳光体育发展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趋势,分析了大学生自身的体育需要,改变了以运动项目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指出了传统体育的弊端以及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课程设置、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以及文化素养较高的特点,把传统"体育课"过渡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先进体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特点、新成果和民族传统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大学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为大学体育教学更加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智胜 《科教文汇》2010,(33):116-118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展广泛,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而且能够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体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汤剑辉 《科教文汇》2014,(9):107-108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浙江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弘扬校园特色体育文化,以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希望通过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掀起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高潮,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中健康地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金武 《科教文汇》2013,(36):102-102,104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如何相互促进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本溪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相互促进的解决策略,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主线、以“2+1项目”为载体、以阳光体育项目内容作为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的提高点、以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为亮点。最后本文提出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蕾 《科教文汇》2012,(30):148-149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必须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评价.以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满足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基于此点.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策略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4.
张伟业 《科教文汇》2014,(13):148-149
通过对地方体育项目的概念、特点、类别以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地方体育项目引入高职院校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还适应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更有效拓展了体育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方莉 《科教文汇》2013,(6):160-160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育形式两个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去,使当代教育不仅仅只停留于教育的形式套路上,而需要实实在在地接“地气”。  相似文献   

16.
陈永华 《科教文汇》2012,(24):162-163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如何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兴趣,是实现新课改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振 《科教文汇》2011,(9):151-152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型人才。中学体育教师主要从思想观念与教学目标、角色、教学手段与方法、知识水平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在贯彻落实新课改中应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8.
温雪 《科教文汇》2013,(18):39-40
基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其实际教育需求,深刻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丰富含蕴,编制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知识习得、人文实践体验与人文精神升华相结合的课程资源。将民族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设计开发知识呈现与体验引导相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资源,不失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芳 《科教文汇》2013,(36):13-14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指出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个人修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四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