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豪 《新闻三昧》2004,(1):30-31
2003年11月11日有光明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强强联合创办的《新京报》在北京创刊了。发刊词中说《新京报》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又具体解释为:新京报致力于对报道的新闻负责,一切新闻和一切责任。有责任报道一切新闻,追求新闻的终极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7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先生应邀来宁,参加由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视听界》杂志社承办的“2003数字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高层研讨会,并应邀参加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大型时事访谈节目《地球村》,探讨数字电视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5日下午,在新乡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暖风习习,新乡市档案馆正在此召开“新乡市档案馆政策法规阅览处”暨“新乡市现行件服务中心”新闻记座谈会。新乡市委宣传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有关人员及《河南日报》驻新记站、《新乡日报》社、新乡电视台、新乡教育电视台、  相似文献   

4.
"新闻线人"现象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如果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那些通过提供新闻线索从 新闻传媒获取报酬的人,那么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已经为时不短。早在五六年前,广东的《 羊城晚报》等传媒已经纷纷推出悬赏“猛料”、开通“报料热线”的做法。近来,这一做法几乎在全国传媒普及,对新闻线人的报酬也逐步攀升。尤其是2003年11月,《新京报》刚刚横空出世便打出“万元征集新闻线索”的旗号,成为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报料奖,新闻线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其中特别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是其引起的传统新闻体制和观念的变化。 一、“新闻线人”现身上海进入2001年,有早晨读报…  相似文献   

5.
欣文 《新闻传播》2004,(11):19-19
《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已于2004年11月上甸正式出版。2004卷是《中国新闻年鉴》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23卷,主要记录了2003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媒业、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界的工作实践、重大事件、重要改革举措、典型经验、模范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2004卷《中国新闻年鉴》新增设了“专题:中国传媒集团”栏目,择登了《中国传媒集团发展报告》中由权威部门撰写的关于报刊、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五类传媒集团形成、发展概述,2003年是我国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一年,也是突发事件报道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这个词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没出现过,是我国新闻界某些人的“创造”,指向被报道者收取报酬的广告宣传性新闻,即“收费新闻”。1984年前后,我国个别新闻单位出现了把广告编写成新闻发表以取得广告客户钱的做法,当时叫做“广告新闻”。对此,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1987年11月颁布的《广告管理条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扬子晚报在改版中推出了两个版面的“昨夜今晨”新闻版面,强化夜间新闻和当日上午的新闻。2004年9月,在新一轮改版中,又将“昨夜今晨”改造为“今晨昨夜”,进一步强化当日新闻。在扬子晚报推出“昨夜今晨”以后,新民晚报、重庆晚报等晚报,也相继推出了“昨夜今晨”新闻版面。以夜间新闻、当日新闻为特色的新闻版面,正成为晚报最具特色的新闻版面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9.
李慧  孙海瑞 《记者摇篮》2004,(12):63-63
《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已于 2004年11月上旬正式出版。2004卷, 主要记录了2003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媒业、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界的工作实践、重大事件、重要改革举措、典型经验、模范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新增设了“专题:中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曾磊鑫、韦金明报道:日前,驻藏某旅召开2003年新闻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旅政委宋景原和旅长夏怀军亲手为士官报道员晏良缀上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这已经是他在2003年获得的第四项荣誉。晏良2002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2期的“优秀学员”。两年多来,他认真研读《军事记者》、《新闻写作简明教程》、《吹毛求疵》等函授教材,虚心向辅导老师请教,积极采写稿件,使自己从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迅速成长为一名“兵记者”,学写新闻第一年便发表稿件110余篇,荣立三等功一次。2003年,晏良戒骄戒躁,勤奋学习,扎实写…  相似文献   

11.
陈海宇 《新闻窗》2005,(4):17-18
2004年全省电视新闻奖参评作品佳作纷呈,令人欣慰,观看时眼前不禁浮过这些年来电视新闻发展和变化的情景片断: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早间新闻栏目《东方时空》,其意义后来被称为“是新闻改革、崇尚创新的孵化器”;1998年,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开播《晚间新闻》,以一种鲜明的“亲民性”特点来“说新闻”,带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在语态上的又一次转变;2003年元月,中央提出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会议新闻明显减少和变短了,声画并茂,展示新闻鲜活性的报道增多了:2004年5月,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实行总制片人制,开放的大编辑部、大采访部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 大会的主要议题“新闻信息资源整合、共亨与标准化” 在各位理事、各新闻单位、厂商和广大新闻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支持下。《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定于2003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10月28日报到 会议的主要议题 1.召开三届三次理事会,报告三届二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听取各位理事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和落实下一  相似文献   

13.
荆成 《青年记者》2003,(3):48-49
新闻,是创新的事业。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宜学先生在新著《朱宜学新闻论稿》(泰山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以下简称《论稿》)中视创新为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和“新闻人必备的素质”,并把这种理解视为“从事党报工作40年来最深切、最透彻的感悟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15.
36万字的《新闻真实论》、47万字的《新闻活动论》,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杨保军出版于今年上半年的新作。此前,他还先后出版了《新闻事实论》(2001年)、《新闻价值论》(2003年)和《新闻理论教程》(2005年)。上述“四论一教程”共5  相似文献   

16.
“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科技部2003年11月确定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包括“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简称CNML)和“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两个标准,旨在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文特色、全国统一的、甚至是整个华语地区统一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以便能够有效组织、管理、存储和发布海量多媒体新闻信息,实现中文新闻信息在华语媒体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和共享。“标准”研制项目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由新华通讯社牵头,联合报业、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新闻行业的…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2003年10月28日播发了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全国记协联合发出的《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强调:“新闻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1月下旬举行的“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早已拉下帷幕,但至今还给人们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这次较大规模和较高层次的摄影活动,将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中外摄影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举办了《世界新闻摄影三十年回顾展》、《美国新闻摄影十年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有一个讨论小高潮。2001年《新闻传播》发表尹连根的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2002年,《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采写编》发表了陈力丹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2003年《新闻记者》发表何光珽的文章《论  相似文献   

20.
张建 《新闻记者》2003,(12):9-10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上海市广 播电视学会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陈乾年广播电视理论作品研讨会”于2003年11月7日在上海电视台举行。会议对陈乾年广播电视理论作品作了多视角的研究讨论,对陈乾年近40年的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历程作了回顾。 陈乾年196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从上海电台的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