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党员刘衡     
“我象回到大地的安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人民日报社党委会和编委会要求各支部评选出一批好党员。在记者部的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刘衡同志。人民日报记者部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重建的,四十多个记者中,既有新闻界熟知的老记者,也有写过不少好新闻的中年记者,还有一部分年轻力壮的记者。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推选刘衡同志为好党员呢? 1979年,刘衡同志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改正。她向党组织提出:“回到记者部,重新当记者”。当时,有些同志有顾虑。因为她已经57岁,超过了女干部退休的年龄,坐坐办公室还可以,当记者下去采访很辛苦,耽心她不能再四处奔波了。从1957年开始,她始终拒绝承认自己是  相似文献   

2.
听说刘衡的《劳动者素描》人物通讯集即将出版,真为老刘感到高兴!我敬佩老刘的为人和为文。刘衡1957年曾被错划右派,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未承认自己是“右派分子”。后来,有  相似文献   

3.
忠告抄袭者     
我母亲曾经同情过街上被打的小偷,直到最近她的钱被几个小偷合伙偷去了,她才开始恨起小偷来。有趣的是,我对文抄公的看法似乎也走了这么一条曲线。过去,我也曾经有点同情文章抄袭者,因为一个人没有思想,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已经是够苦闷的一件事了,何况他们还要偷偷摸摸,秘不示人,抄抄写写,也不容易。现在知道抄袭者们已经“现代化”了,有了复印机和电脑,报上说有些人还赖此发了点财。但是抄我的文章大约是发不了什么财,因为我目前写的大多是学术文章,它们对临阵磨论的评职称者也许还有些用处。最近,在不经意间,我看见东北…  相似文献   

4.
记者是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的专职人员,在每一次的社会活动中,都在扮演着一种“角色”——社会角色。比如,《新闻战线》曾刊载了人民日报著名老记者刘衡下基层采访的故事。她到湖北随县后,一不住县招待所,二不要小车接送,三不要招待吃喝,四不要宣传部的同志作陪,白天一个人步行到机关、工厂、农村采访,晚上在屋里看材料,写稿子。她还经常帮助通讯员改稿、写稿。大家都说:“我们欢迎像刘衡同志这样保持党报优良传统作风的记者!”刘衡同志的行为,具体表现了作为一名记者,所体现出的社会赋予记者的社会角色,这也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理想角色。  相似文献   

5.
6月28日上午,一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年约60岁的女同志,提了一支网兜,踯躅着走进湖北随县商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见了忙说:“老妈妈,您来办什么事呀?请这儿坐!”老同志拿出证件,那位工作人员一看,楞住了,原来是人民日报记者刘衡同志前来采访。他心想,以前遇到报社记者来采访,总要有领导陪着,这位记者可真有点出奇啊!就是这样,刘衡同志开始了在随县的采访。她一不住县招待所,二不要小车接送,三不要招待吃喝,四不要宣传部的同志作陪。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过意不去地说:“您年纪这么大,到随县人生地不熟,我  相似文献   

6.
冬冬 《档案与史学》2014,(11):44-47
她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旧中国妇女,1927年参加革命时,已将近50岁了,被革命同志们亲热地称为“朱老太”、她没有名字,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才将夫家与娘家的姓氏合并,起名为朱姚这位质朴、善良、正直的老太太带着全家投身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献出了自己一个又一个亲人与此同时,她先后掩护过刘瑞龙、李超时、邓中夏、黄霖、朱镜我、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等党的领导干部从事秘密工作,她还收养过刘少奇同志的儿子刘允若(毛毛)和彭湃同志的小儿子彭小沛(阿松)……  相似文献   

7.
从一件小事说起。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我编的《笔记文选读》,序言里有这么句话:“一九四三年曾经集印单行,后来因为这样的书读者还有需要,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了。”这句话大概连小学生看了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是因为“读者还有需要”呢?原来这一句本是“……后来因为这样的书需要者不多……”,这次重印之前不知道是出版社哪位同志奋笔一改改成现在这个模样,而序言末了的署名和年月却没有动,于是我就只好背上“不通”的黑锅了。  相似文献   

8.
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身为电视台某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女主角的母亲,在一次有关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报告中举例说: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我回答说是个子高的男人,后来这人这么报道:“××讨厌个子矮的男人.”她认为这样的报道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因为“相对于‘喜欢’,人们对‘讨厌’更感兴趣”;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报道失实,因为“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也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9.
刊中刊     
《视听界》2000,(1)
在我的好友中,有两人因有自做的矿石收音机,分别在“反右”和“文革”中,被人诬陷“收听敌台”,被打成“右派”和“反革命”。因为我也是“右派”,那年头,连别人把收音机借给我,我也不敢一人独听。1979年,伴我20多年的“右派”改正了,我是共和国中堂堂正正的公民了,虽然手头拮据,仍狠了狠心,花21元买了一只宝石花收音机,作为纪念品。当时家里够辛酸,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编辑学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之友》的同志,要我在创刊之际谈谈建立编辑学的事,我自然非常高兴。然而提起笔来,却又踌躇,不是有人说编辑的属性是一个“杂”字,编辑无学吗?我翻了翻辞书,许多门类都被尊为学,这当然是对的,因为科学时刻都在发展,将来被称为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编辑学却没有条目,连出版学的条目也没有。辞书算是有一定权威的著作了,这上面没有,其他地方自然也找不到。既不见经传,人们说它不成学,大概也不无道理吧!然而,仔细一想,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去年年初,我乡封建迷信盛行,各村争相盖庙。有的村还成立了盖庙领导小组,有部分党员、干部也很“热心”,带头组织施工。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村缺乏资金,就向各户摊派,没有钱的也应交小麦。群众对此事很有意见。于是,我便给县广播站写了一篇《请刹住盖庙风》的广播稿,后来,广播站将此稿转给乡党委处理。不知是我捅了本乡的“漏子”,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乡领导对我很不满意。我是乡团委书记,连以往列席党委会的资格也被取消了。编辑同志,我现在很苦恼。难道向上反映问题就错了吗?有人还对我说,“搞通讯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某电台的信息服务节目时,有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但刚说了几个字就被掐断了,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女主持人的话令人大跌眼镜,她说:一听就是“阶级敌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们太熟悉了。我告诉你,你是服务性中介机构,我们也是,你不能老到这儿占便宜……一个女同志,“脸皮怎么这么厚呢”。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能让一粒女‘老鼠屎’坏了整个节目,下面继续开通热线为听友服务,我们的热线电话是……”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曾象一颗明星,从70年代初开始闻名国际新闻界达10年之久,但是大约在1982年以后,她突然销声匿迹了。报纸上已看不到她那脍炙人口的政治人物采访记,也没有看见她发表任何其他作品。难道她真象彗星那样大放光明之后,便永远消逝在天外了? 这是近年来人们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她的二三十篇重要国际政治人物访问记所产生的影响太大了,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使人不得不想念这位新闻界的奇才。我国虽然翻译并出版了她的18篇访问记,她对邓小平同志的访问记也摘要收入《邓小平文选》,使广大读者能够欣赏她的采访特色和写作技巧,但是自从1982年以后,中国读者以及其他国家的读者,不免产生失去了这种享受的遗憾之感。“失踪”后的追踪法拉奇为什么会“失踪”,谁也说不清。我从一本1985年的名人名录里查到法拉奇在美国的通信地址,我便恳托人民日报驻美记者景宪法替我进行一次“寻人”尝试,希望知道她的近况。他打了多次电话  相似文献   

14.
张贤亮的陪法场、杨宪益被关四年后突被提出照相——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死刑”的信号没有想到结果却是为无罪释放存档所用、高三学生朱正琳因读禁书而锒铛入狱、蓝英年被任命为牛鬼蛇神队队长,每天劳改前领着众人嚎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鬼蛇神……”当年人们深信不疑全国传抄的“总理遗言”竟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工人之手、王蒙在1978年突然发现当年的“右派作家”现在一个个露出头来“全——活——了!”……  相似文献   

15.
智者严文井     
如果说,严文井同志是从他的“冰心大姐”那里得到启迪,学会了玩七巧板的话,那么,我就是从文井同志那里学着玩七巧板了———虽然我不是他的好学生。1991年春节,文井同志从冰心那里得到她抄录的三首录龚自珍的诗句集成的绝句,“在再三玩味之后,引起不少震动”。于是他写信给冰心请她“把所有同类‘少作’都抄给我”。他又认定:“谢集实乃谢作,自珍原句变成了冰心风味……后学者势必要下一番功夫,才能真正领会其中味也。”还说,“这不仅是为了研究谢,同时也是为了研究那个‘五四’”。后来,我和《当代》编辑部的同仁加上古典部的林东海,在3月1…  相似文献   

16.
图书进销人员必须熟悉图书,做到知书识书,这本是个老话题,然而现在,对于业内不少人来说,它却又是个陌生的话题。说它是老话题,因为不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还是技能竞赛,都少不了“熟悉图书”这样一个科目;说它陌生,因为多年来我们所进行的这个科目的训练,只是抓了一些皮毛,不论是理论上的认识,还是实际上的操作,都远远没有到位,远远没有触及知书识书的实质内容,当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进销人员业  相似文献   

17.
你好,TAXI     
每天上午9点,跑在北京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里都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现在是‘你好,TAXI’节目时间,我是主持人梁洪……”尽管在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圈子里,北京音乐台《你好,TAXI》节目主持人梁洪已经被大家称为“梁姐”,但是,她笑着说,她外出打的还从来没有被司机认出来过。  相似文献   

18.
看过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的人都记得,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在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之后,曾无数次重复地向人们叙述她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我真傻,真的……”这故事起初招来过许多人的同情,后来却遭到了人们的厌烦。对鲁迅采用这种重复手法的用心及效果,人们恐怕从文学的角度理解得比较多,简言之,即更加突出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以及丧子之灾对她精神上的打击和刺激,从而为她以后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铺垫。然而,祥林嫂的絮絮叨叨及人们对此唠叨的反应,对我们从事新闻采访似乎也有某种令人回味的启迪。且看祥林嫂第一次叙述悲惨的故事时四婶和镇上人的反应:“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这故事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  相似文献   

19.
谈起湘军,人们总是以“剽悍勇猛、刚毅倔强”冠之。出版湘军自70年代末崛起,至今仍威风凛凛,长盛不衰。但是人们也许会想象不到,近几年来主持出版湘军编辑业务的,竟是一位身体赢弱的女性,人人都亲切将她称为“娭毑”的光华同志。“娭毑”是湖南方言,常常用来尊称老一辈的女性。当我自发地向《出版广角》的同志赞叹湘军“娭毑”,硕良先生立即点题,让我写“娭毑”,我又有些惶恐了。一则我文才有限,怕写不好这类文字;二则对“娭毑”,我除了几次工作接触以外,都是远距离地用敬重的眼光看待她,恐怕写来失真有损“娭毑”的清誉。但刘先生一再坚持,我又有内心感受,便提起笔来了。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今年第11期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学习张海迪党员要带头》文章指出,每个党员都要在学习张海迪的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很赞成这个观点。但是,文章说张海迪“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我认为这个提法欠妥。因为,张海迪同志是去年12月15日才被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根据中央组织部编写的《党的组织工作问答》关于。预备党员能不能命名为优秀党员”中指出:“预备党员正处在接受党组织的考察阶段,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