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而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小学教育担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小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教学《磁铁》这一课时,开始教师就拿出一个…  相似文献   

3.
教育教学改革把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核心问题,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着力于教学艺术的研究,让课堂充满创新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集体相对稳定的集体心理状态,建立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激发和培养的结果 ,因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内动力 ,所以有人把“兴趣说成是最好的教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意识到了设计…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学改革把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核心问题,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着力于教学艺术的研究,让课堂充满创新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集体相对稳定的集体心理状态,建立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6.
一、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的根本途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磨砺创造意志、培养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志。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倡导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技素质为宗旨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倡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所以现在的教学 ,不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与开拓者。课堂教学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 ,发挥好主导作用 ,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以《毛细现象》一课为例谈点个人体会。《毛细现象》一课是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毛细现象 ,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诱发创造兴趣、启迪创造性思维、指导阅读、激励质疑、激励创新等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小学阶段 ,自然学科特别是实验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渗透 ,开展创造教育活动。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通过创新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观念我们在自然实验教学中 ,围绕教学目的大胆进行实验改革 ,让学生知道 ,真理只有一个 ,但检验真理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 ,我们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中《光的反…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需融入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自立探究的精神。同时要利用串联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以上五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模式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对青少年来讲,课堂是教他们学习的主要阵地,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呢?这就应该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加以培养。一、激发学习动机,让创新意识萌芽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大动力。而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来自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探讨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十分有益于质量教育的实施,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描述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学会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激发和强化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如何在手工制作,工艺设计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本文所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强调政治课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能在自己所学的知识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教学观,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智慧,碰撞思维火花,引导学生丰富感性认知,培养创新精神。一、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新课程渗透着这样的理念: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但没有高底贵贱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条件和气氛,采用民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结合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应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实践操作,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巧设题目,开发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体验创新快乐。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要继续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基于以上基本理念,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一、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观创新教育追求学生的学习不是单一层面的齐步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张扬,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维度指目标分认知、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多层次指每一个维度中的目标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层次。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充分发扬民主 ,培养学生立体意识 ,激发求异思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教学中师生如何焕发创造激情,使自然课堂充满创造活力,教师怎样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得以形成,日益提高?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一些探索体会。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